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NT$
296.0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NT$
296.0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NT$
915.0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NT$
347.0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水平。高新技术的崛起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逐渐改变了媒体的格局和人们的阅读习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成为两大主要阅读方式,新媒体阅读潮流势不可挡,国民阅读正步入数字时代。
《阅读的嬗变:新媒体阅读的多维考察》将新媒体阅读行为与国民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结合起来进行深度考察,聚焦新媒体环境下阅读行为发生的嬗变,分析嬗变的具体过程和表现、深层原因与影响,讨论中国社会阅读行为与国民阅读素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应对国民阅读行为嬗变、促进国民阅读素养水平的提升、建立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
關於作者: |
吴?S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城市学院双聘教授,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浙江大学传播学博士后,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仲英青年学者,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学者”,入选浙江大学“新星计划”、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二层次。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2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转载,出版《文化与经济的博弈:出版经济学理论研究》等著作。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出版卷”和“传播学卷”词条的撰写工作。获评“浙江省优秀博士后”,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学术奖励。
|
目錄:
|
阅读的嬗变 目录
章绪论
节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第二节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三节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媒体镜像中的当代中国国民阅读生态嬗变及其特点
节中国当代国民阅读生态嬗变的主要历史阶段
第二节媒体文本中呈现的中国国民阅读生态
第三节中国当代国民阅读生态变迁的总体特点
第三章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的特征、问题与影响
节新媒体环境下中国国民阅读情况的发展变化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阅读行为数字化嬗变的原因与问题
第三节新媒体阅读的文化特质及其影响:以移动阅读为例
第四章新媒体阅读行为中使用意向与信息接受模式的实证分析
节新媒体阅读使用意向与行为模式的研究框架
第二节新媒体阅读使用意向与行为模式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发现
第四节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新媒体环境下群体阅读行为与阅读素养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例
节研究设计及样本分布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融合阅读行为分析
第三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研究
第四节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阅读素养特征研究
第六章国民阅读素养提升的前提、策略与重要理念分析
节国民阅读素养提升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第二节提升国民阅读素养的多元化路径与策略
第三节“后视镜”意义层面的经典阅读教育思想
第七章结语:产业重构时代的出版与阅读
节大数据重塑出版业与阅读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从数据到知识到行动——大数据对出版业的考验
第三节大数据背景下出版业应正视新媒体阅读的特质
第四节出版、阅读的“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问题
第五节不应神化大数据对出版和阅读发展的作用
附录:新媒体阅读行为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阅读的嬗变
章 绪论
阅读是人获得教化、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取决于其成员的阅读素养和阅读水准。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传播科技的发展,逐步重塑了人类社会的传播格局和人们的阅读行为模式。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前身为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从1999年开始,进行了多次的全国国民阅读抽样调查,截至2021年,共发布18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数字化阅读率大幅增长,数字化阅读和新媒体阅读成为中国国民两大主要阅读方式,新媒体阅读潮流势不可挡,国民阅读正步入数字时代。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国民阅读”“全民阅读”渐成热门话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2006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出现“全民阅读”一词;中共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进行部署;2014?D2021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八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全民阅读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阅读活动;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全民阅读法》、国务院制定《全民阅读条例》;2016年12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全民阅读规划;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
在上述背景下,本书对于新媒体环境下阅读行为发生了何种嬗变,这种嬗变有何具体过程和表现,阅读行为数字化嬗变有何深层原因与影响,中国社会阅读行为与国民阅读素养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应对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如何促进国民阅读素养水平的提升、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规范的研究。
节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阅读”作为一个研究主题,在传播学、图书馆学、信息科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均有涉及,但不同学科领域的阅读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存在差异。
国外的阅读研究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文化史等学科领域,学者们从上述学科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仅就阅读研究的著作而言,影响较大的代表作有:《阅读研究指南》、《阅读史》、《阅读的历史》、《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写研究方法:阅读研究指南中的方法论》、《阅读中心理表征的建构》、《开始阅读:关乎出版的思辨、认知》、《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脑的阅读》、《阅读的力量:从苏格拉底到推特》等。国外有一些专门研究阅读问题的期刊,其中一些刊物为SSCI期刊,如美国的《阅读研究季刊》,英国的《阅读研究杂志》、《阅读障碍》,荷兰的《读与写》。这些期刊成为阅读研究成果的重要发表阵地。当前已有一批国外学者的注意力转向新媒体阅读、数字阅读、网络阅读研究。总体而言,国外的阅读研究人士较为注重从社会学、心理学、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传播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层面揭示阅读行为规律与内在机理,其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在研究方法层面,国外的不少阅读研究者注重定量分析、实证研究,更多地考虑研究的技术性、实用性,较为重视数据、图表等资料。
中国学术界关注阅读问题已有一定时日。迄今为止,中国内地地区的学者在阅读研究领域先后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阅读学概论》(高瑞卿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阅读策略与技巧》(王增奎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阅读心理学》(张必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阅读学新论》(曾祥芹著,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阅读改变人生》(曾祥芹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阅读文化史论》(王余光等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30年中国人的阅读心灵史》(张维特主编,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版)、《网络文献阅读研究》(刘元荣、王凤英编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产业》(蒋多、杨?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中国阅读通史》(王余光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阅读社会学:基于全民阅读的研究》(黄晓新等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全媒体语境下老龄社会的阅读服务保障整合研究》(邓香莲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编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阅读:全民阅读蓝皮书》系列研究报告等;中国港台地区的学者出版了《阅读研究引论》(王龙著,香港天马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