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语言、使用与认知
》
售價:NT$
321.0

《
帝国的叙事话语:国家身份塑造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
》
售價:NT$
704.0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NT$
1214.0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NT$
398.0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NT$
347.0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NT$
403.0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NT$
383.0

《
一日浮生
》
售價:NT$
367.0
|
編輯推薦: |
《陈毅传》是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之一。《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首批编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期的开国元勋和各方面的最杰出的人士的传记。这套传记丛书,是当代中国千百万爱国志士、革命先驱的杰出代表用毕生的血和汗谱写出的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它将是永远矗立于世世代代人民心中的革命丰碑。《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中的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当代中国的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史、建国史;每一部传记都可读作结束中国苦难危亡命运的革命史,披荆斩棘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史、创业史。希望读者通过这部丛书,以这些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为典范,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伟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內容簡介: |
《陈毅传》由中共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立项,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组织编写。编写组倾十年之功,通过查阅大量历史档案和文献,访问1000人次,探访档案馆、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史迹陈列馆,走访传主当年战斗过的革命遗址,遵循“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传如其人”的指导思想,再现了陈毅元帅戎马一生的光辉业绩。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001
第一节 第一次动荡 001
第二节 西方文明的启示 005
第三节 入团入党 012
第四节 “踏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015
第二章 为创建党的武装而奋斗 021
第一节 川军兵运 021
第二节 武汉军校 025
第三节 “只要拿武装我就干!” 026
第四节 疾风劲草 028
第五节 湘南暴动 033
第六节 会师井冈山 039
第三章 探索正确路线 043
第一节 湘南“八月失败” 043
第二节 重振雄风 048
第三节 “败军气犹壮” 050
第四节 主持红四军“七大” 056
第五节 党中央“训练班” 060
第六节 坚决纠正错误思想 065
第七节 血的教训 070
第四章 坚持南方革命阵地 077
第一节 战略大转变 077
第二节 树海红旗 084
第三节 反“清剿” 088
第四节 巩固我们的堡垒 092
第五节 新阶段 096
第六节 又一次战略大转变 103
第五章 东进北上(上) 110
第一节 “寇能往,我亦能往” 110
第二节 面对“牢笼”和“陷阱” 117
第三节 东进东路 北上江北 122
第四节 断然的抉择 128
第六章 东进北上(下) 134
第一节 从郭村到泰州 134
第二节 东进黄桥 137
第三节 孤立韩德勤 139
第四节 独立歼韩 145
第五节 军政全胜 148
第七章 陈代军长(上) 152
第一节 临危受命 152
第二节 反投降,反“扫荡” 154
第三节 强攻程道口 159
第四节 捉放韩德勤 162
第五节 “黄花塘事件” 166
第八章 陈代军长(下) 170
第一节 迢迢延安路 170
第二节 会见毛泽东 173
第三节 外交战线初露锋芒 176
第四节 准备反攻 182
第五节 延安盛会 185
第九章 大战华东 189
第一节 胜利果实属于谁 189
第二节 从和谈走向战争 193
第三节 艰苦备至的转折 197
第四节 宿北、鲁南大捷 200
第五节 莱芜战役 206
第六节 “孟良崮上鬼神号” 212
第七节 在战略大转变关头 220
第十章 传檄到中原 227
第一节 四千里路风尘雪 227
第二节 “小住杨沟一月长” 232
第三节 大动作 237
第四节 “军委代表” 245
第五节 团结战斗 249
第六节 总前委继续指挥 256
第十一章 新上海市长 261
第一节 务求军政全胜 261
第二节 反投机、反封锁、反轰炸 266
第三节 团结各方,除旧布新 272
第四节 利用,限制,改造 277
第五节 华东军区司令员 283
第十二章 到中央工作 287
第一节 “事久见人心” 287
第二节 国务院常务副总理 291
第三节 第一部“农民宪法” 297
第四节 “汉藏一家叙别情” 299
第五节 向知识分子行“脱帽礼” 305
第十三章 外交风云 311
第一节 历史选择了他 311
第二节 独立自主 反帝反霸 314
第三节 边界与邻邦 320
第四节 日内瓦会议 324
第五节 朋友遍天涯 328
第六节 风涛激荡中的雄鹰 337
第十四章 最后的军礼 344
第一节 “乾纲独断”和坚守岗位 344
第二节 挥戈上阵与“二月逆流” 348
第三节 “事情最终会大白于天下” 357
第四节 “……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360
生平大事年表(1901—1972) 366
后记 409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第一次动荡
1901年8月26日,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7 月 13 日,陈毅出生于四川省中部乐至县复兴场张安井村“一个小地主”家里。
陈毅,字仲弘(也写作仲宏),原名陈世俊,在陈家按“尧、舜、禹、汤,文、武、荣、昌,世、德、延、远,福、寿、绵、长”排列的谱系中,是“世” 字辈。小名秋江。
陈家原籍湖南省新宁县,是清初“湖广填川” 时迁到四川的。到汤字辈陈汤佶读书赴考,中了个拔贡,陈家曾经上升为有田产 800 亩的地主。
陈毅的祖父辈有兄弟两人,父辈兄弟五人。陈家是“耕读传家”、“义门世家”,家风和顺。陈毅的父亲陈昌礼在五兄弟中读书最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懂一些,对陈毅的中文学习颇有影响。陈毅的母亲黄培善(陈毅姑祖母的女儿嫁回陈家的)是陈毅少年时期品德的主要培育者。
自从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到陈毅出生前的这60年间,由于清王朝的腐败,中国已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变化中,陈家也逐渐败落。陈毅出生前后几年间,四川又连年遭受水旱灾荒,再加苛捐重税,陈家的败落加速。陈毅出生时,陈家已降落到相当于上中农的经济地位。堂兄陈修和回忆:陈毅的祖父和5个儿子共有田 40 亩,出租8亩, 自种32亩,主要劳力为两个叔父,平时雇一长工,忙时全家参加劳动。
从陈毅的祖父陈荣盛开始,大伯陈昌仁、父亲陈昌礼、母亲黄培善都憧憬着陈家的中兴发达,对陈毅他们寄托着很大的希望。
陈毅在堂兄弟辈中排行第五,亲兄弟中则是老二。同胞兄弟姐妹五人。陈毅3 岁开始跟着两个哥哥背诵《三字经》,5 岁开始由父亲课读《千字文》,半年后, 进入私塾就学。陈毅 7 岁那年,外祖父黄福钦捐200 两银子得了个湖北省利川县建南司“巡检”的小官。黄福钦要女婿去帮办文书,并把外孙带一个去。陈毅于是随父亲到了外祖父的任上。
巡检司专司“捕盗贼,诘奸宄”的职责。衙门里三天两头残酷拷打“犯人”。黄福钦还让陈毅去认干爹,拜老庚,结交当地权贵。后来,陈毅得知那些被外祖父拷打的“犯人”多半是交不起租谷的穷苦农民,有的还是打富济贫的人物。1942年3月8日陈毅在给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信中,曾这样回忆这段生活:“我在那里过着衙门生活。那时候留下一个至今难忘的印象,就是他衙门里经常毒打犯人,使我在旁边看了非常难受。我很同情那些被打的人,在我心里开始种下了对旧社会愤怒不平的种子。”“在那里过了两年多时间,……官府中腐败黑暗的情况,引起我极端的厌恶……”
1910 年(宣统二年)春夏间,9 岁的陈毅由父亲带回四川,经乐至老家到了成都。还在 1909 年,陈家已将 40 亩田产抵押掉由乡下迁到省城,居住在成都东门外的上河心。
陈家迁居都市,主要是为了给陈毅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陈毅的祖父和大伯都认为时势变了,科举已经废止,新学堂已经兴起,陈家要重振家声,只有学“声光化电”,搞工矿实业,而这些,在乡下不如都市便利。
在上河心,他们从地主家租了 200 来亩地耕种。居住的房子,也是租自那个外号叫“林四顽子”的地主的。
陈毅到成都后,和堂兄陈修和、胞兄陈孟熙等一起进了锦官驿两等小学,开始学习新学。和乐至乡下比起来,成都当然算是有现代科技设施的地方了。他们上下学都经过陆军部四川兵工厂门前,厂里全部是德国进口的机器,附近还有一座大铁桥;加上来去利川途经重庆看到过的大轮船、大兵舰,使陈毅对科学和工业的神奇力量惊叹不已。他对新学的各门课程学得都很认真。
头年秋天,由于突发大水,租田被淹,陈家无租可交,被“林四顽子”以“恶佃罢租”的罪名告到官府,陈毅的大伯陈昌仁一度曾被拘留。结果,租田的押金被扣,陈毅的祖父陈荣盛也在败诉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陈家更迅速地破落下去。
第二年,1911 年(宣统三年辛亥),开春不久,声势浩大的“保路风潮”席卷了四川全省。陈家的住地上河心一带,是保路同志军过往和驻屯的地方;陈毅读书的学校附近九眼桥、三官堂一带,是革命党人宣传革命最活跃的一些场所;东门牛市口一线,是保路同志军与清军作战最激烈的地段之一。成都各大中小学,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课,并组织了“学生军”,参加了斗争。10 岁的陈毅虽然没有参加学生军,但从罢课开始的整个斗争他几乎全部都经历了。他还亲见焚香请愿的群众遭受清军排枪屠杀的惨景。后来,陈毅在《给罗生特的信》中说:“我当时还不懂得革命的政治意义,但是暴动的事实为我所亲见,在我童稚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