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古人吃什么(饕餮客的“自我修养”手册!虫离先生新作)

書城自編碼: 404963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虫离先生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4624748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影神图 精装版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NT$ 254.0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NT$ 352.0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西方服饰史:从公元前3500年到21世纪(第7版,一部西方服饰百科图典。5500年时尚变迁史,装帧典雅,收藏珍品) 》

售價:NT$ 203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251
《大转折时代:报纸覆盖下的美国五十年》
+

NT$ 347
《十字军东征(点击丛书)》
+

NT$ 246
《拿破仑传(国民阅读经典·平装)》
+

NT$ 428
《西夏陵—王朝的见证》
+

NT$ 521
《半小时漫画世界史系列(共2册)(看半小时漫画,通世界各国历史》
+

NT$ 336
《大英殖民帝国》
編輯推薦:
1.饕餮客的“自我修养”手册!从食材种类到烹饪方法,从王公贵族的珍馐到普通百姓的吃食,全方位、多角度揭秘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
2.文笔清雅,用典娴熟,纪录片式的语言,美味横溢。
3.内容生动有趣,典故通俗易懂。
4.精选胶版纸,双色印刷,充满古意,丰富阅读体验。
5.双封设计,装帧雅致,彰显质感。
6.随书附赠古风书签。
內容簡介:
古代有如今已消失的食物有哪些?
满汉全席正式亮相是什么时候?
冰激凌是何时出现的?
奶油在古代叫什么?
宋朝时已有外卖!
白居易竟然是隐藏的“吃货”!
……
一本饕餮客的“自我修养”手册!
从食材种类到烹饪方法,从王公贵族的珍馐到普通百姓的吃食,各类食物的来源与进化,烹饪方式的多样和演变,将饮食文化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揭秘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
關於作者:
虫离先生
生于孔孟之乡,唯好吞笔谈异。虚负光阴三十载,生平无大志,只愿埋头故纸堆,钩沉古卷传说,山海志怪。知乎饮食文化、神话志怪领域答主;出版有《中国妖怪志》《食尚五千年:中国传统美食笔记》《舌尖上的古代中国》等,译注《神游大唐》。
目錄
第一部分 古人吃什么
从小麦到西瓜——中餐赘婿
粟稻——左右护法
食用油——内卷两千年
调味料——那时没有味精
饺子的时空之旅
说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甜食清欢
羊肉——元朝人的味道
归隐江湖的食物

第二部分 给朕颠勺
周天子的黑暗料理与“八珍”之变
烧尾宴
宋徽宗的生日宴
196道菜!论如何喂撑宋高宗
明朝宫廷伙食
乾隆的招牌菜
满汉全席的真相
第三部分 千古风流吃货
白居易
孟浩然
苏轼
陆游
倪瓒
李渔
內容試閱
小麦
小麦是最早“入赘”中国的食材之一,过去一千多年来,它努力成长为一个家庭的口粮支柱。回顾当年,它跋山涉水,奔赴中国的万里之旅走得着实艰苦。
栽培小麦起源于九千五百年前的西亚,那时,一支名为“纳图夫人”(Natufian)的史前人类刚刚结束游牧生活,在今天的黎巴嫩、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定居。纳图夫人并不是谁的“夫人”,这个名字来自发现其生活遗址的巴勒斯坦纳图夫。纳图夫人是最早从事农耕的人类,如果把人类文明史看成一局单机游戏,那么纳图夫人就是游戏开始后玩家“制造”的第一个农民。在定居之地,纳图夫人发现了种植的奥秘,他们种植小麦,酿造啤酒,甚至为了对付偷吃存粮的老鼠,破天荒地养了猫。
以纳图夫人的麦田为中心,小麦逐渐向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希腊及中国传播。小麦经历了无数次杂交,经历了游牧民与农耕者的接力传递,经历了数千年史诗般的漫长迁徙,克服气候、地理等种种不利因素,于四千五百至五千年前,终于在黄河流域落地生根。
中国先民接收的第一批小麦可能已经是大幅改良后的升级版本。与纳图夫人怎么折腾都发酵不起来的初代版本、二倍体单粒小麦相比,进入中国的六倍体小麦(即现代世界最常见的普通小麦)能够形成更强大、更柔韧且富有弹性的面筋,支撑面团经受揉捏、拉扯而不断裂,在加热中充气、膨胀,松软而不坍缩。换句话说,小麦甫一进入中国,就做好了成为面食的准备。但由于气候和种植经验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小麦产量并不高。再加上汉代以前,受制于磨粉技术的落后,小麦的主要食用方式不是磨成面粉制作面食,而是像米饭一样,蒸或煮成麦饭来吃。比起香糯的大米饭,麦饭实在有些难以下咽,因此被视为粗食,一些孝子守孝期间只吃麦饭,用这种朴素克制的生活方式表达孝思。
汉代,小麦打了个翻身仗,人们开始了解这位“赘婿”的潜力,并着重栽培。其关键一役是冬小麦的崛起。冬小麦是指能越冬的小麦,秋天种下去,挺过严冬,次年春末夏初成熟,当时也叫作“宿麦”。“宿”是睡觉的意思,整个冬天,冬小麦都窝在大雪之下装死,待到暖春,又精神抖擞地站起身来。经冬不死的特性让冬小麦成为年度收成序列上的一块关键拼图,填补了冬春之季青黄不接的断粮缺口。两汉朝廷以其“接绝续乏”的功能,大力推广播种。
《后汉书》记载的关于皇帝指导农事的诏令共有十几次,其中九次对推广麦作提出了要求。官府小吏像推销员似的,三天两头往田间村口跑,拉着下地的农夫一个劲儿地唠叨种小麦的好处。麦作之所以能够形成如今的庞大规模,汉代政令推广厥功甚伟。
老话说“春雨贵如油”,即是针对冬小麦这类越冬作物而言的。虽然小麦属于旱地作物,但并不怎么耐旱,冬天“装死”的时候也就罢了,冷冻一过,它们开始长个儿,需水量直线上升。春秋战国时期,九州分裂,各诸侯国零零散散修建的那些水利工程总体上规模有限。官府再怎么号召,小吏再怎么唠叨,若没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农人要种小麦,只能指望贵如油的雨水,真正是靠天吃饭,生死由命,老百姓当然不愿意响应。
汉帝国国力雄厚,就有能力为推广麦作而大批量上马配套设施了。而承平之世,人口增长,东部平原的荒地得到开发,平原地区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无论是从高处引水,还是凿井汲水,灌溉都更方便。
灌溉问题得以解决等于解开了小麦脚上的镣铐,游龙归海,野马脱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从雁门关到江南,从甘肃到东海,“黝黝桑柘繁,芃芃麻麦盛”,纵马驰骋,放眼皆是麦田青。中唐以后,小麦在北方已然可以挑战小米(粟)保持了几千年的谷物老大地位,并与南方水稻分庭抗礼,这也是中唐“两税法”的实施基础。到宋代,稻麦的南北畛域被彻底打破,南方广泛实行冬麦、晚稻两熟制,麦稻联手撑起了数千万百姓的生计。
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小麦普及并不等于面食普及。面粉加工必然伴随损耗,纵寸丝半粟之微,深知稼穑艰辛的老百姓也难以容忍。为俭省计,大多数人仍坚持食用蒸或煮的麦饭。
一直到唐代,面食仍属于上档次的东西。唐玄宗李隆基当王爷的时候,有一年生日,连碗长寿面都没有,岳父瞧着可怜,脱下自己的限量款“潮牌”紫半臂(短袖上衣)换了一斗面粉,才给李隆基擀了碗面条。堂堂王爷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两汉之时,老百姓的日常主食就是饼饵、麦饭、甘豆羹。甘豆羹占得一“甘”字、一“羹”字,看上去仿佛是什么香香糯糯的甜粥,其实不过是淘米水煮豆子而已。而麦饭的主流做法也是加入大豆合煮。
陆游《戏咏村居》中有句“日长处处莺声美,岁乐家家麦饭香”,可见在南宋时期,江南人家依然不乏煮食麦饭者。沿着诗词的线索追至明代,方见徐渭《岳坟》:“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隔春风。”李贞《清明前一日》:“明朝又是清明节,麦饭谁供十五陵。”童轩《寒食书感》:“城南麦饭谁浇墓,山下梨花自吐香。”在明代诗人笔下,麦饭大多用于祭祀,可能当此之时,世人才渐渐不复食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