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译林思想史)哈佛大学教授沉淀之作 获奖不断 全球热销 亲历文化史上的15个关键点 从史前艺术到当代韩流的人类文化全景
》
售價:NT$
398.0

《
不结婚的社会:双亲如何成为特权,以及家庭为何很重要
》
售價:NT$
296.0

《
怎样决定大事
》
售價:NT$
510.0

《
蓝色机器:感受海洋引擎的深沉脉动
》
售價:NT$
449.0

《
用科学了解面包的“为什么” (全彩图解版)
》
售價:NT$
449.0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改革创新,城市发展形态逐渐向智慧化、信息化发展靠近,即由传统的城市模式逐步转变为智慧化的城市模式。而所谓的智慧城市是指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全面发展的城市,其能够大力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化,城市生活的高质量化和便捷化。本研究以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公共政策系统理论和智慧城市建设逻辑出发,运用政策文本量化的方式系统地分析了2008年-2019年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并将实证分析结果和智慧城市相关理论进行结合,分析了河南省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演进情况,同时提出河南省智慧城市发展的未来政策设计建议。
|
關於作者: |
杨凯瑞,男,1988年3月出生,河南焦作人,汉族,201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统计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聚焦于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智慧城市研究。自攻读博士期间开始紧密围绕智慧城市、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相关领域进行学术研究,曾先后以独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国内CSSCI期刊发表10篇,国际期刊上发表1篇(SCI收录);于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万字学术专著一部;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完成了国家社科项目1项、在研1项。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赴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交流学习1年,详细考察了美国的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园区和智慧城市建设情况;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于地方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政府挂职副区长,分管科技局、工信局、金融局、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对基层治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有着深入调研。现兼任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鹤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医疗保障专家库专家,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河南省教育统计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省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
|
目錄:
|
第一章 智慧城市概述
第一节 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面对挑战的智慧城市方案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
第四节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理论基础、研究框架与数据采集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范围界定与数据采集
第三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第一节 政策文本的文种类型
第二节 政策文本的主题关联性分析
第三节 政策文本的权威主体及发文数量
第四节 政策主题与权威主体的交互关系
第五节 政策主题的分布情况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子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子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子的时空分布与权重
第三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影响因子的剖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主体分析
第一节 智慧城市建设体系基本架构
第二节 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主体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主体的时间分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的建设客体
第一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客体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客体的空间分布
第三节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客体的时间分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工具分析
第一节 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产出模式
第二节 智慧城市建设三维分析框架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文本的三维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演进分析
第一节 政策演进情况的统计描述
第二节 政策演进的阶段与特征
第三节 政策内容的阶段演化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未来的城市:河南省智慧城市发展政策设计
第一节 确立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政策发展理念
第二节 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体系设计与凝望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结构的生成与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限制与展望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