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的科学研究

書城自編碼: 407559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文物考古
作者: 李伟东, 何琰, 丁娆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869178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0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全6册)(给孩子的309堂本草博物课,全景展现“东方博物大百科,6大卷本草,41大体系分类,350余幅手绘图谱)
《 《本草纲目》里的博物学(全6册)(给孩子的309堂本草博物课,全景展现“东方博物大百科,6大卷本草,41大体系分类,350余幅手绘图谱) 》

售價:NT$ 1010.0
95%的不舒服,呼吸能解决
《 95%的不舒服,呼吸能解决 》

售價:NT$ 459.0
新加坡史:从夹缝求生到奇迹崛起
《 新加坡史:从夹缝求生到奇迹崛起 》

售價:NT$ 653.0
甲骨文丛书·克里米亚战争
《 甲骨文丛书·克里米亚战争 》

售價:NT$ 571.0
大英博物馆:讲故事的中世纪神话艺术
《 大英博物馆:讲故事的中世纪神话艺术 》

售價:NT$ 1010.0
大学问·古史中的神话:夏商周祖先神话溯源(一部三代造神指南,重构夏商周祖先神话)
《 大学问·古史中的神话:夏商周祖先神话溯源(一部三代造神指南,重构夏商周祖先神话) 》

售價:NT$ 449.0
俗说矩阵——线性代数详解(Python+MATLAB)
《 俗说矩阵——线性代数详解(Python+MATLAB) 》

售價:NT$ 505.0
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
《 当代前沿社会理论十讲 》

售價:NT$ 50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112
《广西藤县中和窑址调查报告》
+

NT$ 1520
《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

NT$ 640
《清代瓷器史 陶瓷瓷器器物文物考古》
+

NT$ 995
《中国铜器综述(陈梦家著作集·精装)》
+

NT$ 505
《千铜千面:中国古代青铜器纹样周历2023》
+

NT$ 288
《围观考古现场》
編輯推薦:
1.本书出版深化和拓宽了水下考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体现了创新性,填补了相关领域专业资料的空白。著作由我国古陶瓷专家李伟东研究员领衔撰写。作者团队所在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近一个世纪以来,古陶瓷科学研究一直被列为该所的传统特色方向,并一直在该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2.全书在概述水下考古中出水陶瓷器与水下环境的基础上,对“大练岛元代沉船”“小白礁Ⅰ号”“长江口二号”等古代沉船和南海、大练岛码头等水域出水陶瓷器出现的劣化现象,采用前沿科技手段进行了科学研究和总结,并阐述了其劣化机理。本书的出版,对出水陶瓷类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参考和指导意义。
3.著作所依托科研资料一手、原始、丰富、大量;全书附数百幅文物原貌图片及显微组织图片。研究标本分别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提供。史料珍贵。其精美装帧制作也颇值得专业人员和社会读者典藏。
內容簡介:
本书相关研究工作,针对当前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基础研究的不足及瓶颈问题,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将模拟实验与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索陶瓷文物本体、水下环境、海浪冲蚀、污染物、海洋生物等因素对出水青瓷、青花瓷、酱釉瓷、铅釉瓷、红绿彩瓷劣化过程的作用,探讨机械损伤、化学蚀变、生物污损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及相互关联,探究复杂凝结物对于陶瓷器劣化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出水陶瓷器的劣化机理。
本书的出版,对于出水陶瓷器保存状态和劣化机理的科学认知至关重要,也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關於作者:
李伟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副主任,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及应用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上海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会理事长。专长学科为古陶瓷科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曾师从中国著名陶瓷科学家郭景坤院士,中国著名古陶瓷与特种玻璃科学家、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李家治先生。
何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出水古代瓷器的劣化机理,曾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发表多篇SCI研究论文。
丁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出水/出土古代瓷器的微纳结构和劣化机理,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并发表多篇SCI论文。
目錄
第1章绪论
1.1水下考古概述001
1.1.1水下考古学的概念001
1.1.2水下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001
1.1.3中国水下考古学的发展002
1.2出水陶瓷005
1.3出水陶瓷的保护方法007
1.4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008
1.5本工作的研究思路009
第2章模拟腐蚀实验研究
2.1古代瓷器样品的模拟腐蚀实验011
2.1.1古代瓷器样品011
2.1.2腐蚀实验条件和步骤012
2.1.3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013
2.1.4腐蚀前样品釉的显微结构分析017
2.1.5古代瓷器样品在酸性介质中的腐蚀机理021
2.1.6古代瓷器样品在模拟海水介质中的腐蚀机理027
2.2铅釉的模拟腐蚀实验036
2.2.1铅玻璃样品制备036
2.2.2腐蚀实验条件和步骤037
2.2.3铅玻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分析037
2.2.4铅玻璃的腐蚀动力学039
第3章海洋出水陶瓷的劣化机理研究——以青瓷为例
3.1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出水龙泉青瓷的劣化机理研究043
3.1.1考古背景043
3.1.2样品信息043
3.1.3胎、釉的化学组成分析046
3.1.4青瓷的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47
3.1.5青瓷釉中新物相的形成063
3.2南海出水青瓷的劣化机理研究064
3.2.1考古背景和样品信息064
3.2.2胎、釉的化学组成分析066
3.2.3表面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67
3.2.4显微结构非均质性对劣化的影响071
3.3出土和出水瓷器劣化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汝瓷为例072
3.3.1土壤环境与水下环境的对比072
3.3.2样品信息073
3.3.3出土汝瓷的劣化形貌及其与出水瓷器的对比074
3.3.4土壤环境对汝瓷劣化的促进作用083
3.3.5汝瓷釉中的外来污染物与黄色土蚀斑的形成原因087
第4章海洋出水陶瓷的劣化机理研究——以青花瓷为例
4.1南海出水青花瓷的劣化机理090
4.1.1样品信息090
4.1.2胎、釉的化学组成分析092
4.1.3表面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094
4.1.4显微结构非均质性对劣化的影响097
4.2 “小白礁I号”沉船出水青花瓷的研究099
4.2.1考古背景099
4.2.2样品信息100
4.2.3胎、釉的化学组成分析107
4.2.4釉显微结构和青花料预处理对青花瓷外观的影响115
4.2.5青花瓷的劣化形貌及其形成原因123
第5章外来污染物和海洋生物对出水陶瓷劣化的综合作用研究
5.1海洋生物附着对南海出水青花瓷和青瓷劣化的作用129
5.1.1引言129
5.1.2釉表面附着的海洋生物残骸129
5.1.3海洋生物附着对胎、釉中新物相形成的作用133
5.2大练岛码头出水酱釉瓷的复杂凝结物及劣化机理139
5.2.1考古背景和样品信息139
5.2.2胎、釉的化学组成和劣化形貌140
5.2.3铁质污染物对釉层蚀变的影响144
5.2.4海洋生物遗骸的化学组成、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148
5.2.5海洋生物附着对瓷器劣化的影响166
5.3东洛岛出水青瓷的复杂凝结物及劣化机理169
5.3.1考古背景169
5.3.2样品信息170
5.3.3胎、釉的化学组成及劣化形貌分析170
5.3.4海洋生物遗骸的化学组成、物相和显微结构分析175
5.3.5青瓷表面状态对海洋生物附着种类及丰度的影响191
5.3.6海浪冲蚀及海洋生物附着对青瓷劣化的综合作用192
第6章长江和海洋出水铅釉瓷和红绿彩瓷的劣化机理研究
6.1 “长江口二号”沉船出水铅釉瓷的劣化机理研究195
6.1.1考古背景195
6.1.2样品信息196
6.1.3胎、釉的化学组成分析197
6.1.4铅釉的劣化形貌和组成特征198
6.1.5铅釉的劣化机理211
6.1.6腐蚀层多层结构的形成原因214
6.1.7铅釉表面不同颜色的产生原因215
6.2“老牛礁I号”沉船出水红绿彩瓷的劣化机理研究217
6.2.1考古背景217
6.2.2样品信息217
6.2.3胎、釉的化学组成和形貌分析218
6.2.4彩的化学组成及劣化形貌分析221
6.2.5海浪冲蚀对红彩脱落的影响242
6.2.6铜离子对绿彩铅玻璃耐腐蚀性的影响243
6.2.7绿彩两类层状腐蚀结构的形成原因244
6.2.8红绿彩瓷的劣化机理246
参考文献247
內容試閱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曾创造并留存下来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伴随着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水下文化遗存的了解逐渐深入,水下考古文物的科学研究与保护也日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
我国沿海蕴藏着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这与古代发达的海上贸易是密不可分的。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也带来了极高的风险,在上千年的航路上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沉船与随船倾覆的货物。水下考古出水的文物中陶瓷类文物往往占据绝大多数,陶瓷器作为海上贸易的重要货物,蕴含着重要考古学信息和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
然而,出水的古代陶瓷器在与所处环境的长期相互作用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劣化现象,也给出水后的文物处理、研究和保护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大量中国古代沉船中的外销陶瓷器被打捞出水,为出水陶瓷器的劣化机理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本书针对当前水下考古出水陶瓷器基础研究的不足及瓶颈问题,运用多种科技手段,将模拟实验与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索陶瓷文物本体、水下环境、海浪冲蚀、污染物、海洋生物等因素对出水陶瓷器劣化过程的作用,探讨机械损伤、化学蚀变、生物污损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及相互关联,探究复杂凝结物对于陶瓷器劣化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出水陶瓷器的劣化机理。本书的出版,对于出水陶瓷器保存状态和劣化机理的科学认知至关重要,也为进一步开展保护工作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书共分为6章。第1章首先概述了水下环境与出水陶瓷器;核心研究内容在第2章~第6章呈现,其中第2章主要介绍了实验室中进行的模拟腐蚀实验,第3章~第6章主要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水下环境中青瓷、青花瓷、酱釉瓷、铅釉瓷、红绿彩瓷的劣化机理。本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伟东研究员领衔实施完成,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何琰、丁娆共同参与了书稿撰写,并配合完成了大量的分析检测与数据整理工作。
研究标本分别由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提供,本研究工作还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洋出水陶瓷文物盐沉积分类表征及腐蚀机理研究”(编号2023YFF0906401)资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24年11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