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人因工程研究理论与实践

書城自編碼: 407608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宋武、王苗辉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77321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口腔修复学精要(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口腔医学译著
《 口腔修复学精要(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口腔医学译著 》

售價:NT$ 857.0
宠物驯养技术
《 宠物驯养技术 》

售價:NT$ 254.0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售價:NT$ 500.0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售價:NT$ 1010.0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售價:NT$ 337.0
吴宓师友书札
《 吴宓师友书札 》

售價:NT$ 347.0
清朝生活实录
《 清朝生活实录 》

售價:NT$ 403.0
人群行为识别理论与视觉AI技术研究
《 人群行为识别理论与视觉AI技术研究 》

售價:NT$ 826.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32
《电路(第6版)》
+

NT$ 440
《ESG理论与实践》
+

NT$ 34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版)》
+

NT$ 245
《推拿学(第二版)》
+

NT$ 534
《计算机科学导论(原书第4版)》
+

NT$ 551
《线性代数(第6版) Introduction to Line》
編輯推薦:
工业设计人员的设计新质生产力宝曲;
掌握人因工程精髓,启程科学设计之路。
教学自学深造皆宜,创新应用优选读物!
本书特色:
首先,本书紧密贴合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精心构建了一个融合“科学研究 创新设计”的教材体系,强调人因工程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以及在科学研究基础上,针对具体设计问题开展的相关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次,书中剖析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文献、一线设计实践案例,全面展示了如何实现“科学研究 创新设计”这一范式,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实践的清晰路径。
內容簡介:
《人因工程研究理论与实践》详细介绍了人因工程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研究实践,以及创新应用的相关内容。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人因工程研究导论,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观察法、问卷法、实验法的研究与应用, 人体尺度研究,作业器具设计研究,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设计研究,以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细致深入、具备高度可操作性的人因工程科学研究体系。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工业设计、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对人因工程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学习。
目錄
第 1 篇 人因工程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第 1 章 人因工程研究导论 002
1.1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 003
1.1.1溯源以人为本的造物历史 003
1.1.2人因工程学发展的初级阶段 005
1.1.3科学人因工程学的发展 008
1.2人因工程研究范畴 010
1.2.1人因工程研究的类型 010
1.2.2人因工程研究的服务领域 011
1.3人因工程研究的动向与趋势 012
1.3.1研究新技术与途径 012
1.3.2应用的挑战与策略 017
1.3.3我国人因工程学发展的新动向 020
第 2 章 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 024
2.1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概述 024
2.1.1人因工程学研究的原则 024
2.1.2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特点 025
2.1.3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 025
2.2人因工程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026
2.2.1常用的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 026
2.2.2人因工程学研究步骤 027
课后练习 030
第 2 篇 人因工程科学研究实践
第 3 章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观察法 034
3.1观察法的抽样 034
3.1.1时间抽样 035
3.1.2情景抽样 035
3.2观察法的类型 036
3.2.1参与式观察和非参与式观察 036
3.2.2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037
3.2.3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040
3.2.4公开观察和隐蔽观察 041
3.3运用观察法的流程 041
3.3.1观察前的准备 041
3.3.2实施观察 042
3.3.3观察后的总结 042
3.4观察数据的分析 043
3.4.1数据简化 043
3.4.2观察者信度 044
3.5批判性思考观察研究 045
3.5.1观察者的影响 045
3.5.2观察者偏差 046
课后练习 047
第 4 章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问卷法 048
4.1问卷设计的信度与效度 048
4.1.1问卷设计的信度 049
4.1.2问卷设计的效度 050
4.2问卷的结构与设计流程 051
4.2.1问卷的结构 051
4.2.2问卷设计流程 055
4.3问卷设计的原则 056
4.3.1问卷措辞的原则 056
4.3.2问卷问题设计的原则 057
4.3.3问卷问题顺序的原则 059
4.4常见的问卷问题设计 061
课后练习 062
第 5 章 问卷数据分析案例 063
5.1量表类问卷数据分析 063
5.1.1样本背景信息分析 064
5.1.2问卷题项归类分析 064
5.1.3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064
5.1.4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068
5.1.5相关性分析 077
5.1.6研究假设检验分析 082
5.1.7差异性分析 084
5.2非量表类问卷数据分析 093
5.2.1分析思路 093
5.2.2统计描述分析 094
5.2.3差异性分析 096
5.2.4影响关系分析 097
课后练习 098
第 6 章 人因工程研究方法:实验法 100
6.1实验法的基本概念 100
6.1.1因素与水平 100
6.1.2水平结合 101
6.1.3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101
6.1.4简单效应 102
6.1.5处理效应 103
6.1.6实验组与控制组 103
6.1.7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 104
6.1.8混淆因素与控制变量 104
6.2变量类型及控制 104
6.2.1变量的分类 105
6.2.2自变量的操纵 106
6.2.3因变量的观察 107
6.2.4额外变量的控制 107
6.3实验设计的类型及原则 111
6.3.1单因素设计 111
6.3.2多因素设计 115
6.3.3被试间设计 116
6.3.4被试内设计 117
6.3.5混合设计 120
6.4人因工程实验研究流程 122
6.4.1提出问题 122
6.4.2建立假设 126
6.4.3实验设计 128
6.4.4实验准备 131
6.4.5准备实验材料 134
6.4.6实验实施 136
6.4.7记录原始数据 140
6.4.8数据分析 141
6.4.9总结研究结论 141
6.4.10撰写研究报告 142
课后练习 143
第 7 章 实验数据分析案例 145
7.1单因素随机实验数据分析 145
7.2单因素匹配组实验数据分析 145
7.3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实验数据分析 146
7.4双因素随机实验数据分析 146
7.5单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数据分析 152
7.6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数据分析 152
7.7双因素混合实验数据分析 153
7.8相关性研究数据分析 153
课后练习 154
第 3 篇 人因工程科学创新应用
第 8 章 人体尺度研究 158
8.1前沿研究 158
8.1.1航空航天领域 158
8.1.2神经人因学领域 159
8.2人体的测量与研究 160
8.2.1人体测量的相关概念 160
8.2.2人体测量的方法 161
8.2.3人体尺度与产品设计尺寸的关系 169
8.3人体尺度的设计研究案例 170
课后练习 175
第 9 章 作业器具设计研究 176
9.1前沿研究 176
9.1.1手部外骨骼装置设计研究 176
9.1.2触觉仿生设计研究 177
9.2手握式工具设计 178
9.2.1手握式工具设计原理 178
9.2.2手握式工具设计标准 183
9.2.3手持产品设计案例 185
9.3工作座椅设计 185
9.3.1工作座椅设计原理 185
9.3.2工作座椅设计标准 188
9.3.3座椅设计案例 191
课后练习 195
第 10 章 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设计研究 196
10.1前沿研究 196
10.1.1相关理论研究 196
10.1.2前沿设计实践 201
10.2作业环境与作业空间设计原理 203
10.2.1作业空间 203
10.2.2微气候环境 205
10.3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研究案例 208
10.3.1地铁客室空间研究 208
10.3.2电动车内部空间研究 208
课后练习 209
第 11 章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211
11.1前沿研究 211
11.1.1相关理论研究 211
11.1.2前沿设计实践 220
11.2人机交互基本原理 222
11.2.1用户体验 222
11.2.2交互设计 223
11.2.3信息架构 224
11.2.4 可用性 226
11.2.5用户旅程 230
11.2.6可访问性 231
11.3眼动交互界面设计 232
11.3.1眼动交互界面设计原理 232
11.3.2眼动交互界面设计范例:文本输入系统 233
11.4多通道交互界面设计 235
11.4.1多通道交互界面设计原理 235
11.4.2多通道交互界面研究范例:智能机械臂写字系统 237
11.5人机交互界面研究案例 239
11.5.1人机交互的目标:贴近人的认知习惯 240
11.5.2人机交互的设计建议:渐进式交互 241
课后练习 243
参考文献 244
內容試閱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造工具也经历了不断的进化,如人类的狩猎工具,从原始的木质长矛,经由金属长矛、弩箭,发展至当代的猎枪,这一过程彰显了人造工具功能上的不断优化与提升。回顾这一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将人的意识注入人造物之中,并带有明确目的性的创造活动,被称为“设计”,它构成了创造活动的核心。
回望人类造物历史的几个关键阶段,可以清晰地洞察人类造物追求的演变轨迹。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主要追求“从无到有”,即解决有无工具的问题;到了手工业时代,人类开始注重工具的功能;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功能的提升成为新的焦点;而在成熟工业时期,高效与易用性则备受推崇;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后工业时期,造物活动逐渐转向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这标志着人类造物追求的最高境界。
以上阶段体现了设计从产品到服务体验、从“有形”到“无形”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的多元系统性和“以人为本”的核心目标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评价优秀设计的标准,不仅体现在功能实现、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效率提升等物质与人的工效关系层面,还深刻体现在外观好看、舒适宜人、价值认同、环境友好等心理及社会价值层面。也就是说,好的设计需贴合人的心理认知过程,便于决策和操作,这就要求人造物品具有可视性和易理解性。人因工程正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旨在通过设计来满足人类需求、提高人类能力。在解决生理层面的问题时,人因工程学运用人体工学原理探究人在使用工具时的各种情况;在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时,它则借助脑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感知和认知机制。当前的人因工程学融合了这两个维度的研究方法, 专注于探索人机复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015 年,世界设计组织提出了工业设计的新定义:“设计是一种跨学科的专业,是提供新的价值及竞争优势的手段,是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创造性活动,旨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将更加聚焦于人的心理因素,这一趋势促使设计与决策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产生密切关联,进一步体现人因工程的学科交叉性与系统性特征。在此背景下,科学地构建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体系,并紧密融合设计实践,确保理论研究能够有效服务于设计实践,成为编撰本书的核心宗旨。
相较于其他同类教材,本书展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本书紧密贴合新工科、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精心构建了一个融合“科学研究 创新设计”的教材体系,强调人因工程作为一门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以及在科学研究基础上,针对具体设计问题开展的相关设计研究与实践。其次,书中剖析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文献、一线设计实践案例,全面展示了如何实现“科学研究 创新设计”这一范式,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从科学研究到创新实践的清晰路径。
《人因工程研究理论与实践》不仅展现了研发型创新设计范式,还充分考虑到使用对象的多元性,在数据分析、文献整理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及细致的操作性内容,即使是从未接触数据分析理论的读者,也可以毫无困难地理解数据分析的精髓,并掌握数据分析的技巧。本书整体设计确保了使用者可以摆脱既有知识、经验缺失的限制,而专注于对科学研究方法、思路的领悟,既是一本数据分析操作指南,更是一本人因科学研究集锦。
《人因工程研究理论与实践》在内容方面展现出独特性和创新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研发型创新设计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科交叉融合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能力将为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取得更大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本书提供立体化教学资源,包括 42 个 SPSS 数据分析案例源数据,3 个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案例源数据,以及教案、教学大纲、PPT 教学课件,读者可扫描右侧二维码获取。
配套资源
《人因工程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包含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王苗辉老师在人因工程理论和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大量成果,王苗辉老师完成了约28万字的编写工作。本书在成稿过程中得到了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林芳富和硕士研究生林韵嘉的辅助,在此向两位同学表示感谢。此外,本书还获得了华侨大学教材建设项目的支持。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中外专家学者的著作、教材和科研成果,部分案例选自公开发表的文献。在此,谨对各位作者和研究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向为本书出版提供大力支持的清华大学出版社致谢。
由于编者理论与实践水平有限,书中内容虽经多次修改,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4.1.1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