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售價:NT$
305.0

《
帝都绘“图解世界文化遗产”三部曲(长城、中轴线、大运河)
》
售價:NT$
1856.0

《
左岸译丛:袜子的哲学
》
售價:NT$
245.0
|
編輯推薦: |
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本书编写团队创新提出“顺时运中调气”中医治未病整体调治思想,以该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理论与方法,综合中医内外治法及预防方法,阻止疾病加重或恶化,实现预防或治疗目的。本书详细介绍了该团队在肥胖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实践经验。
|
內容簡介: |
本书编写团队创新性提出“顺时运中调气”中医治未病整体调治思想,并以该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理论与方法,在内科疾病的诊治,特别是肥胖相关疾病中充分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未病防治方法。
本书上篇分别从西医学和中医学角度阐述对肥胖的系统认识,分析了当下肥胖研究的进展,以及中医在肥胖调治中的特点和优势。下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与肥胖联系密切的常见疾病的诊疗实践,突出运用“顺时运中调气”中医治未病思想整体调治该系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
|
關於作者: |
程亚伟,海南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专家(第二层次),海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办公室执行主任,海南省中医院重点专科(学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海南省“治未病中医重点专科”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海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海南医学》杂志审稿专家等。师从全国名中医张永杰,第二指导老师为“国医大师”徐经世。从事中医脾胃肝胆及治未病的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10余年,主持及主要完成人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及重点项目10余项。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1部,参编5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1篇。
屈凯,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后备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肾病区域诊疗中心秘书,陕西省“三秦学者”岗位学术骨干,陕西省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秘书,兼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标准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3项、省部级(厅局级)项目7项,主编著作1部,参与全国多中心协作项目11项,公开发表论文15余篇,SCI收录1篇。
丁一,主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于天津外国语学院专修日语2年,从事中医脾胃肝胆及治未病临床、教学及研究工作8年余。海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校多次参与对日交流接待、研究生日语教学等活动,参与中医古籍日语教学翻译30余万字。工作后参编多部专著,参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
目錄:
|
上篇
章肥胖西医学研究进展003
节肥胖的定义及评定标准003
第二节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危害005
第三节肥胖的诊断及治疗012
第二章从中医治未病角度谈肥胖018
节从治未病角度谈肥胖的理论认识018
第二节中医治未病与肥胖的中医特色治疗026
第三节从治未病角度谈不同体质肥胖相关疾病的调护029
下篇
第三章高脂血症039
第四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047
第五章糖尿病054
第六章高尿酸血症062
第七章痛风069
第八章骨关节炎079
第九章骨质疏松症091
第十章多囊卵巢综合征099
参考文献108
|
內容試閱:
|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富足、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以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加入肥胖的行列,我国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50%,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因此,预防和控制肥胖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然而研究表明,仅有15%~20%的肥胖人群通过控制饮食和健康锻炼改善肥胖症状、控制体重增加,绝大多数患者很难做到坚持合理的锻炼和饮食规划。
肥胖是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可导致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
现代医学运用日新月异的技术,对肥胖的生理、病理的研究日趋成熟,已深入到分子生物水平,且研究领域更加广泛,但对肥胖的治疗,尚且停留在初始阶段。目前,西药治疗肥胖症主要采用芬特明、安非拉酮、奥利司他等药,药物副作用不可忽视;通过加速脂肪消耗以减肥的左旋肉碱,必须结合运动才能达到协同作用,很多人无法坚持,而外科手术治疗成本太高。
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已出现。《素问·异法方宜论》中记载:“其民华食而脂肥。” 《素问·通评虚实论》有:“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肥、膏、肉三个类型,并记载肥胖与消渴、中风、偏枯、痿厥等多种疾病有关。《素问·奇病论》云:“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思想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思想,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随着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不断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已开始认识到了该思想的重要性。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本书编写团队创新性提出“顺时运中调气”中医治未病整体调治思想,以该思想为指导,运用体质理论与方法,综合中医内外治法及预防方法,阻止疾病加重或恶化,实现预防或治疗目的。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与实践,作为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的中医药领域,将传统中医药学、西医学和临床医学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有机融合,对于提高中医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推动世界医学的新发展,必将产生独特的贡献和极其重要的意义。希冀有更多的临床医生投入到中医治未病领域的研究中来!
编者
2021年12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