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经纬度系列丛书·帝国陨落:君士坦丁堡的40次围城
》
售價:NT$
347.0

《
浪客剑心:东京篇(全6册)
》
售價:NT$
1163.0

《
人生法则:33条商业和生活指南
》
售價:NT$
347.0

《
政商现形记: 清朝的权力、贸易与商帮
》
售價:NT$
398.0

《
早期干预丹佛模式辅导与培训家长用书
》
售價:NT$
539.0

《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三册)
》
售價:NT$
1639.0

《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
售價:NT$
490.0

《
鲨鱼大图鉴:世界现生536种鲨鱼完全解读
》
售價:NT$
2189.0
|
編輯推薦: |
绿色双碳节能是我国的国策,叉车电动化是实现绿色双碳节能的一条途径。叉车是物流机械化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市场对电动叉车的需求日趋高涨。本书针对电动叉车,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其总体构型及关键零部件特性,针对电动叉车的行走系统、重力势能电气式和液电复合式能量回收及电动重型叉车的关键技术等展开详细介绍,并对电动叉车的发展趋势从系统构型、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适合从事电动叉车及其他电动工程机械和能量回收等行业的设计、开发、使用与维护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还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用书。
|
內容簡介: |
叉车是物流机械化系统中的重要设备,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市场对电动叉车的需求日趋高涨。本书针对电动叉车,结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其总体构型及关键零部件特性,针对电动叉车的行走系统、重力势能电气式和液电复合式能量回收及电动重型叉车的关键技术等展开详细介绍,并对电动叉车的发展趋势从系统构型、关键零部件及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适合从事电动叉车及其他电动工程机械和能量回收等行业的设计、开发、使用与维护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机械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还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用书。
|
關於作者: |
2011.7-至今, 华侨大学机电学院,林添良,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委员,福建省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理事,福建省液压系统综合试验平台总负责人,华侨大学机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系主任,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出版专著4本,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已经授权13项,主持了13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国内属于最早从事工程机械能量回收技术方面的研究,已经先后提出了多种能量回收方案,部分方案已经应用于各主机厂,并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针对溢流损耗的能量回收方案,为降低工业液压的压差损耗提供借鉴。
|
目錄:
|
目录
前言
第1章叉车的相关概述1
1.1叉车电动化背景与意义1
1.2叉车的定义和分类2
1.2.1叉车的定义2
1.2.2叉车的分类3
1.3叉车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和基本组成5
1.3.1叉车的结构特点5
1.3.2叉车的主要性能参数6
1.3.3叉车的基本组成7
1.4叉车工作模式和工况分析10
1.4.1叉车标准工况分析10
1.4.2叉车特殊工况11
1.5叉车的应用12
1.5.1叉车作业功能12
1.5.2叉车的作业要求12
1.6叉车的选型12
1.7叉车研究现状14
1.7.1叉车行业的发展历程14
1.7.2内燃叉车节能技术研究20
1.7.3混合动力叉车节能技术研究20
1.7.4电动叉车 20
1.7.5叉车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发展历程22
1.7.6叉车行走系统发展历程23
1.7.7叉车能量回收技术25
第2章电动叉车总体构型及关键零部件特性 31
2.1电动叉车总体构型31
2.1.1集中式31
2.1.2分布式31
2.2储能单元32
2.2.1电量储能单元 32
2.2.2液压蓄能器36
2.2.3典型储能单元特性分析38
2.3叉车电机40
2.3.1电机的分类40
2.3.2叉车对电机的需求特性分析42
2.3.3典型电机介绍43
第3章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行走系统63
3.1电动叉车行走系统驱动系统分析63
3.1.1静液压传动系统分析63
3.1.2单驱动电机系统分析64
3.1.3多驱动电机系统分析64
3.2高压锂电电动叉车动力总成基本构型66
3.3高压锂电电动叉车动力总成控制67
3.3.1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能量流分配67
3.3.2高压锂电电动叉车上下电流程研究67
3.43t电动叉车参数匹配69
3.4.1蓄电池选型研究70
3.4.2叉车变速器参数计算及选型研究72
3.4.3电机选型研究73
3.4.4其他部件选型研究78
3.5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行走动力总成控制策略80
3.5.1电动叉车行走动力总成数学模型80
3.5.2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行走控制策略研究83
3.6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行走动力总成仿真研究93
3.6.1仿真模型搭建93
3.6.2仿真结果分析96
3.7试验平台搭建与试验研究98
3.7.1试验样机硬件搭建98
3.7.2试验数据采集平台102
3.7.3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能耗试验方法103
3.7.4高压锂电电动叉车能耗试验结果分析106
3.7.5高压锂电电动叉车热平衡试验114
第4章电动叉车重力势能电气式回收系统117
4.1电动叉车举升系统方案分析与设计117
4.1.1势能回收工况分析117
4.1.2现有电动叉车势能回收储能方式分析118
4.1.3新型电动叉车势能回收方案设计122
4.2举升系统数学模型分析123
4.2.1调速原理介绍123
4.2.2传统阀控节流调速数学模型分析125
4.2.3变转速泵控容积调速数学模型分析126
4.2.4压差闭环泵阀复合调速数学模型分析127
4.3系统参数匹配130
4.4三种调速方法对比分析研究133
4.4.1传统阀控节流调速仿真模型搭建133
4.4.2变转速泵控容积调速仿真模型搭建135
4.4.3压差闭环泵阀复合调速仿真模型搭建136
4.4.4对比分析137
4.5压差闭环泵阀复合调速特性分析141
4.5.1不同比例节流阀开度动态响应分析141
4.5.2比例节流阀前后不同压差动态响应分析142
4.6基于操控与节能平衡的变压差控制策略145
4.6.1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145
4.6.2仿真研究148
4.7试验研究155
4.7.1试验平台搭建155
4.7.2不同调速方法对比试验159
4.7.3基于操控与节能平衡的变压差泵阀复合调速控制策略试验研究163
第5章电动叉车重力势能液电复合式回收系统172
5.1举升系统液电复合式势能回收方案的设计172
5.2控制策略研究173
5.2.1控制策略方案对比173
5.2.2基于SOP平衡的逻辑门限的回收控制策略174
5.3仿真研究178
5.3.1电气式阀控仿真模型搭建178
5.3.2电气式泵控仿真模型搭建179
5.3.3液电复合式泵控仿真模型搭建181
5.3.4仿真结果对比182
5.4试验研究185
5.4.1试验平台搭建185
5.4.2基于逻辑门限的控制策略试验研究185
第6章电动重型叉车关键技术194
6.1重型叉车概述194
6.2重型叉车电动化系统构型195
6.3电动重型叉车能量管理196
6.3.1能量分配优先级定义196
6.3.2能量分配策略197
6.4重型叉车电动化能量回收201
6.4.1重型叉车能量回收方案201
6.4.2举升系统硬件参数匹配与选型204
6.4.3双电机势能回收控制策略研究210
6.4.4举升系统仿真研究218
6.4.5举升系统下降运动仿真研究225
6.4.6试验分析235
第7章电动叉车发展趋势253
7.1系统构型253
7.1.1分布式全电动叉车253
7.1.2氢燃料电池叉车255
7.2关键零部件256
7.2.1新型电机256
7.2.2直线型液电能量转化单元EHA256
7.2.3电液复合缸263
7.2.4电动缸(EMA)276
7.3控制278
7.3.1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278
7.3.2自动换挡技术在叉车领域的应用 278
7.3.3转向技术279
7.3.4新型变转速电液控制280
参考文献282
|
內容試閱:
|
前言
物流业是集运输、仓储、货运、信息等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大的行业”,而叉车是物流机械化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在能源危机与全球环保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电动叉车在港口、码头、仓库等场所需求日趋高涨,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能量回收方面,对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书的各位作者在电动叉车领域,尤其是能量回收领域进行了十余年的相关研究,将系统构型、关键零部件、行走系统及能量回收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梳理编著了本书,以期为致力于从事电动叉车设计和研发等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书针对电动叉车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展开,力求全面、系统地分析电动叉车的构型、关键零部件特性、行走系统与举升系统节能等关键技术及典型案例。本书共分7章,第1章介绍了叉车的相关概念,重点针对叉车的结构特点、性能参数、工作模式和工况分析、应用及选型等方面展开,力求使读者对叉车有一个总体概念;第2章主要介绍了电动叉车的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构型,并针对电动叉车不同类型的储能单元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叉车电机的特性并对典型电机进行了介绍;第3章主要针对高压锂电电动叉车的行走系统,分析了行走的三种典型驱动系统,介绍了其动力总成的基本构型、动力总成的能量分配控制与上下电流程控制及动力总成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与试验进行了能耗测试与热平衡测试;第4章针对电动叉车的重力势能电气式回收系统展开,详细分析了举升系统的方案设计,建立了举升系统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压差闭环泵阀复合调速系统及基于操控性与节能性的变压差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与试验进行了调速性能分析,以及系统操控性与节能性研究;第5章针对电动叉车的重力势能液电复合式回收系统展开,讨论了系统方案、制定了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了液电复合能量回收的节能效果;第6章针对电动重型叉车,讨论了其系统构型、能量管理及分配策略,针对重型叉车的能量回收,从回收系统方案、控制策略及仿真与试验验证方面详细展开,突出重型叉车与普通电池叉车的不同;第7章针对电动叉车的发展趋势,从系统构型、关键零部件发展与应用、能量管理与控制、自动换挡技术、转向技术及新型变转速电液控制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本书内容是编者及所在团队在电动叉车领域及工程机械电动化与能量回收领域10余年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积累,书中所提方案和成果均为研究团队的研发成果,经过了试验验证及样机测试。期待读者能够从本书中找到合适的电动叉车构型方案、行走系统方案及能量回收方案与控制方法,也期待与读者一起探讨电动叉车的发展趋势。
具体编写分工:林添良编写了第1、4、5和7章,任好玲编写了第6章,林元正编写了第3章,陈其怀编写了第2章,全书由林添良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获得了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的支持和肯定,感谢所有从事电动叉车、能量回收研究的专家学者,尤其是本书列举的相关研究者为本书的写作提供的基本素材。感谢本书编者所在团队的老师和研究生为本书提供的数据、图片等素材,感谢他们对初稿提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以及在绘制插图和文字校订工作中付出的辛勤劳动。由于本书的字数较多,参考文献众多,对一些相近的研究只给出了部分的参考文献,而没有一一进行罗列,恳请相关作者谅解。
感谢浙江大学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杨华勇院士、王庆丰教授、徐兵教授、谢海波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院士、王少萍教授、严亮教授等长期对华侨大学移动机械绿色智能驱动与传动创新团队成员的栽培和支持;感谢太原理工大学权龙教授课题组、哈尔滨工业大学姜继海教授课题组、燕山大学孔祥东教授课题组、日本日立建机株式会社(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Ltd.)、苏州力源液压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对华侨大学移动机械绿色智能驱动与传动创新团队成员的支持与关心!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