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吴宓师友书札
》
售價:NT$
347.0

《
清朝生活实录
》
售價:NT$
403.0

《
人群行为识别理论与视觉AI技术研究
》
售價:NT$
826.0

《
个人经济体崛起时代 普通人的时代红利 黄金宝 王万军 著 披露超级个体爆红背后的秘密 创业 个体创业 平台创业 个人IP打造
》
售價:NT$
347.0

《
漫画少年学中华脊梁
》
售價:NT$
305.0

《
卡夫卡日记
》
售價:NT$
500.0

《
失衡的50年:不平等的起源和当代美国社会(比《乡下人的悲歌》更深刻,比《压裂的底层》更接近权力的真相!揭示美国精英主义如何破坏美国民主并摧毁美国梦!)
》
售價:NT$
352.0

《
手艺中国(中英)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行为是可以学习的,每个人都可以改变和成长。
★儿童和青少年一直处于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教的内容不仅限于正规课程,还包括行为、礼仪、道德和不成文的社会规则。
★作者麦克·格尔森具有丰富的教师培训经验,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均举办过英国教师的在职教育与培训活动,启发、激励了成千上万的教师。
★作者研发的在线教学资源已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下载使用,成为非常受教育行业欢迎的教师培训资源。
★本书从课堂文化、课堂规则、教学规划、善用表扬、杜绝轻微违纪、创造参与感以及建立融洽关系多个方面系统提出教师如何管理课堂行为,营造专注、积极的课堂氛围。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系统、实用、科学的课堂行为管理指南,本书将为教师提供所有需要的工具,一站式解决课堂管理问题。本书涉及了行为管理的所有关键领域,并为教师提供了经过检验的课堂管理技巧和策略。
对于任何想要提高课堂管理能力的教师来说,这是一本B备书。它将用全局思维系统提升你的课堂管理能力,增强你的教学技能,使你的课堂变得更高*效、更轻松、更有序。
|
關於作者: |
麦克·格尔森,英国著名教育家,英国教育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分享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格尔森还创建了一系列受教师喜爱的在线课程,与欧洲各大教育组织及机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合作。他研发的在线教学资源已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下载使用,成为非常受教育行业欢迎的教师培训资源。著有《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如何在课堂上提问》《如何在课堂上使用学习评估》《如何在课堂中培养成长型思维》《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如何提高课堂创意与参与度》《如何设计深度学习的课堂》等。
|
目錄:
|
致 谢
引 言
第一章 课堂行为的重要性
广义上的行为
课堂行为
行为传达信息
理性动机和感性动机
动机是方式,是结果,也是目标
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
学习与行为
第二章 行为管理的核心
创建期望的课堂文化
规范和价值观
角色和身份的重要性
课堂文化的关键
提高期望
明确课堂规范和价值观
明确课堂中具体的角色和身份
第三章 课堂中的规则、界限和一致性
规则的重要性
阐述课堂规则
公平实施规则
与学生一起制订规则
结合规则教学
设定和管理界限
定义和实施惩罚
惩罚的正面案例
惩罚的反面案例
坚持一致能培养好习惯
第四章 教学规划
课程结构
座位安排
热身活动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过渡环节
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
组织教学素材
灵活调整
系统地训练学生
在活动中训练学生
在规则中训练学生
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
“定型课”
第五章 善用表扬
表扬的作用
表扬要真诚而具体
促进积极行为
表扬过程
公开表扬
课后表扬
书面表扬
非言语表扬
表扬榜样
寻找表扬机会
表扬改变的行为
表扬努力的行为
把表扬当成重要的事
第六章 杜绝轻微违纪
什么是轻微违纪
传达高期望
不忽略任何行为
阻止课堂违纪
实施惩罚
使用语言技巧
培养学习责任感
始终提供选择
为学生提供自主权
考虑你的视线范围
表扬专注的行为
第七章 创造参与感
为什么参与感很重要
从已有知识入手
激发兴趣的热身活动
结合现实
案例研究
解决问题
目标一致
提供支撑和树立榜样
为所有学生增加难度
展示进步
主动学习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第八章 建立融洽的关系
什么是融洽的关系
为什么融洽的关系很重要
各种形式的沟通
积极和热情
培养良好礼仪
迎接学生
表达兴趣
课外与学生交谈
扮演角色
自嘲和幽默
妥善安排课程的开头和结尾
给予个性化反馈
来回走动,给予帮助
第九章 常见问题和情形
拒绝完成任务
寻求关注
干扰他人
挑战教师的权威
无视要求
行为无礼
总是迟到
学生上课心不在焉
全班乱作一团
学生心态浮躁
哗众取宠
自暴自弃
闲 聊
第十章 课堂管理的关键
结 语
|
內容試閱:
|
各位读者好,欢迎阅读《如何管理课堂行为》。本书将提供实用易行的策略、实测有效的方法、卓有成效的技巧和一线教师的建议,目的是营造专注、积极的课堂氛围。
本书以课堂实践为根本,以教学经验为基础。虽然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神通广大的法宝,但由此开始,本书会帮助你培养课堂文化,让你成效显著、突飞猛进,让课堂饶有趣味、硕果累累,让学生记住、重视并从中获益。
书中的内容基于一个简单的观点:我们在教儿童和青少年学习,不仅教正规课程,还教道德、礼仪和行为——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教学生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特定情况下怎么做、有哪些不成文的社会规则以及怎样努力达到并CHAO越他人的高期望。
我们应把行为当成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这样在处理教学中Z乏味、Z棘手的行为问题时,就能用自己Z擅长的教学方法应对。
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你知道如何备课、拓展思维、提高理解能力,还知道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你可以运用已具备的能力来有效、出色地管理他们的行为。
我们把行为管理当成教学的拓展内容,并非不要求学生好好表现,也并非不惩罚违反规则的学生,而是把行为视作学生的学习内容。反复试错、自由玩闹是成长的基石,拓宽了童年和青少年阶段的行为界限。无论行为是否有意,这都是他们尝试确认与周遭世界交流的方法。
这样去理解行为至关重要。
我们认为学生正在学习行为,等于默认了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只针对行为,比如,不要说“你是个淘气鬼”,而是说“你的行为惹麻烦了,希望你能改正”。第一种表达方式给学生本人贴上了一成不变的标签,而第二种只针对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可以改变。显而易见,第二种方法更可取。
以上述观点为前提,这里概述一下本书各章的内容。第一章是基础,探讨了行为是什么、从何而来以及如何批判地看待课堂行为。在此基础上,第二章对课堂行为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说明如何有效思考理想的学习环境并加以构建。
第三章阐述规则、界限和一致性,先讨论如何制订规则和界限,然后解释一致性的重要意义。第四章着眼于实用的策略,以确保教学规划能够有效促进好的行为。
第五章的重点转向至关重要的行为管理工具:表扬。第六章讨论许多教师在行为管理方面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如何杜绝轻微违纪。
第七章和第八章互相照应,前者着眼于创造参与感的策略,后者探讨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方法。第九章则聚焦于一系列常见的行为问题和具体情形,并为每种情况提供3种解决方案。
本书所有章节的Z后都对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概括,而第十章则汇总所有重点内容以便参考,以供需要但时间有限时阅读。
至此,前路已经铺好,接下来就由我引领你沿着这条路前行。希望沿途你能有所收获,感到既实用又有趣。Z重要的是,希望这次旅行能帮助并促使你在教学中营造绝佳的学习氛围。
阐述课堂规则
为了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你需要阐述你的课堂规则,包括设定的规范和一些涉及价值观的规则。对此,以下5个方法可有效实现 :
在学年伊始,向学生阐述每一项规则,并提供相应的例子和解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记住规则。教师需要字斟句酌地反复强调每一项规则的意义,以便学生理解和回忆。指导学生如何在思想和行为上成为榜样。你要以具体的、理想的学生角色为例,阐述你的规则。对于那些模范学生,你要不断地表扬他们并引起大家关注。学年初,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制订一套班级规则。虽然并非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入,但这种方法非常有效,能让他们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一方面有权成为规则制订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与规则的实施、维护息息相关。在教室墙上或学生用书上列出课堂规则。比如,把规则贴在学生用书的扉页上。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必要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参考具体规则。利用课上一切机会表达你的期望。你可以表扬学生,树立榜样,也可以适时进行惩罚。回想一下前几节的内容,你的期望代表理想的课堂文化,含蓄地表达了你希望学生遵守的规则。
你很可能会结合多种方法,因为某一种方法不足以清楚传达你的规则。前文方法五指出,阐述规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要求师生互动具有连续性,也说明与儿童和青少年打交道时,你应该预料到他们会定期试探你设定的界限。
上述方法进一步强调,你必须先明晰自己的课堂规则,否则很难解释清楚。
……
结合规则教学
第一章探讨了教师的职责 :既教授常规课程,即不同学科的知识,也教授隐性课程,即道德品行 —— 在课堂之外的各个领域行为得体、取得成功的方法。这说明,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让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和青少年共享知识和见解,也是过渡场所,让学生从家庭走向社会。学校承担了社会角色,实现了双重功能。
因此,制订、阐述和实施规则实际上是在教育学生,教他们规则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教他们遵守、违反、忽视规则的结果。如果能妥善管理学生行为,我们教授的内容将远远CHAO过课程范围,还包括重要的品质,比如自控、自律、团队合作以及考虑他人期望。相反,如果行为管理不善,我们就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品行。
有时我们会情绪化,严惩不可接受的行为。如果我们把规则的制订、阐述和实施作为教学的一种手段,就会避免对违规学生做出过激反应。当然,偶尔需要表明某些行为必须严惩—— 虽然鲜有发生,但是这种学习经历产生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举例教学法效果更好 :教师平和而坚定,向学生详细解释行为错误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纠正方法。这样处理违规行为是在教学生 :文明社会运用语言、理性和讨论来处理冲突,而不是发怒或挑衅。正如前文所述,儿童和青少年上学期间正处于发育阶段,仍在学习调节、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以期成功地融入社会。
通过规则去观察教学过程,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会认为对挑衅和违规行为的处理不仅仅是为了惩罚,也是为了促进他们身心成长。“教师”一词Z初始、Z深刻的含义就是这样,必要时严厉警告,其他情况下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初衷是为学生竭尽全力。
设定和管理界限
有了规则就有了界限,即可接受的行为限度。并非所有规则都有明确的界限,有些规则模糊,范围不确定,真正的界限难以设定。撒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认为撒谎是错误的,但许多人认为善意的谎言,尤其是顾及他人感受的无害谎言,是可以接受的。因此,撒谎行为的可接受范围并不是在谎言出口的那一刻就形成了,它存在于一个模糊地带。在这个模糊地带之外,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界限 :不能欺骗他人、牟取利益、伤害他人等等。
你要先设定界限,才能有效管理它。确定是否存在模糊地带,如果存在,判断底线的位置。比如,你的某项规则是课上不能讨论无关话题,因为课堂的价值观是学习优先。但你深思后认为,“不允许聊天”的标准可能产生反作用,所以调整了界限 —— 只要不影响学习,可以稍微聊聊。
记住这一点就能在教学中更好地管理界限,向学生阐述规则在实践中的作用方式。再比如,有些规则 —— 课上不能嚼口香糖 —— 界限明确。你的注意力应该集中在模糊地带,确认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并告知学生。
本节的Z后,我们还需探讨两点 :
第一,学生想要也需要界限。无论规则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有适用范围,在课堂上至关重要。界限代表了可接受的行为尺度,如果学生不清楚,就很难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也很难预测教师和同学的行为。
第二,如前所述,儿童和青少年挑战界限是在学习。如果提前设定界限,学生挑战时教师就会有理有据地告诉他们临界、越界的行为 —— 这也是他们寻求的信息。如果明确了自己的底线,学生挑战时,你就能坚持原则(如果不明确,底线就会被学生拉低,从而产生不良行为和棘手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