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帛书周易(精装全集)马王堆帛书版 易经 国学经典 李克精讲

書城自編碼: 405963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古籍经部
作者: 姜舒文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72544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西瓜船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售價:NT$ 305.0
帝都绘“图解世界文化遗产”三部曲(长城、中轴线、大运河)
《 帝都绘“图解世界文化遗产”三部曲(长城、中轴线、大运河) 》

售價:NT$ 1856.0
左岸译丛:袜子的哲学
《 左岸译丛:袜子的哲学 》

售價:NT$ 245.0
全球对话主义(第二版)
《 全球对话主义(第二版) 》

售價:NT$ 500.0
思考,快与慢
《 思考,快与慢 》

售價:NT$ 500.0
集成式机器学习算法理论与应用
《 集成式机器学习算法理论与应用 》

售價:NT$ 5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98
《孝经正义》
+

NT$ 78
《大学 中庸(阅读无障碍本)》
+

NT$ 188
《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礼记(儒家五经之一,内含《中庸》《》
+

NT$ 265
《唐诗三百首 (传统文化经典藏书 精装版)》
+

NT$ 962
《诗注要义(精装新版)》
+

NT$ 960
《常评事集·常评事写情集(外三种)》
內容簡介:
崇贤馆的《帛书周易》让我们跟*早较完善的周易版本相遇,这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方法。它让我们获得历史的纵深感,让我们知道同样的文字符号有古今不同的效用。
關於作者:
李克,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7年成立智品图书(北京)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崇贤馆,现任崇贤馆馆长。践行“重构线装中国,国学进入生活”。先后策划和主编《东方圣典》《中国通史》等出版项目。
目錄
第一宫
键卦第一
妇卦第二
掾卦第三
礼卦第四
讼卦第五
同人卦第六
无孟卦第七
狗卦第八

第二宫
根卦第九
泰蓄卦第十
剥卦第十一
损卦第十二
蒙卦第十三
蘩卦第十四
颐卦第十五
箇卦第十六

第三宫
赣卦第十七
襦卦第十八
比卦第十九
蹇卦第二十
节卦第二十一
既济卦第二十二
屯卦第二十三
井卦第二十四

第四宫
辰卦第二十五
泰壮卦第二十六
余卦第二十七
少过卦第二十八
归妹卦第二十九
解卦第三十
丰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第五宫
川卦第三十三
泰卦第三十四
赚卦第三十五
林卦第三十六
师卦第三十七
明夷卦第三十八
复卦第三十九
登卦第四十

第六宫
夺卦第四十一
夬卦第四十二
卒卦第四十三
钦卦第四十四
困卦第四十五
勒卦第四十六
隋卦第四十七
泰过卦第四十八

第七宫
罗卦第四十九
大有卦第五十
溍卦第五十一
旅卦第五十二
乖卦第五十三
未济卦第五十四
筮嗑卦第五十五
鼎卦第五十六

第八宫
筭卦第五十七
少孰卦第五十八
观卦第五十九
渐卦第六十
中复卦第六十一
涣卦第六十二
家人卦第六十三
益卦第六十四

附录一 帛书《易经》(补全本)

附录二 帛书《易传》原文
帛書《二幺子》釋文
帛書《繁辭》釋文
帛書《衷》釋文
帛書《要》釋文
帛書《繆和》釋文
帛書《昭力》釋文

附录三 通行本《易传》
象上
象下
象上
象下
文言
系辞上
系辞下
说卦
序卦
杂卦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易学承载着华夏民族遥远而重要的文明记忆。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将历史上的易学传承划分为五个阶段:画前易,伏羲易,文王易,孔子易和程子易,这一下就追溯到了新石器时代。如果我们能从生物学角度观察,人类确实属于一种需要对自己所记录的信息,做出意义阐释的物种。所以出土文献,对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史、思想史以及社会生活史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复旦大学裘锡圭先生在“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丛书”序言中说:“二十世纪是出土文献大发现的时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从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战国秦汉时代抄写的埋藏于地下的文献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古典学重建所仰赖的资源??出土文献在研究古书的真伪与时代、古书的体例与源流、古书的校勘与解读等古典学问题上,可以发挥极为突出的重要作用。”这次我所做的梳理、翻译和校勘的工作,就是以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帛书《周易》为蓝本,向广大的学习者们做以比照和讲解。

早在距今1.2万年的时点,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具有文化含义的符号进行祭祀、记录与交流。这些符号被刻在石壁上,学者们称之为符号时期。此后,这些符号数量在增加,又被契刻在陶器上面,良渚古城出土的陶器上,就发现了600多个文字符号,学者则称之为初文时期。然而在距今5000—3000年间,世界各民族的文字先后走入了成熟的成型期。同步于世界各民族文字的演进过程,东亚地区产生了独特而抽象的文化符号体系。这个体系,经过从远古的伏羲时代到战国中期,一个漫长的演进与迭代的过程;*终华夏先民们,完成了对于不确定性事物进行前瞻性预判的实用体系和哲学体系的建构。

当易学体系在战国中期,发展成了《周易》体系,它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原生的、具有根性特征的核心典籍。历代的决策者和文化学者,对于易学体系既有膜拜和演绎,也有不停地层累和精研。应该说近2400年来,这个演进的过程从未停止过。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定性《周易》这本书呢?其实,对于它占筮的原始功用,学者们已有共识。在朱伯昆《易学哲学史》中,他也延用了朱熹的判断,“易本为卜筮而作”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易体系又被分类为理、象、数、图四者,而名之曰易道。

华夏易学体系的宏大,是一代代学人和实践者累积的成果。除去《四库全书》中经部易类的集合,即使在十年非常期间,张政烺先生也完成了关于易学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探索,后由北京大学李零先生整理成《张政烺论易丛稿》。之后的任继愈先生、李学勤先生、庞朴先生、裘锡圭先生等当代硕学鸿儒,无不皓首穷经,坚持华夏易学的研究,对于马王堆帛书、阜阳汉简和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等新近出土的易学资料与文献,先生们都有研究的观点和成果。

当代易学研究应该跟古代有所不同,因为近年又有大量文献和文物的出土来做以全新的物证。我们举例说明。在2022年,浙江省考古所发布在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红衣彩陶上,刻有清晰的雷地豫卦图案,这种近9000年前以文为卦现象的出现,无疑将易文化的诞生时间,再次向前推进。再比如说,近百余年来,甲骨文的出土与研究,有了更新的成果,对于“贞”字的本义,释为“四德”中的“正固”和“贞洁”。丁四新教授则认为从甲骨文角度,“贞”字应该解为“占问”或是“贞问”。由此可见,易学的研究与推广工作,无论对于学者还是出版人都有巨大的空间。

经世致用和读经持志一直是我们文化中*为优秀的传统。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先生曾提出,新出土的帛书《周易》,在卦序上与今传本有所不同,实际上是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另一种诠释方式。饶先生在《新经学的提出》一文中说:“马王堆《易》卦的排列,*后的巽宫,以益卦为结束全局,作为*后一卦。这与今本《周易》以既济、未济二卦作结不同,而异曲同工。以未济收场,表示保留‘有馀’,这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益’,是积极而富建设性的观念。益卦初九爻辞说:‘利用为大作,元吉,无答。’上九的爻辞说:‘立心勿恒,凶。’我们如果要大展鸿猷,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这样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诗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是天与人所要共同争取的。”经书里面,许多精义对现代人还是有极大的启迪的。

在易学和中华早期文明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在10余年的时间里,参加了浙江良渚古城的发掘记录工作,其后应中科院吕宇斐先生邀请,又参加了神木石峁的考古发掘的记录工作,这应该算是难得的田野考察的实地学习过程。在这些实际工作中,我对于早期文明的符号体系和初文体系的形成,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我先后也跟随一些高校的、专业的先生们,做了较为深入的学习,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高明先生,浙江省考古所原所长刘斌先生,四川省考古文博院原院长、李学勤先生的高足高大伦先生,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张辛先生,中国台湾奉元书院山长、《周易》研究会会长刘君祖先生等等。与诸位学者的学习与交往,使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易学这一跨学科的学科是如此之博大精深,这让我产生了更多的敬畏与研究的动力。

然而,对于喜爱传统文化的绝大多数读者来说,在学习帛书《周易》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看到一些更早、更确凿的出土文献,通过触摸早期文明的原生状态,从而产生一种真实感,这就可以帮助学习者来完成一种对于文明价值的认同。我想,全球尊重人类文明的每一位成员,应该都需要在精神世界中完成从自觉、自尊而达自信的自我完善的建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