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本书实用性较强,便于上手。(2)作者来自审协的社会服务部门,比较专业。
|
內容簡介: |
本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路径,以现有专利分析方法为基础,以典型“卡脖子”技术领域专利分析成果为脚本,从专利信息情报角度研究形成一套分析方法,提出专利信息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十二招”,为创新主体技术攻关提供思路和启迪,也为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分析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
關於作者: |
杨帆,男,获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John Marshall Law School)LLM法学硕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四川省知识产权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军人才,主持多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局级课题,参与主持编写多部专业著作。
赵向阳,男,博士,研究员,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副主任,曾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总审查师。从事电学、通信领域的专利审查、行业发展研究、知识产权业务管理等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专利实质审查、PCT国际检索、复审、维权保护专业经验;主持或参与局级以上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青年;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军人才;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专家;科技部重大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专家;四川省专利奖专家库评审专家;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权援助专家库专家;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专家。
何如,男,副研究员,现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办公室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层次人才”,国家知识产权局法律人才,多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课题研究人员”称号,具有多年的课题研究和相关管理经验。
|
目錄:
|
目 录
章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法研究001
1.1 关键核心技术概述 / 002
1.1.1 何谓“关键核心技术” / 002
1.1.2 解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 004
1.1.3 我国解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政策 / 005
1.2 各国家(地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 / 007
1.2.1 美国 / 008
1.2.2 日本 / 013
1.2.3 韩国 / 016
1.2.4 欧洲 / 018
1.2.5 中国 / 020
1.3 关键核心技术可行攻关方法梳理 / 024
1.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024
1.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025
1.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026
1.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027
第二章 专利信息分析与运用031
2.1 专利及专利信息概述 / 031
2.1.1 专利的由来和特点 / 031
2.1.2 专利文献和专利信息 / 032
2.2 专利信息分析方法 / 034
2.2.1 时间趋势分析 / 034
2.2.2 地域分布分析 / 035
2.2.3 申请主体分析 / 036
2.2.4 技术构成分析 / 037
2.2.5 法律状态分析 / 038
2.2.6 运营布局分析 / 038
2.2.7 技术功效分析 / 039
2.2.8 技术路线分析 / 039
2.2.9 重点专利分析 / 039
2.2.10 多项组合分析 / 040
2.3 专利信息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运用 / 041
第三章 半导体工艺之基:光刻胶046
3.1 光刻胶技术概述 / 046
3.1.1 光刻胶含义和特点 / 046
3.1.2 光刻胶技术发展情况 / 047
3.1.3 光刻胶全球产业分布状况 / 050
3.1.4 主要光刻胶生产企业介绍 / 051
3.2 光刻胶技术专利态势分析 / 056
3.2.1 光刻胶技术全球专利态势分析 / 056
3.2.2 光刻胶技术中国专利态势分析 / 061
3.3 专利信息助力光刻胶技术攻关 / 066
3.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066
3.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077
3.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080
3.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093
3.4 小结 / 101
第四章 工业制造的大脑:工业软件105
4.1 工业软件技术概述 / 105
4.1.1 工业软件的功能类别 / 106
4.1.2 工业软件的发展情况 / 108
4.2 工业软件专利态势分析 / 112
4.2.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 112
4.2.2 技术分支情况 / 114
4.2.3 区域分布情况 / 115
4.2.4 创新主体情况 / 116
4.3 专利信息助力工业软件技术攻关 / 117
4.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117
4.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134
4.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141
4.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143
4.4 小结 / 146
第五章 一层隔出两重天:锂电池隔膜151
5.1 锂电池隔膜技术概述 / 151
5.1.1 锂电池隔膜简介 / 151
5.1.2 锂电池隔膜技术发展状况 / 151
5.1.3 锂电池隔膜产业发展概况 / 158
5.2 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态势分析 / 163
5.2.1 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专利布局概况 / 163
5.2.2 锂电池隔膜技术领域创新主体分析 / 165
5.2.3 锂电池隔膜领域主要技术分支 / 168
5.3 专利信息助力锂电池隔膜技术攻关 / 171
5.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171
5.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178
5.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185
5.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189
5.4 小结 / 194
第六章 集成电路新引擎:先进封装195
6.1 先进封装技术概述 / 195
6.1.1 先进封装含义 / 195
6.1.2 先进封装产业发展趋势 / 196
6.1.3 先进封装行业主要研发企业 / 197
6.1.4 先进封装技术推进方向 / 198
6.2 先进封装专利态势分析 / 200
6.2.1 先进封装全球专利趋势分析 / 200
6.2.2 先进封装重点申请人专利分析 / 203
6.2.3 先进封装重点技术分支专利分析 / 216
6.3 专利信息助力先进封装技术攻关 / 219
6.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219
6.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221
6.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228
6.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233
6.4 小结 / 237
第七章 特种钢之王:轴承钢239
7.1 轴承钢技术概述 / 239
7.1.1 特种钢概念 / 239
7.1.2 轴承钢的概念 / 241
7.1.3 轴承钢的分类 / 243
7.1.4 国外优质轴承钢生产企业技术要求 / 245
7.1.5 我国轴承钢技术现状 / 246
7.1.6 轴承钢技术发展方向 / 247
7.2 轴承钢技术态势分析 / 248
7.2.1 轴承钢技术全球专利态势分析 / 249
7.2.2 轴承钢技术中国专利态势分析 / 253
7.3 专利信息支撑轴承钢技术攻关方法 / 257
7.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257
7.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264
7.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268
7.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270
7.4 小结 / 275
第八章 大国重器:燃气轮机277
8.1 燃气轮机概述 / 277
8.1.1 燃气轮机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 277
8.1.2 燃气轮机的分类 / 278
8.1.3 燃气轮机发展现状 / 280
8.1.4 燃气轮机产业发展现状 / 283
8.1.5 燃气轮机重点企业 / 284
8.1.6 我国燃气轮机“卡脖子”形势 / 289
8.2 燃气轮机专利申请态势分析 / 290
8.2.1 燃气轮机全球专利申请趋势 / 290
8.2.2 燃气轮机全球申请人排名 / 291
8.2.3 燃气轮机全球申请技术构成 / 292
8.2.4 燃气轮机中国申请趋势 / 293
8.2.5 燃气轮机中国申请人排名 / 294
8.2.6 燃气轮机中国申请技术构成 / 294
8.2.7 燃气轮机关键技术 / 295
8.3 专利信息助力燃气轮机技术攻关 / 333
8.3.1 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 333
8.3.2 创新主体协同合作 / 337
8.3.3 人才体系建立完善 / 340
8.3.4 技术研发攻关突破 / 344
8.4 小结 / 346
第九章 “十二招”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48
9.1 始计篇:政策引导 / 348
9.1.1 明确“卡脖子”清单 / 349
9.1.2 找准主流技术方向 / 355
9.1.3 研判可能突破路径 / 361
9.2 合纵篇:协同创新 / 366
9.2.1 寻找潜在合作对象 / 366
9.2.2 培育产业链条集群 / 372
9.2.3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 / 376
9.3 移花篇:人才聚集 / 381
9.3.1 培养潜在骨干人才 / 381
9.3.2 挖掘国内高端人才 / 386
9.3.3 引进海外领军人才 / 390
9.4 谋攻篇:技术攻关 / 398
9.4.1 跟踪科技前沿动态 / 398
9.4.2 利用现有专利资源 / 404
9.4.3 创新成果保护运用 / 407
|
內容試閱:
|
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特别是目前,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如何突破国外技术层层封锁,攻克科研领域长年存在的薄弱环节,成为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命题。《“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也提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不足,要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加强专利布局和运用。专利信息作为蕴涵技术信息丰富的载体之一,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分析能够为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提供丰富的信息情报。
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组织相关人员编撰本书。本书首先从国内外已有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路径出发,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将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攻关路径总结为四个方面:宏观产业政策引导、创新主体协同合作、人才体系建立完善,以及技术研发攻关突破。同时,对现有专利分析方法也进行了汇总梳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试图以高质量的专利数据分析情报,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为了得出更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分析方法,本书选取了光刻胶、工业软件、锂电池隔膜、先进封装、轴承钢,以及燃气轮机六个“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典型领域,开展实例分析研究。针对上述技术领域,搜集相关技术、成果和产品的专利信息和国内外市场信息,再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专利信息进行集中整理、加工和专业分析,转化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及针对性的竞争情报,为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及市场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为各类科研活动提供全过程指导和借鉴,为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客观支撑。
基于上述研究基础,本书针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四条路径,运用适当的专利分析方法,对应提出专利信息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四个方面,即“四篇”:始计篇(政策引导)、合纵篇(协同创新)、移花篇(人才聚集),以及谋攻篇(技术攻关),并具体梳理提出“十二招”,形成一套完整的专利信息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方法。四个方面“十二招”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根据攻关的不同领域或不同阶段,可以选用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分析招数,用足用好专利信息手段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参与本书编撰的作者团队中有电学领域的博士,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团队成员均为副高级以上职称,拥有丰富的专利审查经验,参与多项专利分析导航和知识产权服务工作,部分人员还从事过复审和无效审理工作,不仅了解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态势,也对该领域专利申请质量和专利运用情况具有来自一线的感知。
本书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人员基于自身经验积淀,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从专利分析层面发挥专长、服务社会的有益尝试。希望本书为创新主体技术攻关提供思路和启迪,也为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分析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