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冠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导 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及康复
》
售價:NT$
230.0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
》
售價:NT$
1474.0

《
遇见清朝
》
售價:NT$
653.0

《
中药监管科学
》
售價:NT$
2030.0

《
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洲际公铁联运物流运行体系
》
售價:NT$
347.0

《
佛教与晚唐诗(修订本)
》
售價:NT$
255.0

《
食品中真菌毒素与健康影响
》
售價:NT$
704.0

《
廷臣论(汉译22辑)
》
售價:NT$
332.0
|
內容簡介: |
《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系统介绍新型化学固化技术用于疏浚淤泥处理领域的基础知识、物理力学特性、长期稳定性、加固效能和微观结构表征。《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疏浚淤泥絮凝调理与真空预压脱水效果、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工业废渣改性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CO2-活性MgO-粉煤灰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CO2碳化活性MgO-矿渣加固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疏浚淤泥固化性能与微观结构表征》尝试将水泥/混凝土研究领域的碱激发、镁基水泥、CO2碳化等热点方法发展为疏浚淤泥固化、稳定化技术,为突破传统土体加固与改性方法提供新途径。
|
目錄:
|
目录第1章 绪论 11.1 疏浚淤泥处理概述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生石灰与硅酸盐水泥 21.2.2 碱激发水泥 31.2.3 氯氧镁水泥 41.2.4 磷酸镁水泥 61.2.5 CO2-活性MgO 71.3 研究现状的不足 81.4 本书主要内容 9参考文献 10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172.1 试验材料 172.1.1 东西湖淤泥 172.1.2 东湖淤泥 172.1.3 镁水泥组分 182.1.4 工业废渣 192.2 试验方法 202.2.1 试样制备与养护 202.2.2 抗压强度试验 202.2.3 微观测试试验 212.2.4 耐久性试验 222.2.5 pH试验 232.3 本章小结 24参考文献 243.1 疏浚淤泥絮凝沉降与泥水分离过程 253.1.1 沉降柱试验 253.1.2 泥水分界面 253.1.3 沉降速率 293.1.4 淤泥沉降比 313.1.5 淤泥浓缩倍数及底泥含水率 323.1.6 絮凝调理原理 343.2 疏浚淤泥化学絮凝-真空预压深度脱水过程 343.2.1 絮凝-真空预压试验 343.2.2 泥水分离变化过程 353.2.3 沉降速率变化规律 383.2.4 底泥含水率空间分布 403.3 本章小结 42参考文献 44第3章 疏浚淤泥絮凝调理与真空预压脱水效果 25第4章 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454.1 力学特性 454.1.1 应力-应变特性 454.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484.1.3 变形模量 504.1.4 与硅酸盐水泥和石灰固化效果对比 514.2 微观机理 524.2.1 XRD 524.2.2 SEM 534.2.3 TG/DTG 554.2.4 MIP 574.3 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淤泥反应模型 594.4 本章小结 60参考文献 61第5章 活性MgO-粉煤灰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625.1 力学特性 625.1.1 应力-应变关系 625.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635.1.3 变形模量 675.1.4 与碱激发粉煤灰固化效果对比 685.2 微观机理 695.2.1 XRD 695.2.2 SEM 705.2.3 TG/DTG 725.2.4 MIP 745.2.5 活性MgO-粉煤灰固化反应模型 765.3 耐久特性 775.3.1 持续浸水 775.3.2 干湿循环 795.3.3 冻融循环 815.3.4 耐久性演变机制 835.4 本章小结 84参考文献 85第6章 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866.1 力学特性 866.1.1 MOC掺量 866.1.2 养护龄期 876.1.3 MgO和MgCl2的物质的量的比 886.1.4 与PC加固淤泥效果对比 906.2 微观机理 926.2.1 XRD 926.2.2 SEM 946.2.3 MIP 976.2.4 pH试验 1016.3 MOC固化淤泥微观反应模型 1026.4 本章小结 104参考文献 105第7章 工业废渣改性MO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067.1 力学特性 1067.1.1 应力-应变关系 1067.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1077.1.3 与PC加固淤泥效果的比较 1097.2 微观机理 1107.2.1 XRD 1107.2.2 SEM 1127.2.3 MIP 1157.2.4 pH试验 1207.3 耐久特性 1217.3.1 持续浸水 1217.3.2 干湿循环 1257.3.3 冻融循环 1297.4 本章小结 133参考文献 134第8章 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358.1 试样表观特征 1358.2 力学特性 1358.2.1 养护龄期 1358.2.2 MgO和KH2PO4的物质的量的比 1368.2.3 硼砂掺量 1388.3 微观机理 1398.3.1 XRD 1398.3.2 SEM 1408.3.3 MIP 1418.4 本章小结 143参考文献 143第9章 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459.1 力学特性 1459.1.1 改性剂掺量 1459.1.2 MgO和KH2PO4的物质的量的比 1479.2 微观机理 1489.2.1 XRD 1489.2.2 SEM 1509.2.3 MIP 1529.3 粉煤灰/硅灰改性MKPC机理 1549.4 本章小结 155参考文献 155第10章 CO2-活性MgO-粉煤灰碳化固化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5710.1 力学特性 15710.1.1 应力-应变关系 15710.1.2 无侧限抗压强度 15810.2 微观机理 16210.2.1 SEM 16210.2.2 MIP 16310.3 耐久特性 16410.3.1 持续浸水 16410.3.2 干湿循环 16510.3.3 冻融循环 16610.4 耐久性演变机制 16710.4.1 XRD 16710.4.2 SEM 16910.4.3 MIP 17010.5 碳化固化淤泥微观机制演变模型 17110.6 本章小结 172参考文献 173第11章 CO2碳化活性MgO-矿渣加固淤泥力学性状与微观机理 17411.1 力学特性 17411.1.1 CO2碳化封存效果 17411.1.2 加压模式 17511.1.3 矿渣掺量 17611.1.4 初始含水率 17711.1.5 活性MgO和矿渣的质量比 17811.1.6 碳化时间 17911.2 微观机理 18011.2.1 SEM 18011.2.2 XRD 18411.2.3 TG/DTG 18511.3 耐久特性 18811.3.1 持续浸水 18811.3.2 干湿循环 19011.3.3 冻融循环 19211.4 耐久性演变机制 19311.4.1 XRD 19311.4.2 SEM 19511.5 碳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排放量分析 19911.6 本章小结 201参考文献 2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