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
攻金之工:早期东西文明交流中的金属艺术
》
售價:NT$
6528.0

《
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新)
》
售價:NT$
254.0

《
王名扬全集:美国行政法(上下) 王名扬老先生行政法三部曲之一
》
售價:NT$
806.0

《
心学的诞生
》
售價:NT$
347.0

《
军人与国家:军政关系的理论与政治
》
售價:NT$
653.0

《
中国雕塑 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位于浙江温州苍南的一座明代所城——蒲壮所城进行的历史人类学和文明人类学的考察。上篇对蒲壮所城的历史进行了“情境化”的探究和表述,展现其“军事化-去军事化-地方社会人文中心化-农村化-遗产化”的历史过程,涉及了卫所、宗族、族学、仪式、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内容。下篇集中展现和论述蒲壮所城的文化和仪式,以仪式为话语空间,折射蒲壮所城的地方历史进程和社会转型、遗产时代地方的自我表征和认同、地方自身的底层文化逻辑,探讨地方社会混融的、复合的、流动的、泛伦理主义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力图对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振兴发展提出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超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学思考和建议。
|
關於作者: |
林敏霞(1978-),女,浙江台州人,200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获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MPA专硕导师,兼任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青年论坛委员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人类学等,在《民族艺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人类学”“旅游人类学”“中国文化通论”等课程。
|
目錄:
|
序
自序
上篇
第一章 边陲所城:历史人文地理
一 蒲门郁苍苍:田野点的地理空间
二 华夏的边陲:田野点的人文历史
三 去“军事性”:作为所城的历史过程
四 结语
第二章 宗族历史:清代迁界前后宗族迁徙、离散与重构
一 迁界与宗族迁徙
二 展界与宗族重构
三 宗族认同的文化建构
四 结语
第三章 华氏族学:国家与地方的历史互动
一 清末民初的“兴学”及其在蒲门的表现
二 从兰义社到振华小学
三 从中心小学到中心学校
四 结语
第四章 断裂复兴:民族国家进程下的地方传统
一 地方文化传统的断裂
二 宗族复兴的表述和实践
三 仪式复兴的地方机制
四 结语
第五章 抗倭名城:旅游情境下的符号动员与景观再造
一 市场经济下的蒲城困境
二 历史文化资源符号动员
三 抗倭名城文化景观再造
四 结语
下篇
第六章 城隍出巡:传统文化仪式的当代复兴
一 神道设教与地方文化生活
二 蒲壮所城的城隍文化
三 2008年的城隍出巡及意义
四 结语
第七章 “拔五更”:非遗视角下的迎神赛会
一 晏公信仰的一般情况
二 蒲城晏公信仰及其仪式
三 作为非遗的拔五更叙事与实践
四 结语
第八章 桃花仙姑:一个地方草根信仰实践的故事
一 草根信仰的传统
二 地方草根信仰的实践过程
三 灵验性与泛伦理主义的互构
四 结语
第九章 寺院遗产:地方崇拜体系的空间表达
一 城东东林寺
二 城西西竺寺
三 城北景福观
四 城南延福院
五 结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