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毕淑敏温暖四部曲 毕淑敏30年散文精华 暖心疗愈 插图典藏(套装4册)
》
售價:NT$
1220.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NT$
398.0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NT$
1010.0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为罗中立、谭平主编的“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丛”之一,由复旦大学青年学者鲁明军撰写。他从“1919”“1979”和“1999”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艺术发生出发,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进行了深刻的解读,独辟蹊径。
|
內容簡介: |
什么是“当代”?时至今日,这依然是纠缠着当代艺术界和思想界的一个根本问题。当然,也成了他们思考和实践的动力之一。一个普遍的看法是,“当代”无法定义,它没有一个本质意义上的含义,或者说,所谓“当代”就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艺术家和思想家们通过不同的实践和思考,对“当代”本身不断地定义。如果说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动态的文化和政治概念,那么在全球化衰落或逆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基于中国之历史与现实,及其与西方乃至世界的关系这一不可回避的视角,如何重新思考“当代”显得尤为迫切。本书独辟蹊径,从“1919”“1979”和“1999”三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的艺术发生出发,通过对“美术革命”“星星美展”和“后感性”“超市”三次相应的艺术运动和展览实验的全新解读,不仅是对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一次切片式重估,也赋予了“当代”一个新的内涵和定义。
|
關於作者: |
鲁明军,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青年研究员,策展人。近年策划《疆域:地缘的拓扑》(2017-2018)、《在集结》(2019)、《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2019)、《街角、广场与蒙太奇》(2019)、《缪斯、愚公与指南针》(2020)等展览。在《文艺研究》《美术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诗学:感知—政治—时间》(上河卓远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美术变革与现代中国:中国当代艺术的激进根源》(2020)等。2015年获得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2016年获得YiShu中国当代艺术写作奖。2017年获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奖助金(ACC)。同年,获得第6届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奖(CCAA)。2019年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AAC)年度策展人奖。
|
目錄:
|
目录
序言 1
章 1919:“美术革命”的另面 7
一、“写实”之辨:艺术运动,抑或社会革命? 13
二、“赤字”:从“无政府”到“乌托邦” 27
三、“参与式艺术”的全球联动与“大同”构想 44
余论 超越“世界剧场”:进化、变异与全球化 60
第二章 1979:“没有航标的河流” 77
一、解冻:“圆明园”、中美建交与伊朗革命 89
二、解禁:自然、身体与人民公园 111
三、解放— 解殖:“形式美”“可口可乐”与普遍性 134
余论 解离:诸众之行动,抑或临时的集体逃逸? 167
第三章 1999:“后感性”与“超市” 175
一、“后感性”与“超市”的相遇 181
二、身体与媒介:展览的政治 190
三、“后— 后感性”与“超市”之后 213
四、一个个案:刘韡的早期实践 236
余论 “重要的是让新的事情发生” 244
代 跋 “Post—2008”:影像、(非)虚构与后媒介 255
附 录 访谈二则 289
参考文献 3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