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前端工程化——体系架构与基础建设(微课视频版)
》
售價:NT$
454.0

《
《诗经》全注全译全本彩图 全书系列50万册焕新升级典藏纪念版
》
售價:NT$
2545.0

《
道义与天下: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古代源流与当代塑造
》
售價:NT$
407.0

《
大钱:如何选择成长股
》
售價:NT$
505.0

《
认知行为疗法:临床工作指南
》
售價:NT$
398.0

《
关系5.0
》
售價:NT$
612.0

《
翻篇是一种能力
》
售價:NT$
296.0

《
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贵州省麻江县河坝村村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切入,通过实证调查和研究,描述村民移动媒介使用与实践的现实,勾勒出村民通过媒介实践构建社会网络的价值、过程、原则、差异和影响。书稿阐释了在移动通信技术带来传播变革的影响下,农村社区村民人际交往和关系网络的发展演变,特别关注农村青少年、妇女、乡村精英群体在自我身份认同、社会资本获取、数字贫困等方面的媒介动因,旨在引发读者对通信技术发展和人类社会关系网络构建问题产生深入思考。
|
關於作者: |
石迪,女,湖南双峰人,贵州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主要为传播与社会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完成贵州省哲社课题1项,贵州省领导指示圈示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4项,省教改项目1项,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在CSSCI等各类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
目錄:
|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二 社会网络呈现新特点
三 个人学术兴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结构安排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过程
第五节 核心概念
一 移动媒介
二 农村社区
三 社会网络
四 社会资本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关于移动媒介与农村社区社会变迁的研究
二 国内外关于移动媒介与社会网络的研究
三 研究述评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田野工作地点河坝村概述
第一节 河坝村和绕家人
一 河坝村
二 绕家人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第二节 河坝村的社会发展与变迁
一 婚配:从生存繁衍需求到理性选择
二 教育:从落后失衡到社会公平
三 经济活动:从做会到借贷
四 人口流动和职业结构的变迁
第三节 河坝村的媒介发展口述简史
一 通电、通电视
二 通电话
三 第一部手机
四 无线网络
第三章 价值的呈现:移动媒介时代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一节 强关系、弱关系:从义结金兰到微信朋友圈
一 义结金兰:河坝村的结拜史
二 微信朋友圈:弱关系的建立和使用
三 信任和人情:强关系的连接基础
四 作为工具的媒介:强弱关系的主动选择
第二节 情感的支持:移动媒介时代的亲密关系
一 河坝恋爱往事:转寨子,唱情歌
二 亲密关系的媒介化
三 隐私观念的流变
第三节 “自我书写”:农村青少年的数字社交网络和自我身份建构
一 农村青少年网络空间自我书写的实践方式
二 若即若离:自我认同的危机与表征
三 多重自我:青少年的数字自我与身份认同
第四节 流转:跨越地方小世界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一 跨越地方小世界的人际资源网络
二 线上的社会资源
第四章 行动的过程和原则:移动媒介使用与社会网络建构
第一节 动态的网络:互动和交往的过程
一 流动过程的影响
二 网络中的互惠与互动
三 网络和资本的激活过程
第二节 社会网络和人际交往的结构制约性特征
一 不平等和异质性
二 网底的吸附和消耗
三 地域的限制作用
第三节 关系传播:地方小世界的传播原则
一 关系传播和平衡性的传播原则
二 移动媒介的扩大作用
三 排除者的逻辑
四 关系的不对称性
第五章 资本获取的差异:社会网络中的地位与人际交往效果
第一节 乡村精英的朋友圈: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媒介使用
一 乡村精英的社会网络与资本获取:朋友圈就是资源
二 乡村精英与结构性位置
第二节 带头大姐:农村妇女的人际交往与移动媒介使用
一 识字的女人:教育作为一种资本
二 带头大姐:社会网络建构与媒介使用
第三节 贫困的影响:特殊结构因素的作用探讨
一 蹭网的孩子:农村下一代的媒介实践图景
二 半智能手机:低水平媒介使用
三 传统贫困与数字贫困
结论
附录:访谈对象及访谈情境记录表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