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比较文学简明教程

書城自編碼: 407357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伟昉
國際書號(ISBN): 9787577214795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1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你的叛逆少年
《 你的叛逆少年 》

售價:NT$ 454.0
草木有灵
《 草木有灵 》

售價:NT$ 1367.0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NT$ 653.0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7
《植物学(第3版)》
+

NT$ 230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
+

NT$ 337
《《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
+

NT$ 245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山长军)》
+

NT$ 347
《动物寄生虫病防控技术》
+

NT$ 294
《化工原理. 上册(第五版)(陈敏恒)》
編輯推薦:
1.在章节内容上,突出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2.在语言表述上,用通俗语言讲明比较文学基本知识3.在理论阐释上,配套案例解释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4.在价值导向上,将学科知识讲解与思政建设相结合
內容簡介:
全书在内容上对比较文学的概念界定、历史发展等学科基础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作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主要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一纵一横两类文学比较方法,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有事实联系的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包括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方法,重在找出确凿证据证明其关联;平行研究主要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学、形象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重在找出异同并探究原因;此外,还略论跨学科研究、变异学研究、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框架主要由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选文阅读两部分构成;基本理论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案例选文力求通俗易懂,阅读性强。
關於作者:
李伟昉 文学博士,博士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2018年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任《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大学明德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一流本科专业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领域第一个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学科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点项目1项),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首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首批“河南社科名家”,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主持、主讲*精品资源共享课“比较文学”、*视频公开课“莎士比亚在近现代中国”,主编教材多部,出版学术专著9部、译著1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錄
导论/1第一节什么是比较文学/2第二节比较文学的可比性/3第三节与比较文学相关的几个术语/7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学科发展史/9第一节比较文学产生的基本条件/10第二节比较文学学科的产生与法国学派/12第三节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与美国学派/23第四节比较文学学科的新拓展与中国学派/33第五节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特征及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动向/45第二章影响研究/52第一节流传学/53第二节渊源学/57第三节媒介学/62第四节译介学与翻译研究/65第五节形象学/77第六节影响研究与变异学/86第三章平行研究/95第一节主题学/96第二节文类学/109第三节比较诗学/117第四节平行研究与变异学/132第四章跨学科研究/140第一节文学与人文社会科学/141第二节文学与自然科学/161第五章比较文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三个问题/173第一节实证方法与审美批评的关系/174第二节比较文学作为文学史分支的学理依据/181第三节跨学科研究与影响研究的关系/190参考文献/199后记/207
內容試閱
本教材在介绍比较文学的概念界定、历史发展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一纵一横两类文学比较方法,还略论跨学科研究、变异学研究、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框架上,全书主要由比较文学基本理论和案例选文两部分构成,基本理论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案例选文力求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另设置“论著导读”“阅读实践”“文化拓展”等特色模块,并有机融入思政内容。本教材的读者对象为应用型本科层次院校中文系学生、理工科院校中文系学生、非中文专业学生、部分高校考研复习的学生以及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一般社会读者。数字化时代如何进行传统人文教育和人才培养,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正改变着以汉语言文学为代表的传统文科教育模式。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具中国特色的基础文科,从守正创新的思路出发,在数字化时代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建设一套具有赓续传统、融汇新潮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材,真正努力实现 “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文科专业教材建设始终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科教材编写进入高潮期,并开始成为一种“国家事权”,受到越来越明显的重视。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新时期的时代氛围中,各种统编教材、自编教材和规划教材等更是名目繁多,数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前些年开始实施的“马工程”教材建设,具有顶层设计、名家协力、广泛使用的特点和优势,为中国文科教材建设起到了巨大的示范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开设高校*多的专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有641所院校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从近年来专业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有逐渐趋于一统的态势。但是,由于学科专业有些课程意识形态属性较强,教材编写难度较大,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马工程”教材编写比例和使用率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国家教材编写的基本宗旨指引下,系统地编写一套具有传统优势和新时代特色的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材,是十分必要且有较大空间的。如何在已有的数百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中确立新教材的价值与特色,是具有巨大挑战性的。特别是在数字文化和“新文科”理念的引领下,对已有教材进行客观分析,确定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和原则,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人才培养是在课程体系有效设定的基础之上实现的,课程设定又建立在教材之上。教材并非只是教学内容、方法与理念的载体,还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保障。因此,新教材要融入新时代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是所有教材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传统文科特别是文史类教材来说,知识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关键在于对于知识的选择和理解。“新文科”建设应包含两个思路:一个是“新的文科”,一个是“文科之新”。前者是从“跨学科”的角度,创立和形成新的文科专业或者方向;后者则是从传统文科自身发展的角度,反思和调整现有文科的发展路向。对于汉语言文学这类传统的基础学科,我们更要守正创新,既要融入新知,又要回归传统和经典。当然,这种回归不只是教材知识内容的选择,更在于对于学生学习经典环节的强调和安排。这也是针对数字化时代人们的阅读和学习的新变化而考量的。现在随着知识的获得越来越便捷和简单,对于具体经典的阅读、理解相对也越来越被忽视。特别是人工智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发展,经典甚至思想有被装置和边缘化的趋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材建设必须面向当前,又直指未来,为不断优化教材体系、完成新文科发展目标、提升教学水平、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重要的基础与保障。比较文学简明教程总序教材编写的核心问题是内容的选取问题,而内容的选取在于价值立场和教学理念的确定。作为新时代文科教材,首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这是时代政治的需要,也是历史逻辑的需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例,其发展过程就完整地体现了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学理逻辑和伦理逻辑的融合。所谓“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通过具体的“红色经典”而艺术化地表现出来。其次,作为*具中国特色的基础文科教材,汉语言文学教材要强调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语言文学的历史流脉来理解当代文科知识体系中不能缺少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后,新时代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不单是历史知识的重复,更要以新的理念来理解这些知识。这就需要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出发,对于知识源流、经典意义、审美风尚等进行符合人类性和人性的理解和阐释。阶级的立场、民族的立场和人类的立场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这不只是一种价值理念,也往往是一种历史事实。新教材的编写要经受三种检验:第一,是政治的检验。教材编写和使用不是简单的教学环节,而是思想和品格的养成过程。因此,正确的政治理念是文科教材编写和使用的入门证和验收单。第二,是学理的检验。新时代汉语言文学教材有新的政治要求,理性的政治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课程思政”是所有课程和教材的统一要求,但是不同专业教材的“课程思政”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方式。汉语言文学教材的“中国特色”本身就具有本色的“课程思政”色彩,不是简单地将“课程思政”进行“穿靴戴帽”式的外加,是“一加一等于一”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课程思政”要通过历史逻辑、学理理解来体现。因此,新教材必须坚守学理逻辑,只有实现充分的“学术释权”,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事权”。第三,是历史的检验。如果历史的产物最终都要被历史本身进行检验和选择,新编教材能否经受住这种历史的考验,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很好地实现前两种检验。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甚至淘汰的过程,符合政治标准的同时,也符合人类意识、人性逻辑、学理逻辑和审美逻辑的教材才能与世长存。新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简明教材除了具有以上文科教材共有的属性和逻辑之外,还应该努力形成本专业的特点。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专业教育,都应该秉承这样一种原则:基础知识标准化,核心问题个性化,专业背景多元化。这是教材内容、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共同的原则。这是本套“新时代大学文科简明教材”努力追求的方向。**中国语言文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大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24年1月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东西方文化与文明的交流、交融更加频繁。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已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这个东西交汇的大潮之中,也都必然在东西文化与文明的交汇与比较中生活着。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自然也不可能脱离这一大潮,东西文化与文学的比较相比以往显得更加迫切。比较文学是当今世界跨文明沟通必不可少的重要平台,也是立足本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助推力量;比较文学还可以实现文明互鉴,促进世界文明和谐共生,因而也是21世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不足四十年,但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杰出成就。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随着东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几代比较文学学者的不断开拓创新,当前我国比较文学在国内学界地位显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已然形成并越来越受到国际学者的重视,国际比较文学也进入了一个离不开中国学者参与的新阶段。因而无论从比较文学学科自身的发展意义来讲,还是从国家人才培养和文化强国战略而言,高校学生(无论何种高校、何种专业)、社会上的一般读者,都有必要了解和学习比较文学这门课程。比较文学以其跨文化、跨学科的视野,有效揭示了中外文学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挖掘出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更能在强调差异性的基础上,凸显本民族文学与文化的独特价值,使其更好地“走出去”。学习比较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开阔其人文视野,培养其文学、文化的比较意识和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念、责任担当、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本教材在介绍比较文学的概念界定、历史发展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做了体系化的概述与梳理,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一纵一横两类文学比较方法,影响研究主要关注有事实联系的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涵盖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等方法,重在找出确凿证据证明其关联;平行研究主要探讨没有事实联系的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涉及主题学、形象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重在找出异同并探究原因;此外,还略论跨学科研究、变异学研究、总体文学与世界文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框架上,全书主要由比较文学基本理论和案例选文两部分构成;基本理论介绍力求简明扼要、线索清晰,案例选文力求通俗易懂、可读性强。教材还设置了“论著导读”“阅读实践”“文化拓展”等特色模块,用以启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思考与练习题的设置力求突出重点,系统归纳相关知识;利用比较文学课程特有的教学资源,有机融入相关思政内容。本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在章节内容上,突出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二,在语言表述上,深入浅出讲明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第三,在理论阐释上,配套案例解释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第四,在价值导向上,将学科知识讲解与思政建设相结合。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内容章节的编写上突出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发展脉络,彰显不同重要发展阶段的方法论特征,简洁明了,不做过多的设计。二是用通俗的语言阐释比较文学基本理论,以大量实例来解读不同方法的具体运用。譬如说媒介学、形象学等方法,为了简明扼要介绍其基本内容和特点,主要通过相关的实例来解释相关方法是如何运用到具体的作家作品当中的,让学生通过实例的阅读,一方面拓展其对文学史上重要作家作品的认识,特别是在开阔的比较视域中获得更为新颖的解读和认知;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在感性中加深对相关基本原理的理解,更让学生们看到这种方法是如何运用到具体作家作品的阐释中的。诸多实例已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有机融入教材课程体系当中。三是润物细无声地将相关课程思政内容与具体学术操守、精神有机融合,彰显了课程的思想深度。总之,本教材以知识传授为根本,用丰富的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程思政与方法创新相结合,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融合,其简明、基础、通俗的编写方式必会带来一个轻松而有益的阅读和学习体验。本教材的读者对象为应用型本科层次院校中文系学生、理工科院校中文系学生、非中文专业学生、部分高校考研复习的学生以及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一般社会读者。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和学习时,要注意将基本理论识记和文献材料阅读相结合,知识掌握和思政培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创新研究相结合。如是,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在今后的跨文化接受与传播中大显身手、游刃有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