新書推薦:

《
作业治疗经典模式及实践应用
》
售價:NT$
500.0

《
信用债投资笔记:交易策略+基本面分析
》
售價:NT$
449.0

《
神秘欢娱:人与香烟500年
》
售價:NT$
505.0

《
口腔修复学精要(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口腔医学译著
》
售價:NT$
857.0

《
宠物驯养技术
》
售價:NT$
254.0

《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售價:NT$
500.0

《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售價:NT$
1010.0

《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售價:NT$
337.0
|
編輯推薦: |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领域*为活跃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视作一位重要的马克思追随者。本书以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生态维度,来检视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后者既有理论贡献,也有理论局限。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把握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蕴含着借鉴意义。
|
內容簡介: |
生态马克思主义领域*为活跃的旗舰人物之一约翰贝拉米福斯特被视作一位重要的马克思追随者。他对资本逻辑秉持四重生态批判。本书以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生态维度,来检视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后者既有理论贡献,也含理论局限。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把握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仍蕴含着借鉴意义。
|
關於作者: |
刘顺1988-,博士,上海市阳光学者,现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历任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以独立(第一)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上海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5篇,多篇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或摘录,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7YJC710051)等项目。博士论文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评定的2017年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奖励。
刘顺1988-,博士,上海市阳光学者,现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016年8月至2020年7月历任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副教授,以独立(第一)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经济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上海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15篇,多篇次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转载或摘录,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7YJC710051)等项目。博士论文获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联合评定的2017年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奖励。
|
目錄:
|
第一章导论001
第一节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之出场背景001
第二节问题的提出003
第三节研究现状综述005
第四节核心概念界定:资本逻辑020
第五节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023第二章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生态之维027
第一节资本两大法则批判的生态之维027
第二节资本两种强制逻辑批判的生态之维037
第三节资本社会权力批判的生态之维046第三章福斯特对资本逻辑的四重生态批判054
第一节自然资本化:资本增殖逻辑无限性的生态神话054
第二节杰文斯悖论归来:资本逻辑宰制下技术的生态幻象066
第三节罗德戴尔悖论回归:作为最大公共财富的自然生态
遭遇挤压077
第四节生态帝国主义:资本增殖逻辑空间化的生态政治霸权089第四章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理论贡献与理论局限102
第一节理论贡献:对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生态维度之拓展102
第二节理论局限:对马克思资本批判核心精神之偏离145第五章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借鉴意义171
第一节理论借鉴意义171
第二节实践借鉴意义186第六章中国实践对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之丰富和拓展205
第一节中国实践:聚焦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205
第二节以中国实践检视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213
第三节中国经验对福斯特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思想之超越223结束语231参考文献234后记247
|
內容試閱:
|
丛书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三个无比分别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实的实践基础、厚重的历史根基、光辉的未来前景。中国道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简单引进和复制的舶来品,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党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自觉的历史创造,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国情不断探索、不断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中国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道路的理论圭臬和思想内核,中国道路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中国大地的具象展开。近百年党史、七十多年国史、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史、五百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明确昭示着,这条由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的独特道路,已经并将继续丰富、发展、升华马克思主义,形成和铸就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可以自豪地说,在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经的光辉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令国人自豪、让世界点赞、为历史铭记的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线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深入研究和总结新中国建立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解读中国道路的内涵、成就和挑战,阐释好、传播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深化问题研究、凝聚学理共识、推进学科建设,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组织出版了这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研究论丛》。
上海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系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院所属的马克思主义海洋文明与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为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智库。近年来,学院同仁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化学科研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学理支撑,努力阐释好、传播好中国道路和中国故事。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深化中国道路的理论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创新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