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NT$
505.0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售價:NT$
398.0

《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NT$
505.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NT$
347.0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咨询的奥秘2:咨询师的百宝箱(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整体史的视角,采用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重点在清代中央王朝对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管理与控制上,实施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文化、教育等措施与制度,以及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对这些措施与制度的反应。双方不仅仅只有单向的支配——服从关系,而是双向的、互动的、博弈的过程。关注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国家政权在边疆治理方面“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变通策略。
|
關於作者: |
张中奎,1978年12月生,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西南民族大学,任民族学系系主任,民族学二级学科负责人,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兴趣在民族史学、历史人类学。出版学术专著3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第三届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11年)、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三等奖(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2018年)等荣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副会长。
|
目錄:
|
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历代王朝治理苗疆方略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开辟前的治理方略
第二节 开辟后的治理方略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爱新觉罗氏的民族观及其苗疆实践
第一节 传统中国:“一点四方”与“夷夏之辨”
第二节 康雍乾主张的“天下共主”与“帝王赤子”民族观
第三节 国家认同内篇:“苗疆再造”与“帝王赤子”内涵拓展
第四节 国家认同外篇:“天下共主”乾隆与“外夷”马戛尔尼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内部管理制度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四大支柱”
第二节 自然权威与传统权威共治:村寨内部的自我治理
第三节 乡村社会村际关系与首寨制度的运作
第四节 清代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乡里制度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官治理与“苗疆缺”官制的设置
第一节 设置“苗疆缺”的动因
第二节 “苗疆缺”的官阶、范围
第三节 “苗疆缺”的嬗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王朝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法制秩序的重建
第一节 “苗例治苗”的形成与嬗变
第二节 苗疆则例的陆续出台
第三节 禁止滥派夫役钱粮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代国家政权对清水江流域乡村社会的经济管控
第一节 清水江流域交通网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第二节 屯田实边与开发清水江流域
第三节 汉苗经济的互动与清水江流域农业林业开发
第四节 汉苗经济的互动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清代苗疆土地政策的嬗变与王权的下移
第一节 贯穿清廷始终的屯田政策
第二节 乾咸时期:和平年代“抑客护苗”的政策
第三节 成同“苗乱”后土地政策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大治化苗”:苗疆学校敉育与科考之路
第一节 苗疆义学教育发展的坎坷之路
第二节 苗疆书院艰难的办学历程
第三节 苗民跻身“主流”社会的曲折科考之路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清王朝大一统的教化冲动与汉苗文化互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