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集成式机器学习算法理论与应用
》
售價:NT$
505.0

《
宋以前医籍考
》
售價:NT$
1430.0

《
华夏文库儒学书系:明代遗民: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
》
售價:NT$
118.0

《
中国书法之美:汉字美的历程
》
售價:NT$
585.0

《
葡萄酒与战争:法国人与纳粹的斗争(格致·格尔尼卡)
》
售價:NT$
341.0

《
2025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4部)
》
售價:NT$
18665.0

《
清华简《系年》综合研究(全二册)
》
售價:NT$
2574.0

《
微渺人生
》
售價:NT$
374.0
|
內容簡介: |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编是“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探析”,对两晋南北朝的经学文献作整体的分析,对此时的经学传承作梳理,对各经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作统计,分析各经文献的发展情况。下编是“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提要”,对所统计的两晋南北朝经学著作做全面地、逐一地考证,考察、辨析每一种经学著作的作者、篇卷、主要内容、写作特点、存佚情况等,下编作为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总目提要,具有工具书性质。
|
關於作者: |
汪舒旋,四川大学博士,现任职于宜宾学院文艺学部。主持2023年度教yu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先秦至六朝乐类文献整理与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著有《古乐经传通释》、《经学通论笺注》(合著)。
|
目錄:
|
序
上编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探析
绪论
一、动荡政局中的文化追求
二、战火纷飞时的图书事业
三、诸学竞兴下的经学地位
第一章 两晋南北朝的经学教育
第一节 两晋南朝官方经学教育的兴废
一、西晋中央的太学设置及别立国子学
二、东晋中央官方经学教育的时断时续
三、南朝宋、齐短暂的中央官方经学教育建设
四、南朝梁、陈中央官方经学教育的巅峰和结束
五、两晋南朝地方官学的经学教育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异族统治者对经学的学习和提倡
一、十六国胡人统治者对经学的学习和频繁的兴学措施
二、北朝统治者对经学的提倡和官学的兴废
三、北朝地方官学的经学教育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经学的私学传承
一、遍布南北的两晋私学
二、河西一隅的十六国私学
三、持续兴盛的南朝私学
四、蔚然可观的北朝私学
附录:两晋南北朝重要经学流派传承表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总论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之整体考察
一、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数量、分布
二、两晋南北朝各经各类文献概况
(一)玄学义理与象数训诂交融的《易》学文献
(二)真伪交杂而类型丰富的《尚书》学文献
(三)《毛诗》为宗的《诗经》学文献
(四)发展不均的三《礼》学文献
(五)产生权威注疏的《春秋》学文献
(六)集注、讲疏为多的《论语》《孝经》学文献
(七)群经总义、小学、《乐》类及谶纬文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特色
一、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体现的学术特色
(一)以汉代古文学为主
(二)集汉魏与同时代人之大成
(三)多有新说而并非固守前儒
(四)南北异同
二、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体现的文献学特色
(一)集注与义疏体众多
(二)问答体盛行
(三)文献类型多样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价值
一、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对当时社会之作用
(一)对社会人心之维系
(二)对异族的文化改造作用
二、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学术影响和文献价值
(一)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学术影响
(二)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的文献价值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
第一节 《易》学文献溯源
一、《易》与《周易》
二、汉魏《易》学传承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易》学的几个问题
一、两晋《易》学的宗主与玄学解《易》的辨析
二、南朝《易》学的宗主与汉《易》的承续
三、北朝汉《易》的流传与改变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的分析
一、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义理《易》与象数《易》的大致分类
三、义理《易》学文献分析
四、象数《易》学文献分析
五、其他类型《易》学文献分析
六、从“子部五行家”看汉《易》的分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
第一节 《尚书》学文献溯源
一、档案与《书》
二、秦汉的今古文《尚书》辨析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的几个问题
一、两晋学官的《尚书》学宗主
二、东晋伪孔传《尚书》分析
三、南朝学官的《尚书》学宗主
四、姚方兴献上《舜典》
五、北朝传东汉《古文尚书》与伪孔传的传入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分析
一、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西晋传汉《古文尚书》分析
三、类《尚书》文献分析
四、图谱、音训等《尚书》专题研究
五、南北朝不同宗主的《尚书》注本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
第一节 《诗经》学文献溯源
一、《诗经》的来源与编订
二、汉代今古文《诗》的流传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的几个问题
一、今文三家衰落与毛《诗》独尊
二、两晋《诗》学郑王之争的余音
三、南朝《诗经》学的发展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分析
一、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诗经》传说类文献体裁丰富多样
三、对《诗序》的专门研究
四、《诗图》文献发展
五、音训、拟经等《诗经》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三《礼》学文献
第一节 三《礼》学文献溯源
一、三《礼》学文献的界定
二、晋前古文经《周礼》的流传
三、晋前今文经《仪礼》的流传
四、汉代《礼记》文献的形成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三《礼》学的几个问题
一、两晋南北朝三《礼》学的宗主
二、两晋南北朝对《丧服》的特别重视
三、《周礼》等经在十六国北朝的兴衰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三《礼》学文献分析
一、两晋南北朝三《礼》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两晋南北朝《周礼》学文献的发展
三、两晋南北朝《仪礼》学文献偏重《丧服》
四、南北朝两种《礼记义疏》
五、两晋南北朝三《礼》文献的专题研究
六、蔚为大观的两晋南北朝三《礼》综论文献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春秋》学文献
第一节 《春秋》学文献溯源
一、《春秋》文本的形成及其性质
二、《春秋》三《传》的流传与成书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春秋》学的几个问题
一、两晋南北朝《左传》传承的复杂状况
二、杜预对《左传》所作的全面研究
三、两晋南北朝《公羊传》《穀梁传》的传承
四、范氏《穀梁》学及范宁对《穀梁传》的研究
五、《公羊疏》作者徐彦的年代考订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春秋》学文献分析
一、两晋南北朝《春秋》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继承汉魏旧说的《左传》研究著作
三、申说杜注的《左传》研究著作
四、两晋南北朝《公羊传》《穀梁传》类文献
五、两晋南北朝《春秋》总义类文献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两晋南北朝《论语》《孝经》学文献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论语》学文献
一、晋前《论语》的成书与流传
二、两晋南北朝《论语》的立学
三、义疏体的源流考辨
四、两晋南北朝《论语》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五、存亡继绝的皇侃《论语》义疏
六、两晋南北朝其他《论语》学文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孝经》学文献
一、汉代的今古文《孝经》
二、两晋南北朝《孝经》的立学
三、两晋南北朝皇家讲《孝经》及其著作
四、两晋南北朝《孝经》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五、两晋南北朝各类型的《孝经》学文献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两晋南北朝其他经学文献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
一、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的界定、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二、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分析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小学文献
一、小学文献的界定与流传
二、两晋南北朝小学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三、用途多样的两晋南北朝文字类文献
四、新形成的两晋南北朝音韵类文献
五、方言、蒙学为多的两晋南北朝训诂类文献
六、经典注本传世的两晋南北朝《尔雅》类文献
七、时代独有的两晋南北朝鲜卑语文献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乐》类文献
一、亡于六朝改作的《乐经》
二、两晋南北朝《乐》类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三、乐律、琴学发展的两晋南北朝《乐》类文献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谶纬文献
一、谶纬的起源、兴盛和禁毁
二、两晋北朝谶纬文献的数量、分类、存佚统计
三、零星的两晋北朝谶纬文献
本章小结
下编 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提要
第一章 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易学书目
周易存目
周易佚目
二、南朝易学书目
周易存目
周易佚目
三、北朝易学书目
周易存目
周易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易》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易》学文献
二、南朝《易》学文献
三、北朝《易》学文献
第二章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尚书》学书目
尚书存目
尚书佚目
二、南朝《尚书》学书目
尚书存目
尚书佚目
三、北朝《尚书》学书目
尚书存目
尚书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尚书》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尚书》学文献
二、南朝《尚书》学文献
三、北朝《尚书》学文献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诗经》学书目
诗经存目
诗经佚目
二、南朝《诗经》学书目
诗经存目
诗经佚目
三、北朝《诗经》学书目
诗经存目
诗经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诗经》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诗经》学文献
二、南朝《诗经》学文献
三、北朝《诗经》学文献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三《礼》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三《礼》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三《礼》学书目
周礼存目
周礼佚目
仪礼存目
仪礼佚目
礼记存目
礼记佚目
三礼综论存目
三礼综论佚目
二、南朝三《礼》学书目
周礼存目
周礼佚目
仪礼存目
仪礼佚目
礼记存目
礼记佚目
三礼综论存目
三礼综论佚目
三、北朝三《礼》学书目
周礼存目
周礼佚目
仪礼存目
仪礼佚目
礼记存目
礼记佚目
三礼综论存目
三礼综论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周礼》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周礼》学文献
二、南朝《周礼》学文献
三、北朝《周礼》学文献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仪礼》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仪礼》学文献
二、南朝《仪礼》学文献
三、北朝《仪礼》学文献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礼记》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礼记》学文献
二、南朝《礼记》学文献
三、北朝《礼记》学文献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三《礼》综论文献提要
一、两晋三《礼》综论文献
二、南朝三《礼》综论文献
三、北朝三《礼》综论文献
第五章 两晋南北朝《春秋》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春秋》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春秋》学书目
左传存目
左传佚目
公羊存目
公羊佚目
穀梁存目
穀梁佚目
春秋总义存目
春秋总义佚目
二、南朝《春秋》学书目
左传存目
左传佚目
公羊存目
公羊佚目
穀梁存目
穀梁佚目
春秋总义存目
春秋总义佚目
三、北朝《春秋》学书目
左传存目
左传佚目
公羊存目
公羊佚目
穀梁存目
穀梁佚目
春秋总义存目
春秋总义佚目
第二节 两晋《春秋》学文献提要
一、 两晋《左传》类文献
二、 两晋《公羊传》类文献
三、 两晋《穀梁传》类文献
四、 两晋《春秋》总义类文献
第三节 南朝《春秋》学文献提要
一、 南朝《左传》类文献
二、 南朝《公羊传》《穀梁传》类文献
三、 南朝《春秋》总义类文献
第四节 北朝《春秋》学文献提要
一、 北朝《左传》类文献
二、 北朝《公羊传》《穀梁传》类文献
三、 北朝《春秋》总义类文献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论语》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论语》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论语》学书目
论语存目
论语佚目
二、南朝《论语》学书目
论语存目
论语佚目
三、北朝《论语》学书目
论语存目
论语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论语》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论语》学文献
二、南朝《论语》学文献
三、北朝《论语》学文献
第七章 两晋南北朝《孝经》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孝经》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孝经》学书目
孝经存目
孝经佚目
二、南朝《孝经》学书目
孝经存目
孝经佚目
三、北朝《孝经》学书目
孝经存目
孝经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孝经》学文献提要
一、两晋《孝经》学文献
二、南朝《孝经》学文献
三、北朝《孝经》学文献
第八章 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目录
一、两晋群经总义书目
群经总义存目
群经总义佚目
二、南朝群经总义书目
群经总义存目
群经总义佚目
三、北朝群经总义书目
群经总义存目
群经总义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群经总义文献提要
一、两晋群经总义文献
二、南朝群经总义文献
三、北朝群经总义文献
第九章 两晋南北朝小学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小学文献目录
一、两晋小学书目
文字类存目
文字类佚目
音韵类存目
音韵类佚目
训诂类存目
训诂类佚目
尔雅类存目
尔雅类佚目
二、南朝小学书目
文字类存目
文字类佚目
音韵类存目
音韵类佚目
训诂类存目
训诂类佚目
尔雅类存目
尔雅类佚目
三、北朝小学书目
文字类存目
文字类佚目
音韵类存目
音韵类佚目
训诂类存目
训诂类佚目
鲜卑语类存目
鲜卑语类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文字类文献提要
一、两晋文字类文献
二、南朝文字类文献
三、北朝文字类文献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音韵类文献提要
一、两晋音韵类文献
二、南朝音韵类文献
三、北朝音韵类文献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训诂类文献提要
一、两晋训诂类文献
二、南朝训诂类文献
三、北朝训诂类文献
第五节 两晋南北朝《尔雅》类、鲜卑语文献提要
一、两晋《尔雅》类文献
二、南朝《尔雅》类文献
三、北朝鲜卑语文献
第十章 两晋南北朝《乐》类、谶纬文献提要
第一节 两晋南北朝《乐》类文献目录
一、两晋《乐》类书目
乐类存目
乐类佚目
二、南朝《乐》类书目
乐类存目
乐类佚目
三、北朝《乐》类书目
乐类存目
乐类佚目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乐》类文献提要
一、两晋《乐》类文献
二、南朝《乐》类文献
三、北朝《乐》类文献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谶纬文献目录
一、两晋谶纬书目
谶纬存目
谶纬佚目
二、南朝谶纬书目
谶纬存目
谶纬佚目
三、北朝谶纬书目
谶纬存目
谶纬佚目
第四节 两晋北朝谶纬文献提要
一、两晋谶纬文献
二、北朝谶纬文献
附论:现当代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研究概述
一、学术通史中两晋南北朝时段涉及经学文献发展者
二、文献学通史中两晋南北朝时段涉及经学文献发展者
三、经学通史中两晋南北朝时段涉及经学文献发展者
四、某类经典学史研究中两晋南北朝时段涉及经学文献发展者
五、两晋南北朝学术史研究中涉及经学文献发展者
六、专门对两晋南北朝经学文献作研究者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