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靖难之役:明朝初年的改革、削藩、政争与叛乱
》
售價:NT$
398.0

《
斗罗宇宙全解:斗罗大陆IP官方设定集百科全书
》
售價:NT$
760.0

《
新民说·我也只是一个人
》
售價:NT$
347.0

《
数学史这样教
》
售價:NT$
408.0

《
高能量家庭
》
售價:NT$
153.0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的代表作,深受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欢迎,畅销多年。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
|
內容簡介: |
一部振奋人心的新世纪教育经典,一幅让所有人向往的教育蓝图,一首洋溢着理想主义情怀和浪漫主义气息的教育诗。上篇从理想学校、理想教师、理想校长、理想学生、理想父母等十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心中的理想教育,用深远的理念探寻教育未来的方向,用精辟的语言勾画教育殿堂的辉煌,阐述教育的伟大使命和责任,重建人们对教育的信心,点燃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激情。
下篇是关于教育活动中若干重大问题的沉思录。围绕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与民族凝聚力、教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方向、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等问题,进行冷静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理性的思考使理想的火花更加灿烂。
本书被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举荐为教师、校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bi读名著。
|
關於作者: |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
目錄:
|
上 篇
第一章 我心中的理想德育
004 / 一、重视让学生在自然活动中养成德行
005 / 二、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006 / 三、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
007 / 四、注重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
008 / 五、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
010 / 六、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温馨的对话场景
012 / 七、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013 / 八、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智育
015 / 一、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
017 / 二、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
019 / 三、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021 / 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023 /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026 / 六、重视实践,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
028 / 七、让课堂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
030 / 八、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智育途径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体育
033 / 一、培养学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035 / 二、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品质
038 /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情怀和爱国情操
040 / 四、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学会公正、公平
042 / 五、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
043 / 六、让学生注重体能训练的同时,感受力与美的和谐
045 / 七、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自我,享受自我
048 / 八、有机融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使体育社会化、生活化、终身化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美育
051 / 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054 / 二、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056 / 三、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059 / 四、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并具有一定的才艺
061 / 五、树立大美育观,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063 / 六、依靠具有审美素养的教师,突出“示范美育”
065 / 七、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的心灵
068 / 八、在美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五章 我心中的理想劳技教育
071 / 一、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和态度
074 / 二、鼓励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076 / 三、增强劳动的智力含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078 / 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培养学生的劳技特长
080 / 五、注重劳技教育与德智体美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心理素质
082 / 六、注重个性和年龄差异,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084 / 七、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构建“大劳育”的教育体系
086 / 八、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编写有实用性、特色性的课程教材
第六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090 / 一、突出学校的特色
093 / 二、彰显学校的品位
094 / 三、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远大理想的校长
095 / 四、有一支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096 / 五、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097 / 六、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
098 / 七、有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和计算机房
第七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100 / 一、胸怀理想,富有激情和诗意
101 / 二、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
102 / 三、善于合作,富有人格魅力
104 / 四、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
106 / 五、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
107 / 六、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
109 / 七、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
110 / 八、坚忍、顽强,不怕挫折
第八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
112 / 一、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
115 / 二、珍视学校的名誉
117 / 三、追求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
119 / 四、胸怀宽广,富有感召力和凝聚力
121 / 五、善于协调关系,能调动一切力量发展学校
122 / 六、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124 / 七、注重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挖掘教师潜能
125 / 八、注重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第九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127 / 一、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
129 / 二、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独特见解和思想
131 / 三、自信自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
133 / 四、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
135 / 五、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相处
136 / 六、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十章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
139 / 一、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
142 / 二、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地成长
143 / 三、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的特长
145 / 四、以朋友式的平等身份对待孩子
146 / 五、以身作则,一诺千金
147 / 六、对孩子多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进行侮辱性批评
149 / 七、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机智
150 / 八、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教育
下 篇
第十一章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
155 / 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终极目标
158 / 二、现代教育完善和发展人的现代化
163 / 三、把握现代化内涵、趋势,推进教育现代化
第十二章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167 / 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
170 / 二、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创新能力
172 / 三、创新教育,需要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与氛围
175 / 四、创新教育,需要开放、民主的实践原则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182 / 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
184 /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的共识与认同
186 / 三、增强民族凝聚力,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189 / 四、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加强思想教育
194 / 五、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发挥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的作用
196 / 六、增强民族凝聚力,必须提高教育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第十四章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
199 / 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的科学发展
201 / 二、教育发展不平衡,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04 / 三、教育科学发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8 / 四、实现科学发展,需要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
216 / 一、教育改革的科学化趋势,倡导向科学要质量
217 / 二、教育改革的人文化趋势,倡导培养人文精神
218 / 三、教育改革的综合化趋势,力求达到教育最优化效果
218 / 四、教育改革的心理化趋势,倡导培养健全人格
219 / 五、教育改革的信息化趋势,倡导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手段获取知识
220 / 六、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趋势,倡导教育发挥国际交流作用
220 / 七、教育改革的个性化趋势,倡导办有特色有个性的教育
221 / 八、教育改革的民主化趋势,倡导培养师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精神
222 / 九、教育改革的法制化趋势,倡导教育行为的规范和完善
222 / 十、教育改革的终身化趋势,倡导教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
第十六章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224 / 一、高等教育问题频现,亟须提到议事日程
226 / 二、高等教育改革,需疗治大学行政化痼疾
227 / 三、高等教育改革,需探索大学分类管理
228 / 四、高等教育改革,需探索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路径
230 / 五、高等教育改革,需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231 / 六、高等教育改革,需容纳偏才、怪才
第十七章 中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33 / 一、课程改革应引导学生学会关心
235 / 二、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国际化为重心
237 / 三、课程改革应注重以本土化为特质
239 / 四、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多样化为方向
第十八章 中国道德教育的创新与未来
241 / 一、道德教育经受知识、市场与全球化挑战
246 / 二、道德教育呈现各方面统一的格局
249 / 三、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目标
250 / 四、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内容
252 / 五、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方法
253 / 六、道德教育需要创新教育体制
254 / 七、道德教育需要创新型的教师
第十九章 中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未来前景
257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259 / 二、教师教育改革,需要改变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262 / 三、教师教育改革,需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
264 / 四、教师教育改革,重在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
第二十章 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
267 / 一、教育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
268 / 二、信息化将改变中国教育的模式
269 / 三、教育的国际化大大加速
271 / 四、教育将更加注重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
272 / 五、教育产业会有较大较快发展
273 / 六、教育将更加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275 / 参考文献
279 / 主题索引
286 / 第六版后记
287 / “朱永新教育作品”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