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论人类的教育
》
售價:NT$
500.0

《
人民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
售價:NT$
454.0

《
哈佛大学科学通识课:探索宇宙、地球与生命
》
售價:NT$
509.0

《
还可以的金女士(小镇女孩误入时尚圈血泪史)
》
售價:NT$
245.0

《
王阳明全集(套装5册)
》
售價:NT$
1367.0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战争史上的著名战斗机
》
售價:NT$
388.0

《
360张图表读懂6S精益管理
》
售價:NT$
449.0

《
良好生活的哲学 : 为不确定的人生找到确定的力量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在考察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利用R&D补贴支持自主创新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现状,揭示我国政府支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內容簡介: |
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视角,以我国政府支持TD-SCDMA产业自主创新的历程为研究案例,探讨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高技术产业R&D补贴对策。针对我国当前遭受技术打压与遏制最为典型的芯片产业,应用本书有关结论提出了具体的R&D补贴建议。本书的研究观点,丰富了技术创新与管理理论,对R&D补贴及产业自主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张泽华,重庆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科学学研究》、《软科学》等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4项。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财务信息化、数据挖掘。主要研究方法:博弈论、数据分析、机器学习。
|
目錄:
|
序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
一、 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与风险1
二、 技术产业驱动的升级与转换2
三、 技术打压封锁的形势与应对3
四、 新型举国体制的要求与探索4
第二节核心概念辨析5
一、 产业生命周期5
二、 自主创新7
三、 政府R&D补贴9
四、 R&D补贴方式10
五、 R&D投入纵向协调11
第三节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1
一、 自主创新理论方面11
二、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方面18
三、 政府R&D补贴方面20
四、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24
第四节研究设计25
一、 研究目的25
二、 研究框架26
三、 研究方法29
第五节研究创新点29
第二章国外的R&D补贴支持高技术产业实践31
第一节美国基于产业的R&D补贴32
一、 美国R&D补贴总体情况32
二、 美国产业R&D补贴实施特点34
第二节日本基于项目的R&D补贴36
一、 日本R&D补贴总体情况36
二、 日本项目R&D补贴实施特点38
第三节德国长期稳定的R&D补贴39
一、 德国R&D补贴总体情况40
二、 德国R&D补贴实施特点41
第四节国外R&D补贴实践的经验比较42
第五节小结44
第三章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与R&D补贴实践46
第一节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现实状况46
一、 我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概况46
二、 我国高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概况49
三、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投入概况53
第二节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的问题分析57
一、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方面57
二、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方面58
第三节我国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R&D补贴实践60
一、 我国政府R&D补贴的总体情况61
二、 我国政府R&D补贴的主要方式65
三、 我国政府R&D补贴的实施效果69
第四节小结72
第四章案例背景: TDSCDMA自主创新与R&D补贴74
第一节TDSCDMA自主创新历程的生命周期划分75
一、 TDSCDMA的形成阶段75
二、 TDSCDMA的成长阶段77
三、 TDSCDMA的成熟阶段78
四、 TDSCDMA的衰退阶段78
第二节通信技术标准竞争中的政府关键作用79
一、 移动通信的网络效应79
二、 政府可能改变技术标准竞争的结果80
第三节TDSCDMA自主创新中的政策支持81
一、 我国政府支持TDSCDMA的背景原因81
二、 支持TDSCDMA自主创新的主要政策行为82
第四节TDSCDMA自主创新中的R&D补贴84
一、 政府R&D补贴支持TDSCDMA产业的整体情况84
二、 对支持TDSCDMA产业R&D补贴的总结与初步思考85
第五节小结85
第五章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形成期的政府R&D补贴87
第一节基于TDSCDMA案例的产业形成期R&D补贴
问题探讨88
一、 TDSCDMA产业形成期的R&D补贴问题背景88
二、 高技术产业形成期的R&D补贴问题分析91
第二节产业自主创新形成期的R&D补贴博弈分析95
一、 模型基本构建与假设96
二、 研发投入边际收益递增或不变96
三、 研发投入边际收益递减97
第三节小结99
第六章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成长期的政府R&D补贴100
第一节基于TDSCDMA案例的产业成长期R&D补贴
问题探讨100
一、 TDSCDMA产业成长期的R&D补贴问题背景101
二、 高技术产业成长期的R&D补贴问题分析105
第二节产业自主创新成长期的R&D补贴博弈分析106
一、 模型基本构建与假设106
二、 模型Ⅰ: 自由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行为109
三、 模型Ⅱ: 最佳福利模型下的企业行为110
四、 模型Ⅲ: 政府对下游企业的投入补贴111
五、 模型Ⅳ: 政府对下游企业的产量补贴116
第三节结果比较与仿真分析120
一、 四种情况的比较120
二、 仿真分析122
第四节小结125
第七章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成熟期的政府R&D补贴126
第一节基于TDSCDMA案例的产业成熟期R&D补贴
问题探讨126
一、 TDSCDMA产业成熟期的R&D补贴问题背景126
二、 高技术产业成熟期的R&D补贴问题分析129
第二节产业自主创新成熟期的R&D补贴博弈分析132
一、 模型基本构建与假设132
二、 模型Ⅰ: 没有政府补贴下的企业行为135
三、 模型Ⅱ: 政府对下游企业的投入补贴136
四、 模型Ⅲ: 政府对下游企业的产量补贴139
第三节结果比较与仿真分析140
一、 投入补贴与产量补贴政策的比较140
二、 仿真分析142
第四节小结146
第八章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147
第一节基于TDSCDMA案例的R&D投入纵向协调
与R&D补贴问题探讨147
一、 TDSCDMA供应链R&D投入纵向协调的问题背景147
二、 高技术产业供应链R&D投入纵向协调的问题分析150
第二节产业供应链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
博弈分析151
一、 模型基本构建与假设151
二、 模型Ⅰ: 无产业链纵向协调、无政府补贴下的企业行为154
三、 模型Ⅱ: 有产业链纵向协调、无政府补贴下的企业行为155
四、 模型Ⅲ: 无纵向协调下的政府R&D补贴策略157
五、 模型Ⅳ: 有纵向协调下的政府R&D补贴策略159
第三节结果比较与仿真分析161
一、 四种情况的比较161
二、 仿真分析162
第四节小结165
第九章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R&D补贴对策分析与建议166
第一节产业形成期的R&D补贴分析与建议166
一、 TDSCDMA产业形成期的R&D补贴实效分析166
二、 高技术产业形成期R&D补贴有关结论与建议170
三、 高技术产业形成期的R&D补贴对策应用171
第二节产业成长期的R&D补贴分析与建议175
一、 TDSCDMA产业成长期的R&D补贴实效分析176
二、 高技术产业成长期R&D补贴有关结论与建议179
三、 高技术产业成长期的R&D补贴对策应用181
第三节产业成熟期的R&D补贴分析与建议185
一、 TDSCDMA产业成熟期的R&D补贴实效分析185
二、 高技术产业成熟期R&D补贴有关结论与建议188
三、 高技术产业成熟期的R&D补贴对策应用189
第四节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的分析与建议192
一、 TDSCDMA的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实效分析192
二、 高技术产业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结论与建议194
三、 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纵向协调与R&D补贴对策应用196
第五节小结199
研究展望200
参考文献201
|
內容試閱:
|
自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自主创新的能力上,却没能获得同样令人满意的成绩。中兴事件折射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不足,暴露出缺芯少魂下产业生命力的脆弱;而华为面对的国外持续无理打压,则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本质,除了依靠国家力量的保护,还得依靠自主创新才能赋予的旺盛生命力。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屡次证明,只有自主创新,才能真正保障国家的强盛、民族的繁荣,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深化科技体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激励机制,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经之路。
我国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以及政府在引导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较多地采用了R&D补贴的方式来鼓励、支持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同时期望借助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然而随着政府R&D补贴规模的持续增长,有必要更加关注R&D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果。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产业发展划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等四个阶段。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化,产品生产的空间区位选择和创新需求模式都将相应地产生变化,高技术产业创新的需求、环境、机会、强度等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R&D补贴政策也应随之而进行针对性的改变。因此,从产业技术发展周期的角度,基于理论与案例分析,对自主创新技术发展不同阶段的补贴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这样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府R&D补贴政策对产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提升R&D补贴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R&D补贴资金使用效果,同时也有助于为政府R&D补贴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以更好地支持我国高技术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追赶与赶超。
本书的理论模型及对应的案例分析基于TD-SCDMA产业,选取TD-SCDMA产业作为案例的理由有三:①TD-SCDMA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产业,隶属于移动通信制造业,而移动通信制造业是我国市场竞争最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也最充分的高技术产业之一;②自主创新是TD-SCDMA最为醒目的标签,在我国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意义,是产业从技术引进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过程中的转折点,迄今为止已经完整地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等全部生命周期阶段,这在高技术产业中是不多见的;③在TD-SCDMA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政府都投入了较多的R&D补贴以支持、鼓励自主创新,给本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可观测素材,这同样并不多见。本书将有关结论应用于我国芯片产业,针对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竞争态势提出了系列的R&D补贴对策建议,期望能够帮助我国利用R&D补贴更好地支持芯片产业自主创新,促进芯片产业技术突破,保障产业安全。
本书的顺利出版需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的立项资助,同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陶丹、陈开慧、谢俊等老师们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张泽华
2023年6月
第一章绪论 这是一项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探索在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政府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研发”。补贴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系统性研究。绪论部分在分析研究背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辨析核心概念,对相关基础理论与文献进行综述,介绍研究设计,说明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框架与思路及研究方法,最后说明研究创新点。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2021年我国GDP为114.92万亿元,与1978年相比,年平均增速接近10%,综合国力大幅上升;从人均来看,2021年我国人均GDP约1.26万美元,已初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业能力加速发展,但也开始面对高端领域愈加激烈的竞争挑战。
一、 经济结构调整的矛盾与风险
当前的时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另一方面,在内部有着人口红利因素衰减、经济结构不均衡风险积聚、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等不利因素,在外部则由于缺乏有效的全球治理与监管体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因为愈加激烈的利益冲突而陷入深刻调整,因此,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这一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困难重重的矛盾集中和风险凸显期。
在这风险与机遇交织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而结构性调整,将是这一经济发展历史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主线。考察产业经济结构的变迁情况可以看到,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例,已由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27.7∶47.7∶24.6,演变为2021年的7.3∶39.4∶53.3,非农经济贡献已接近93%,与工业化先发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产业经济结构的变迁推动了劳动力人口就业结构的转变,我国就业人口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比例由1978年的70.5∶17.3∶12.2,转变为2021年的22.9∶29.1∶48,虽然农业就业人口占比仍显著高于工业化先行国家,但劳动力向非农部门持续转移的趋势十分明显。
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相对比,我们已处于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性转变的关键时期,二元经济结构的拐点正在到来。从人口分布来看,我国城镇人口占比虽然已由1978年的17.92%增加至2021年的64.72%,但对照工业先行国家,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消费结构方面,全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消费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但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持续下降,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过渡的特征明显,2021年的恩格尔系数为29.8%,比1978年的63.9%下降了34.1个百分点。但从影响国民经济的三大需求来看,消费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62.0%逐步降至2021年的54.7%,而投资的占比则由1978年的38.4%增至2021年的43.1%,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更加明显。
一方面消费需求结构在发生明显的转变,而另一方面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却在相对下降,这也说明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供需结构性错位仍然明显,从根本上来说仍是产业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现阶段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只有通过产业的结构性调整,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水平,才是解决我国当前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历史任务的最优路径。
二、 技术产业驱动的升级与转换
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需求驱动,二是创新驱动。需求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需求在社会宏观层面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或是层次性变化,由此驱动社会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因此是外生变量。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技术创新可能培育壮大新的主导产业部门,另一方面也可能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优化、改造和升级,但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从内部驱动经济产业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因此是内生变量。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是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增长、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这就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向技术进步的方向发展,意味着产业投入要素由土地、资源等一般要素向知识、技术等高级要素的转换,这就只能通过创新驱动来予以实现。
在通过创新推动生产要素投入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转变,进而驱动产业结构性升级的过程中,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活动最为活跃的部门,能提供最为丰富的动因,因此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具有科技人才比重高,知识和技术要素密集,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其自身即可能凭借活跃的技术创新发展成为规模化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其对其他行业有着更高的关联效应,可以应用其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其他产业的竞争力。
高技术产业发挥这些效应的关键要素来自创新,其更加活跃的创新活动,带动其劳动生产率与其他传统产业逐步形成势差,由此推动生产要素向其转移、聚集,通过其自身规模的扩大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此外,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高技术企业创新活动的知识与技术成果,必然会通过产业间的经济交换,扩散、转移到其他产业,并与其他产业的生产要素结合,发挥生产函数的催化效应,进而推动其他产业提质增效的结构性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