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智媒时代的叙事变身:交互式影像叙事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746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影视/媒体艺术
作者: 孙可佳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7214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方尖碑(全2册)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NT$ 490.0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出土文献与汉唐法制史新论 》

售價:NT$ 398.0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全5册) 》

售價:NT$ 745.0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原创小品合集 》

售價:NT$ 449.0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在游戏中培养自立的孩子 》

售價:NT$ 230.0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精)--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398.0
雪的练习生
《 雪的练习生 》

售價:NT$ 347.0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硅、神经与智能体:人工智能的觉醒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03
《网络微短剧的进击之路》
+

NT$ 653
《电影编剧的秘密(珍藏版)》
+

NT$ 228
《凛冬将至:电视剧笔记》
+

NT$ 194
《西南丝绸之路历史故事动漫化传承与传播》
+

NT$ 1010
《哥斯拉大战金刚 电影艺术设定集》
+

NT$ 398
《角色动画与戏剧表演》
編輯推薦:
卖点一:提供跨平台新媒体影像策略
*为媒介叙事艺术领域学习者和专业人士提供参考:本书深入剖析了交互式影像在不同平台的呈现形式与创作要点,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不同平台的特性制定相应的叙事策略;为影视媒介艺术专业学生和行业专业人士在跨平台新媒体项目创作中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指导。
*助力提升项目实践能力:基于丰富的案例研究,总结了众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以提升跨平台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市场竞争力。

卖点二:集合交互叙事领域多元内容
*涵盖广泛理论观点与实践创作案例:全面梳理了交互叙事领域的众多理论观点和各类交互叙事实践创作,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特点和发展趋势。
最全面解读关键历史与理论概念及术语:深入解读了交互叙事领域的关键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全面的知识储备。
卖点三:呈现广阔视角下的叙事探索
*深入探讨多种叙事形式与理论关系:以广阔的视角深入研究了传统叙事、交互叙事、虚拟影像、跨媒介叙事、沉浸叙事等多种叙事形式,拓宽叙事视野。
*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灵感:通过对不同叙事形式的深入对比和分析,
內容簡介:
本书立足智媒时代的交互式影像叙事现象,在国内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认识交互式影像叙事的发生与发展,以新技术带来的叙事转型为线索,探讨其叙事形态、叙事结构、叙事要素、叙事时空与审美特质,进而从叙事学角度构建关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理论体系。交互式影像融合了视听影像的元素、数字媒体的互动性以及网络平台的超文本特性,但改变了影像叙事的要素、语汇、结构和美学特征。时空的交互有望穿越虚拟与现实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建构一个虚拟的故事世界。交互式影像的兴起,标志着叙事艺术和美学生态的重大变革,叙事视角的多重性促进了意义的生成,情境超越文本,推动着影像审美体验的发展。
關於作者: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青年拔尖人才,从事影视与话剧编剧、影视戏剧研究。本、硕、博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及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获得清华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 主持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等科研项目,于《当代电影》《中国电视》《中国作家》《甘肃社会科学》《中国电影市场》等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于《光明日报》、光明网、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表大量文艺评论。代表作有网络电影《逆流而上》,网络剧《石来运转》、微电影《人生答辩》《青春的N 1种设计》,话剧《惜别》《万岁,少女》《丹青难画》等。
目錄
第一章 媒介演进与交互叙事的发展 001
第一节 媒介演进下的交互叙事 002
一、从口头到数字智能媒体 003
二、新媒介与叙事领域的拓展 009
第二节 新媒体艺术与叙事学理论的发展 017
一、从叙事学到叙事学的转向 017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艺术实践与叙事研究的视角转变 021
第三节 数字媒体时代的叙事学理论 025
一、交互叙事学 026
二、沉浸诗学 032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阐释:何为交互式影像 036
一、交互模式与分类 039
二、交互叙事理论 042
第二章 交互式影像的形态与建立 046
第一节 基于视频界面的交互式影像游戏和剧集 047
一、前视频时代的链接装置型交互影像实验 047
二、光盘存储介质上的QTE与点选模式 050
三、互联网时代的互动视频 051
第二节 基于云端平台的交互数字媒体影像 085
一、交互式纪录片 085
二、基于交互数字媒体影像的创作愿景 088
第三节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交互影像 091
一、从前VR时代到VR时代的沉浸式交互影像 092
二、沉浸式交互影像的硬交互与软交互 098
三、VR交互式影像的具身沉浸 102
四、VR交互式影像的未来挑战 106
第三章 交互式影像的叙事系统 109
第一节 视听语言:景、镜头、蒙太奇与声音 109
一、景、景别与“境” 110
二、镜头运动与角度 112
三、节奏、剪辑与长镜头 116
四、分屏呈现与蒙太奇 119
五、声音系统:立体化、背景化与空间感 123
第二节 作者:权力消解后的赛博作者 124
一、从作者中心到作者已死 124
二、交互技术与算法叙事下的赛博作者 126
第三节 受众:接受、参与、化身 131
一、个性化接受 131
二、参与者赋权 133
三、化身与具身 135
第四节 故事:话题、场景、情节、故事线 136
一、话题与场景 137
二、故事线与情节 138
第四章 交互式影像的时空结构分析 143
第一节 叙事时间 143
一、流动回环 144
二、碎片化 146
三、数据库化 149
第二节 叙事空间 150
一、超文本叙事空间 151
二、远程交互空间 152
三、赛博空间 154
第三节 故事世界:时空的交互与建构 155
一、叙事时空与阅读时空的交互 155
二、历史、当下与未来时空的交互 158
三、虚拟时空与真实时空的交互 159
第五章 交互式影像的叙事重构和美学变革 161
第一节 叙事的重构 161
一、叙事视角的多重性与主体间性 161
二、意义的生成 164
三、故事世界的“元宇宙” 167
第二节 美学的变革 169
一、参与性审美 169
二、接受方式:交互与叙事之辨 171
第六章 交互式影像的未来发展 177
第一节 交互式影像的发展方向 178
第二节 交互式影像的发展潜力 182
一、交互蕴藏商业价值 182
二、交互带来全新制作 187
三、交互中的创作经验 190
余 论 194
参考文献 200
后 记 212
內容試閱
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传媒领域的深度应用,嵌入驱动与深度融合,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智媒时代。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深度、频度、向度、效度与日俱增,加速改变了原有技术条件下信息单向传播的状态,叙事亦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理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互动性是新媒介同旧媒介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性特征。在众多新媒介叙事形式之中,交互叙事的现象日益广泛,影响的受众不断增加—过往叙事理论中对于受众即时反馈等种种具有交互性特质的构想,因智媒技术与数字艺术的成熟,得以在不同媒介的实践中实现,呈现于不同的视听媒介形态之中,形成具有交互特征的新型艺术样态,如互动电影、交互式纪录片、交互式电影游戏、沉浸式互动戏剧、交互式艺术装置,等等。观众可自发或自觉地参与到叙事中去,以不同的方式对原有文本产生影响,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叙事。
对于影像,回顾黑白到彩色、无声到有声、胶片到数字乃至3D,技术革命不仅促生了媒介形式的演进、视听叙事手段的变革,也改变了作品的形态及其与观众间的关系。如今,数字智能技术已深深融入艺术生产和传播之中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媒介的范畴不断延展,新的叙事形态层出不穷,且允许受众的交互和参与。当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2018)的男主人公以虚拟之身穿梭在高度还原的《闪灵》(The Shining,1980)场景中,有人认为这预言了影像的未来趋势—浸入与交互。在智媒技术与网络视听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观众与影像的交互已然在诸多形式的作品中得到了实现,并大有成为影像内容风口之势—互动剧、互动电影、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电影等适应观众不断变化之需求的新形式层出不穷。
面对智媒时代愈加丰富的交互叙事体验和全新形式的交互叙事影像,随着学界和业界关于交互式影像叙事的研究方兴未艾且日渐深入,我们发现其处于艺术学、传播学、叙事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处。技术引领下的形态演进机制、创作运营的具体策略,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影响与价值重塑,均得到了来自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重视。
与此同时,当我们将智媒融合平台上大量出现的交互式影像叙事现象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去看待,不难发现,其在相当程度上继承了以往的叙事规律,同时还有着自身独特的叙事语法、叙事规律与特征。这些全新的交互式影像叙事作品及现象迫切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提炼和总结新的叙事规律。此外,在交互式影像叙事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中,研究者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交互性如何塑造作者、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它与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的联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不仅推动了叙事艺术的发展,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在深入探讨交互式影像叙事之前,首先需要对交互叙事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建立一个清晰的认识框架。这将帮助我们系统地理解和把握交互式影像叙事现象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并充分了解当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尽管在影像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学术界对交互叙事的探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研究者们通过持续地对传统理论进行深入思考,并融合不同学科的见解,构建了对交互叙事概念的全面认知;这一认知结构不仅为交互式影像叙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宽广的、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而且为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理论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重点聚焦交互叙事理论框架的最主要的三大基石:劳雷尔的新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Neo-Aristotelian poetics)、玛丽-劳尔·瑞安(Marie-Laure Ryan)的数字媒介叙事理论,以及法国后结构主义(French post-structuralism)的视角。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