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不可持续的不平等:迈向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正义
》
售價:NT$
250.0

《
DK物理学百科(全彩)
》
售價:NT$
857.0

《
打造高可靠性组织:从个体正念到组织正念
》
售價:NT$
250.0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NT$
1428.0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NT$
509.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宋末元初天台人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音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宋末元初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特点,构建了语音系统,构拟了音值,揭示了语音演变规律。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音系属于读书音体系,该音系承袭自五代、北宋、南宋、金代以来递相传承的读书人的雅音系统。本书对于宋末元初汉语音韵、中古后期和近代前期汉语语音史、元代吴方言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關於作者: |
马君花,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北方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发表二十余篇论文,出版两部学术著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和省部级课题两项。
王博雅,文学硕士,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研究,发表三篇论文,合作出版一部著作。
|
目錄:
|
第一节《通鉴音注》概述 (1)
第二节《通鉴音注》 的特点及本书研究的内容 (8)
一注音材料的特点 (9)
二材料来源及研究内容17
第三节《通鉴音注》在汉语语音史上的研究价值(18)
第四节前人研究概况(20)
第五节研究方法(23)
一穷尽性的语料整理与分析(23)
二反切比较法(25 )
三归纳法(29)
四比勘互证法(29)
五方音参证法30
六又音研究法31
七层次分析法33
附录34
附录1胡三省墓志铭34
附录2新注资治通鉴序 (35)
附录3通鉴释文辩误后序 38
第二章被注字的分布情况40
一通摄40
二江摄(41)
三止摄(42)
四遇摄(43)
五蟹摄(44)
六臻摄45
七山摄(47)
八效摄(49)
九果摄(50)
十假摄(51)
十一宕摄(51)
十二梗摄(52)
十三曾摄(53)
十四流摄(54)
十五深摄 (55)
十六咸摄55
第三章<通鉴音注》 声母系统(58)
一唇音(59)
二重唇音(59)
二轻唇音67
第二节舌音75
一舌头音(75)
二舌上音(81)
第三节齿音 (87)
一齿头音(88)
二正齿音(97)
第四节舌音与齿 音混注问题(106)
一知照合流(106)
二知照归精(118)
三端组与知章庄精组诸声母混注的问题(131)
四舌上音、正齿音的演变特点(138)
第五节牙喉音(139)
一牙音140
二喉音 (147)
三 牙喉音混注的问题(154)
四牙喉音与唇舌齿音混注现象(165)
第六节半舌音与半齿音(176)
一半舌音(176)
二半齿音(181)
第七节同部位塞音、塞擦音与鼻音声母混注的讨论( 189)
第八节《通鉴音注》声母系统的特点及音值构拟 (191)
一声母系统的特点(191)
二声母的音值192
第四章《通鉴音注》 韵母系统(194)
第一节 - 尾韵的演变( 195)
一东锺部( 195)
二江阳部( 198)
三庚青部(201 )
四-n尾韵和-o尾韵的混注现象(207)
第二节-n尾韵的演变(207)
一真文部(207 )
二寒仙部(212)
三-m尾韵与-n尾韵的混注现象(221)
四阳声韵和阴声韵的混注现象 (222)
第三节-m尾韵的演变(223 )
一侵寻部223
二覃盐部(225)
第四节阴声韵(一)(232)
一齐微部(232)
二支思部(245 )
三皆来部( 258)
四止蟹合流(265 )
第五节阴声韵 (二)(266)
一歌戈部266
二家麻部(270)
三车遮部279
四鱼模部282
五尤侯部(287 )
六萧豪部(290 )
第六节人声韵(295 )
一屋烛部297
二药觉部(300)
三质物部(302 )
四薛月部(304)
五陌职部(308)
六缉入部(311)
七葉帖部(312)
八《通鉴音注》入声韵的演变 (315)
第七节《通鉴音注》韵母系统的特点及其音值构拟(323)
一主元音问题(323)
二介音问题(325)
三关于阳声韵尾的问题 (325 )
四唇音字的开合问题
《通鉴音注》韵母系统的特点 (327)
六《通鉴音注》音系韵母表 (329)
第五章《通鉴音注》 声调系统(331 )
第一节《通鉴音注》声调的考察方法(332 )
一 胡三省的声调观念(332)
二研究《通鉴音注》声调系统的方法(335 )
三《广的》四声系统在 <通鉴音注》中的反映 (337)
第二节《通鉴音注》声调演变的几个问题(337)
一关于全浊 上声变去声的探讨(337)
二关于平分阴阳的探讨( 344)
三关于入声字的演变方向的探讨(345)
第三节《通鉴音注》 的四声八调系统(347)
四声八调的理论依据(347)
二《通鉴音注》四声分阴阳的讨论 (351)
第六章《通鉴音注》 音系性质
第一节《通鉴音注》音切的性质 (354)
第二节《通鉴音注》与《蒙古字韵》《中原音韵》音系的异同 ( 356 )
一声母系统的比较 (359)
二韵母系统的比较 (365)
三声调系统的比较 (375)
第三节《通鉴音注》 与宋元时期其他文献语音特点的异同 (377)
一与南宋等韵图《皇极经世解起数诀》音系的比较 (377)
二与同时代北方词人白朴词曲韵部的比较 (378)
三与元代吴方言音系的比较 (380)第四节《通鉴音注》 音系的语音基础 (382)
第七章《通鉴音注》同音字表(385)
附论(432)
附论1《通鉴音注》重纽问题研究(432)
附论2《通鉴音注》特殊音切的韵母关系研究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