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NT$
509.0

《
长安之春(典藏版)
》
售價:NT$
403.0

《
精读(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重磅新作,助你掌握AI不具备的精读能力 )
》
售價:NT$
305.0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
舌尖上的微生物:发酵的历史、食谱与创新
》
售價:NT$
806.0

《
认知行为疗法简易操作指南(原著第二版)
》
售價:NT$
449.0

《
分镜!成为漫画家的第一步
》
售價:NT$
500.0

《
永恒与时间:丸山真男思想史学的交响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语言接触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和制英语复合名词的词义特征以及词构成特征进行考察,研究英语对现代日语词汇体系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原语词义,分析其偏差状况和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哪些词义容易借用,借用的词义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语言接触时词义方面所受到的诸多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同时通过研究复合名词的词构成特征,并与原语进行对比,分析原语的哪些构词因素会对和制英语的形成产生影响,与日语原有的和语、汉语的复合词的构成有什么关联等,从而进一步探究日本人在创造和制英语时带有的倾向以及存在的局限。
本书适合日语专业教师和日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日语研究者使用。
|
關於作者: |
董旭阳,博士,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务经验。现任嘉兴学院讲师,近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中日经济关系。
|
目錄:
|
第一章序論
1.1研究テーマの設定
1.2先行研究
1.2.1和製英語の意味に関する研究
1.2.2和製英語の語構成に関する研究
1.3研究対象の選定
1.3.1和製英語について
1.3.2和製英語の複合語について
1.3.3研究対象の設定理由
1.4本研究の研究方法と理論
第二章和製英語の意味に関する研究
2.1言語接触
2.1.1言語接触とは
2.1.2言語接触による言語変化
2.1.3言語接触と和製英語
2.2和製英語の意味分野
2.3意味·形態からみた和製英語と英語
2.3.1ズレの実態
2.3.2ズレの形成要因
2.4和製英語の周辺的意味
第三章語構成からみた和製英語の意味的特徴
3.1和製英語と語構成要素との関係
3.1.1和製英語の語構成要素の品詞性
3.1.2和製英語の語構成プロセス
3.1.3単語化をめぐって
3.1.4和製英語の単語化の具体例
3.2和製英語の語構成要素間の意味的関係について
3.2.1語構成要素間の関係を論ずる際の立場
3.2.2本調査に見られた和製英語の特徴
3.2.3和製英語の構成パターン
3.3在来語、英語との対照
第四章結論
4.1研究のまとめ
4.2問題点と展望
附录词库统计表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近年来,开设日语专业硕士点的大学不断增加,不少高等院校在实施日语专业本科生扩招计划的同时,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开发之中。日语教学界也已呈现出从单纯扩大规模向提高教学和研究层次转变的新局面。
日语词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学界不断有新的著作和论文涌现,而且研究对象日趋聚焦。众所周知,在日语词汇学领域,外来语在日语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遍及日本的电视节目、杂志、广告、SNS等领域。其中,和制英语作为日语外来语词汇中的特殊词群,其产生和活跃反映出日语吸收外国语的方式早已由以往的“单纯借用”向造词层面深入发展。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和制英语被认为是日语和英语的“语言接触”所引发的语言现象。本书从语言接触的视点出发,通过对和制英语复合名词的词义特征以及词构成特征进行考察,明确英语对现代日语词汇体系的影响程度。
本书在绪论中陈述了研究问题和文献综述,并就研究对象——和制英语中的复合名词的选定理由和研究方法进行阐释;之后,通过对比和制英语和原语的词义差异,分析其偏差状况和产生偏差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分析哪些词义容易借用,借用的词义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语言接触时词义方面所受到的诸多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再次,通过研究复合名词的词构成特征,并与原语的词构成进行对比,分析原语的哪些构词因素会对和制英语的形成产生影响,与日语原有的和语、汉语的复合词构成有什么关联,从而进一步探究日本人在创造和制英语时带有的倾向,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本书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参考运用了构词法、词汇学的相关理论,归纳了和制英语的词义特点以及词构成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本书的素材是编者在研究生修读和多年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有了汇编成书的想法后,又对内容反复做了调整和修改,无奈学无止境,即使是现在,不少地方还是留有力不从心的痕迹。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书中不免有误,还望学界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我真诚地感谢嘉兴学院教授郭永恩先生和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陈露先生,他们对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也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何勇先生,本书的顺利出版,离不开何先生的大力推动和细致有序的工作。
编者2022年3月1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