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中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自我评估问题研究
			》
 售價:HK$ 
			408
 
  《 
			蝉鸣震耳欲聋
			》
 售價:HK$ 
			352
 
  《 
			刘心武谈《三言》(冯梦龙文学经典“三言”原著的替代性通俗读本)
			》
 售價:HK$ 
			347
 
  《 
			边际利润
			》
 售價:HK$ 
			352
 
  《 
			红帆船
			》
 售價:HK$ 
			290
 
  《 
			无用知识的有用性(科学的进步,在于人类不断探寻“山的另一侧”的风景)
			》
 售價:HK$ 
			194
 
  《 
			量价狙击:精准捕捉股市机会(新时代·投资新趋势)
			》
 售價:HK$ 
			403
 
  《 
			万有引力书系 万川毕汇:世界环境史国际名家讲座
			》
 售價:HK$ 
			449
 
 
 | 
         
          | 編輯推薦: |   
          | 《妈妈教的数学》作者孙路弘诚意之作。 5年3万妈妈1500个求救式问题精华提炼。
 93个养育难题,涵盖情绪、行为、学习、性格养成等诸多方面;2~12岁,解决中国家庭90%的共性问题
 正确识别孩子需求,给你不走弯路的解法。
 带你读懂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找准问题根源,才能一次解决到位。
 先考试,后学习,没考过试就当了父母的人,一定要看。
 没有大量知识和说教,全书140道选择题,边做题边思考,改变父母思维方式,重建理性育儿思路,看完这本书,拿到新手父母毕业证。
 10位妈妈亲身落实分享,让你看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
 湛庐文化出品。
 |  
         
          | 內容簡介: |   
          |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火灾现场,多数家长忙着救火,却未曾探究为什么着火。本书作者孙路弘,毕业于北师大,擅长将儿童心理学运用于孩子的日常教育和思维启蒙,在过去5年时间里,为3万妈妈解答了1500个育儿难题,本书精选其中93个,覆盖中国家庭90%的共性问题,从行为、情绪到学习、社交,为2~12岁孩子父母提供一本儿童心理问题速查枕边书。 这是一本多方位解读孩子日常心理行为的实用宝典,从问题出发,引导父母识别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真实需求,找到问题根源,一次解决到位,不仅为父母解决日日眼前所见的教养难题,更帮助他们重建理性育儿思路,提升育儿智慧。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父母的问题。
 这还是一本新手父母的学习宝典,全书140道选择题,以问题和答案串起整本书的独特行文方式带领父母边阅读边思考,从而加深记忆。更有10位妈妈现身说法分享经验,让你看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
 |  
         
          | 關於作者: |   
          | 孙路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老师。中国di一个小学奥数班班主任。
 自称脑力工程师,擅长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入手,帮助孩子调整智力结构、塑造思维形态,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大脑和认知变化。
 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授课,开设课程从幼儿园、小学生数学启蒙到家长育儿心理学,受到百万家长信赖追随。
 
 刘帆
 
 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在职研究生。孙路弘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数学老师。中国di一个小学奥数班班主任。
 自称脑力工程师,擅长从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入手,帮助孩子调整智力结构、塑造思维形态,解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大脑和认知变化。
 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授课,开设课程从幼儿园、小学生数学启蒙到家长育儿心理学,受到百万家长信赖追随。
 
 刘帆
 
 中山大学经济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在职研究生。
 大学期间患重病,以自学方式完成了学业,毕业后供职于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8年。后经手术和科学的功能训练,离开了连续使用7年的双拐和轮椅,重新学会独立行走。特殊的生活经历激发了她对学习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巨大热情。
 擅长运用认知发展规律展现家庭互动中智力、心理、精神三个不同层面的实操做法。
 |  
         
          | 目錄: |   
          | 引言 做父母,谁都要经历第一次 第1章 育儿现场:孩子的行为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需求
 1.哭,是孩子试图要说什么
 2.孩子为什么啥都往嘴里放
 3.孩子为什么总是扔东西
 4.孩子为什么爱撕纸
 5.孩子为什么怕黑
 6.孩子为什么一玩水就停不下来
 7.为什么家里到处都是孩子的玩具
 8.孩子说话晚要紧吗
 9.孩子打人是有暴力倾向吗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走在练习识别孩子需求的路上
 第2章 养育时刻:孩子就是不听话、不配合怎么办
 10.孩子晚上不愿意睡觉怎么办
 11.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12.孩子不爱喝水怎么办
 13.孩子太爱吃糖了怎么办
 14.孩子偷吃东西是怎么回事
 15.孩子坐姿不好、含胸驼背怎么办
 16.孩子生病时拒绝打针吃药怎么办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陪孩子打针,千万别说不疼
 第3章 两难场景:为什么孩子一上学就出各种状况
 17.为什么孩子就是不愿意去幼儿园
 18.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老师
 19.为什么孩子喜欢与老师作对
 20.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哪门课的老师,就学不好那门课
 21.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同学
 22.孩子被打了能还手吗
 23.孩子在学校打人了怎么办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3岁入园,我陪孩子这样适应
 第4章 教导难题:怎么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
 24.孩子的小名,能不能随便叫
 25.家里的电视,为什么不能总开着
 26.孩子沉迷电子游戏怎么办
 27.孩子不讲道理怎么办
 28.孩子不愿意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29.如何激励孩子多做家务
 30.精神奖励还是物质奖励
 31.为什么惩罚不管用
 32.为什么不能在孩子面前吵架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劳动赚钱,给孩子种下财商的种子
 第5章 兴趣智商:上兴趣班,是要让孩子学什么
 33.对孩子来说,兴趣是什么
 34.画画是为了逼真吗
 35.弹琴就能培养音乐修养吗
 36.学围棋能够培养什么
 37.学手工能够培养什么
 38.学武术就能体质好吗
 39.练舞蹈能够培养什么
 40.奥数的潮流,跟还是不跟
 41.为什么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自发的兴趣才是最大的动力
 第6章 大脑软件:什么是对孩子最好的学前启蒙
 42.为什么孩子的耳朵装不进去知识
 43.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背诵《三字经》
 44.为什么孩子喜欢听重复的故事
 45.为什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46.为什么孩子多动
 47.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48.如何科学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49.为什么孩子喜欢说因为所以
 50.为什么孩子会写镜像字
 51.孩子没有耐心怎么办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日常对话是孩子思维的养分
 第7章 智力火警:你知道机械重复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吗
 52.为什么孩子不喜欢验算自己做过的题
 53.为什么孩子不喜欢背课文
 54.为什么孩子写作业爱磨蹭
 55.为什么孩子不想让父母看自己的试卷
 56.为什么孩子听不懂父母讲解题目
 57.为什么上一次做对的题目,下一次还会错
 58.为什么不适合给孩子大量看绘本
 59.学认字学的是什么
 60.为什么孩子不喜欢数学
 61.为什么多数女孩都学不好数学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背课文,玩着就会了
 第8章 情感培育:对情感的理解,孩子与你不同
 62.孩子心爱的东西丢了怎么办
 63.孩子总爱撒谎怎么办
 64.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怎么办
 65.为什么孩子痴迷超人
 66.为什么孩子相信鬼神
 67.为什么孩子说活着没意思
 68.对孩子来说,感情是什么
 69.对孩子来说,挨打意味着什么
 70.对孩子来说,听话是什么意思
 71.对孩子来说,爱是什么意思
 72.对孩子来说,死亡是什么意思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爱,是希望你如愿
 第9章 性格培养:那些塑造了孩子性格的生活小事
 73.孩子爱发脾气,是性格暴躁吗
 74.孩子喜欢告状,是多事儿吗
 75.孩子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玩,是不合群吗
 76.孩子怕见生人,是内向吗
 77.孩子不愿意和人打招呼,是回避交流吗
 78.孩子说话时目光回避他人,是不自信吗
 79.孩子不愿意当众表演,是害羞吗
 80.孩子玩输了就哭,是懦弱吗
 81.孩子心理敏感,是脆弱吗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孩子的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第10章 原生家庭:孩子的核心素养来自哪里
 82.如何激活孩子的观察力
 83.如何提升孩子的理解力
 84.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85.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86.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87.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
 88.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质
 89.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90.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91.富养是养什么
 92.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的作用是什么
 93.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的作用是什么
 【身边的妈妈这样做】家庭,才是教育的主战场
 后记 孩子的成长,错过不再来
 附录 身边的妈妈这样说
 |  
         
          | 內容試閱: |   
          | 做父母,谁都要经历第一次 来到世界上,我的第一个身份是父母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对着一个男人喊爸爸,向着一个女人叫妈妈了。
 长大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那是我第一次当爸爸,听儿子叫爸爸的时候,我想到了第一次听学生喊我孙老师时的情景。
 为了成为一名老师,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学习4 年,取得本科学位。这时,我是学生。毕业后到实验中学报到,作为一名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面对班级里的48 个学生时,我成了孙老师。
 在成为老师的过程中我一路求学,先后学习了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当然,主修还是数学。后来,当儿子第一次叫我爸爸的时候,我开始心慌,因为我从来没有学过关于如何当好爸爸的课程。有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呢?
 我开始向我的父母求教:当初养育我长大的时候,你们学过怎么做父母这类课程吗?我母亲说:没有什么可以学的,边做边摸索,犯过错误,第二次不要犯相同的错误就可以了。还可以请教你奶奶、爷爷、姥姥、姥爷,他们都有经验
 原来,父母都是从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经验中学习的。而在过去,没有师范学校的时候,老师也是靠经验,靠一代一代的示范,传承而来的。
 现在是21 世纪,就在刚刚过去的100 年间,人类对很多事情的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借助科学手段,人们找到了诸多事物的发展规律,人类成长这一领域也不例外。从生理发育到心理发展,从精神健康到智力形成,都有各种细分学科诞生。如今再当老师,不必通过摸索和试错来学习了,完全可以少走弯路,大大减少摔跟头的概率。
 这些学科不仅适用于教育学生,也适用于教育子女,于是就有了这本书《哭闹撒谎育儿心理学》。
 这本书从家庭出发,代替经验传承,为每一位初为人父母的人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做法,启发父母思考,并找出应对养育难题的答案。
 哭闹,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那些不分白天和晚上、随时发生的哭闹背后都有其动因。
 撒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行为。有的孩子撒谎被发现了,如果处理妥当,可能以后再也不撒谎了;有的孩子在被发现之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撒谎;有的更加严重,从撒谎演变为偷窃、抢劫,甚至其他犯罪行为。
 而哭闹和撒谎只是育儿路上众多困难中的一小部分,还有撕纸、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打架、抢玩具这些是每个养育孩子的家庭中永无休止的闹剧,除了这些还有打针吃药、不愿睡觉、撕心裂肺地哭喊
 这样的日子将有我陪你一起走过,请带上你的问题,在书中寻找答案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