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社会与大学:1700—1914的德国
》
售價:NT$
439.0

《
经纬度·何以中国·反思与重构 :中国政治思想史论精选
》
售價:NT$
449.0

《
有情:2024年中国女性散文选
》
售價:NT$
305.0

《
《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全6册)(给孩子的309堂本草博物课,全景展现“东方博物大百科,6大卷本草,41大体系分类,350余幅手绘图谱)
》
售價:NT$
1010.0

《
95%的不舒服,呼吸能解决
》
售價:NT$
459.0

《
新加坡史:从夹缝求生到奇迹崛起
》
售價:NT$
653.0

《
甲骨文丛书·克里米亚战争
》
售價:NT$
571.0

《
大英博物馆:讲故事的中世纪神话艺术
》
售價:NT$
1010.0
|
編輯推薦: |
“读写桥梁书”系列,名家名师为孩子搭建的从阅读到写作的桥梁。
读名家,学写作。让孩子爱上阅读、不怕写作的桥梁书。
林良爷爷带着回忆写下《父亲的旧书店》,他告诉小读者,回忆中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就看我们怎么去“织”出文学的“锦”。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等待着我们去取用和发掘。
儿童阅读专家王林倾情作序推荐,一线名师陈秀娟纸上授课,给孩子带来全新的阅读和写作感受。
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素材;名家的一言一语,都是写作的积累。
|
內容簡介: |
台湾儿童文学泰斗、“常青树”“大家长”林良爷爷携手金鼎奖、金漫奖终身成就奖得主曹俊彦,献给孩子的写作灵感启蒙书。儿童阅读专家王林作序推荐,一线教师陈秀娟纸上授课。
林良爷爷在六个故事中分享了回忆中的点点滴滴:家庭中看电视的经历,就像一部家的成长史;童年时学骑脚踏车的经历,“我”感悟出一种“岁月归岁月,自己是自己”的精神;父亲开的旧书店,启发了“我”的作家崇拜和我的文学梦……林良爷爷告诉我们,回忆中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就看我们怎么去“织”出文学的“锦”。原来,存在于我们周遭的事物,每一样都藏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书写这样的故事,就等于书写我们的生活史。
|
關於作者: |
林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有着“台湾现当代儿童文学之父”之称。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七十年,著有散文作品《小太阳》《爸爸的16封信》《林良爷爷的30封信》《永远的孩子》《彤彤》多册,儿童故事《我是一只狐狸狗》等。曾获“金鼎奖终身成就奖”、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特别奖”等殊荣。
|
目錄:
|
13 看电视
25 电影与我
39 脚踏车与我
53 制服与我
67 纸和我
78 我的作家崇拜
92 【绘者的话】经验综合体
95 附录 纸上读写课
|
內容試閱:
|
我七岁才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跟那个时代许多三四岁就已经看过电影的孩子相比,算是够晚的了。那时候,老家厦门刚成立第一家电影院,在“黑猫舞厅”的楼上,我们就叫它“黑猫电影院”。我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那里看的。
带我去的是外祖母和莲姨婆。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分坐两辆人力车,我和外祖母同车。我们看的影片是《火烧红莲寺》,我现在才知道那是根据当年著名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里的故事拍摄的。
那时候的电影是黑白的,没有声音,剧场里却有一个“讲电影的人”,坐在二楼的包厢里,为全场观众解说剧情、编造对话。大人目视银幕,再听解说,“看”得津津有味;小孩子享受大人买的零食,也“看”得津津有味。
我第二次看电影是跟母亲和六姨妈去的。影片里的阿香失踪了,她的母亲雇人沿街敲锣寻找。讲电影的人索性带着一面真锣登场,嘡嘡地敲了起来。因为音效逼真、又有创意,全场观众都为他热烈鼓掌。
我十岁那年,父亲到日本处理商务,买回来一组儿童玩的手摇式电影放映机和六卷《米老鼠》短片。我和二弟就在三楼的一个小房间里,玩起“开电影院”的游戏。两兄弟还动手画门票,票价是两枚铜板。受父母宠爱的大表弟每天都有两枚铜板的零用钱,就掏出来向守门的二弟买了张票,成为第一位进场的观众。其他“不名一文”的表弟、表妹哭闹着要看,心软的二弟只好全部放他们进场。
电影放映完了以后,大表弟因为自己“倾家荡产”了,也放声大哭。心软的二弟又把钱退还给他。我和二弟开的电影院只放映过这一场,而且一枚铜板也没赚到。
上小学六年级时,我已经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生活,独自走路去上学,独自上街逛书店。每天放学,我喜欢走不同的路回家,为的是多认识认识厦门的街道。每次经过电影院,我都会走进门厅去看看挂在墙上的“近日放映”的预告照片,渴望自己也能独自买票进场去看一部电影。
有一天,经过“思明戏院”,知道那里正在放映《金银岛》。我读过《金银岛》的故事,当然很想看看拍成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好奇心给了我勇气,我就向父亲提出看电影的要求。
父亲有心成全我,问我:“这部片子很重要吗?”我说:“很重要。”父亲说:“既然那么重要,就去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