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没有明天的我们,在昨天相恋
》
售價:NT$
218.0

《
流动的白银(一部由白银打开的人类文明发展史)
》
售價:NT$
296.0

《
饮食的谬误:别让那些流行饮食法害了你
》
售價:NT$
296.0

《
三千年系列:文治三千年+武治三千年+兵器三千年
》
售價:NT$
915.0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NT$
347.0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长篇纪实文学《不朽》,是著名作家季宇先生的最新力作。作品着重展现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抵御侵略、开发宝岛的历史传奇。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刘铭传临危受命前往台湾,带领军民,英勇抗击法军侵略。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认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决定建省,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他不负使命,在台六年,呕心沥血,为台湾的发展和近代化建设立下不朽功勋。本书采用大量史料和国内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从台湾与大陆不可分隔的历史沿革上,从国家统一的高度以及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高度来诠释人物和历史事件,凸显两岸血脉相连的事实,以及刘铭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将领对国家和民族做出的重大贡献,并从世界和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准确定位刘铭传保台建台的历史功绩,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
關於作者: |
季宇,文学创作一级,曾任安徽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群山呼啸》《新安家族》《王朝的余晖》《共和,1911》等,小说集《最后的电波》《当铺》《金斗街八号》《王朝爱情》《猎头》等。长篇小说《新安家族》被译为德文出版。中、短篇小说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收获》《上海文学》《钟山》《十月》等刊发表,并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选刊选载。另有影视作品多部。49集电视连续剧《新安家族》曾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星光奖、《人民文学》奖、长江文艺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安徽省社科文艺奖等。
|
目錄:
|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山雨欲来
第二章 龙性难驯
第三章 时势造英雄
第四章 大风起兮
第五章 与时间赛跑
第六章 血染山川
第七章 黑云压城
第八章 非常恶战
第九章 苦苦相持
第十章 惟事事求实
第十一章 百年陈案
第十二章 新的使命
第十三章 公心为上
第十四章 白手起家
第十五章 重中之重
第十六章 甩开膀子干
第十七章 劝君切莫去抬郎
第十八章 多事之秋
第十九章 天灾人祸
第二十章 铁路攻略
第二十一章 艰难开拓
第二十二章 不祥的征兆
第二十三章 呕血六载功不就
尾声
附录
参考书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公元1884年,清光绪十年,旧历甲申。
这一年的夏天,对于刘铭传来说,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时刻。这个时刻,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他个人,都至关重要。
刘铭传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地是合肥西乡(今肥西县)大潜山西北四房郢村。这里离大潜山约八里路,地处肥西、六安两县交界处。《刘氏宗谱》记载,刘家先祖原是江西进贤县紫溪村人,明初为避战乱迁至合肥西乡,并定居大潜山下。
刘铭传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父刘惠,母周氏,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六,幼时因出天花,脸上留下麻点,故有“六麻子”的绰号。刘铭传生性豪放,桀骜不驯,年轻时贩过私盐,后在家乡办过团练,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史料记载,他身材短小精悍,钟声铁面,雄侠威棱。
刘铭传幼时,家中尚有数十亩薄田,丰年尚足温饱。据乡人回忆,六麻子自幼天性顽劣,不爱读书,喜打仗游戏,时常扮演大帅,领着一帮小屁孩排兵布阵,相互厮杀。许多年后,当他成为威风八面的统兵大员后,有人便说,三岁看大,这伢从小就是一个将才。
不幸的是,十一岁那年,刘铭传的父亲病故,家道中落。此后兄弟分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辍学后,为了生计,他干起贩卖私盐的买卖。那段日子,刘铭传行走江湖,结交了一些患难兄弟,过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十六岁那年,刘铭传娶六安程氏为妻。程氏比刘铭传年长六岁,勤俭贤淑,持家有方,刘铭传对其十分敬重。乡间传说,一天晚上,刘铭传睡觉梦见老虎,醒来后出了一身冷汗,从此立下宏愿,决心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有一天,他登上大潜山,举目四望,仰天而啸,撂下了那句掷地有声的豪言:“生不爵,死不谥,非夫也!”这句话成了他的座右铭,也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咸丰年间,天下大乱。太平军克庐州,盗匪蜂起。各地纷纷办起团练,结寨自保。当地某豪绅借办团练之名,四处盘剥,祸害乡里。一日,此人来刘家索款,刘母拿不出,便遭其责骂侮辱。此时,刘铭传的大哥、三哥已经去世,另外几个哥哥因为惧怕,敢怒不敢言。刘铭传回来后,听母哭诉其状,勃然怒曰:
“敢辱吾母者,是可忍,孰不可忍!”
说罢,追上豪绅,要讨回公道。豪绅笑曰:“孺子何能,安敢挡吾哉?”可他话音未落,刘铭传已上前夺刀在手,将土豪砍下马来。随从见状大骇,一哄而散。刘铭传这时跃身上马,拍马冲入村中,高呼:“此人欺侮乡里,吾已杀之!愿保乡里者,随吾来!”
在他的号召下,从者云集。很快数百人围聚而至,共推刘铭传为头领。此后,他率众在旱庄扎下营寨,成了一方团练首领。
这一年,刘铭传刚满十八岁。
太平军兴以来,各地纷纷办起团练。但团练有官团和民团之分。官团经过官府批准,称为“奉示团练”。而民团则是自发组成,因无官方信印,筹饷较为困难。为此,刘铭传绞尽脑汁,四处索要,就连自己的亲舅家也不放过。
当地有一个郭姓大户,兄弟二人因常被刘铭传索要团饷,便密谋要除掉他。一日清晨,郭氏兄弟带人埋伏于一处山口。此处乃刘铭传每日必经之地。他们架起土炮,做好了准备,不一会儿,他们看见刘铭传带着队伍过来了,便瞄准放了一炮。轰隆一声巨响,硝烟弥漫。郭氏兄弟弹冠相庆,以为刘铭传必死无疑。谁知硝烟散去后,刘铭传居然从烟尘中站了起来。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灰头土脸地朝他们走来。郭氏兄弟被吓坏了,浑身发抖,连忙跪地求饶。刘铭传走到他们面前,不愠不怒,只淡淡问了一句:
“钱粮呢?”
郭氏兄弟吓得哪敢二话,连声承诺绝不拖延。
就这样,刘铭传治服了郭氏兄弟,乡里其他富户也都老实起来。不过,刘铭传虽然四处索饷,但对象主要是富人,不找穷苦人家。相反,他还严禁部下滋扰乡里,并规定“三不准”,即不准杀人放火、不准抢劫掳掠、不准奸淫妇女,违者定斩不饶。因而其得到乡亲们的拥戴。每有战事,民众都会踊跃支持,从而使圩堡立于不败之地。
合肥,古称庐州,位于江淮之间,居皖之中,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咸丰年间,庐州一带战乱不断,太平军、捻军和官兵为了争夺这里,多次发生激战。庐州两克、三河大捷,太平军投入重兵,战况均极为惨烈。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庐州团练的日子并不好过。太平军定都南京,如日中天,为了寻找出路,合肥西乡众团练一度想投靠太平军。可当他们聚会商讨时,一阵狂风刮断了旗杆,众人大惊失声。此时,有人说此乃不祥之兆,投靠太平军断不可行。
说这话的人是刘铭传的私塾先生刘盛藻。他年长刘铭传八岁,论辈分却是刘铭传的族侄。此人“少读书,不求仕进”,但见识颇广,后随刘铭传加入淮军,官至直隶按察使。他的一席话惊醒众人,于是投靠太平军之议遂罢。
转眼几年过去,刘铭传团练于大潜山一带渐渐站稳了脚跟。因为他的队伍多以刘姓子弟为主,故被称作“刘家子弟兵”。当时,合肥西乡团练中,以“三山”最为有名。所谓“三山”,即周公山、大潜山、紫蓬山。当地方圆百里,圩堡林立,群雄啸聚。其中势力较大的有:张树声、张树珊兄弟筑堡于周公山下的殷家畈,刘铭传筑堡于大潜山北,董凤高筑堡于大潜山南,唐定奎、唐殿魁兄弟筑堡于大潜山西南,周盛华及周盛波、周盛传兄弟筑堡于紫蓬山北,解先亮、叶志超等筑堡于紫蓬山南,周世臣筑堡于紫蓬山东北。他们以“三山”为中心,以地域、宗族和血缘为纽带,父死子承,兄死弟及,盘根错节,极为凶悍,就连陈玉成、李秀成这样的名将也领教过他们的厉害,告诫手下“勿犯三山”。
咸丰六年(1856年),江淮大旱,赤地千里。金桥镇吴姓大户囤积居奇,为富不仁,刘铭传一怒之下,带人哄抢了吴家粮食,还将吴家当铺付之一炬。吴家告至官府,合肥县下令缉拿,刘铭传东躲西藏,后来,不得不投靠六安举人李元华的团练,受其庇护才得以摆平了官司。但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家中的房屋被烧,母亲也惊惧而亡,有史料称其“家焚母故,悲愤交集”。
为此,刘铭传衔恨于合肥知县英翰。不久,太平军克庐州,英翰逃往旱庄寻求庇护,但刘铭传闭门不纳。事后,英翰告刘反叛,六安知州邹笥派人将刘缉捕到案,按律当处死。这是刘铭传的至暗时刻。但幸运的是,邹笥动了恻隐之心。他认为刘铭传是一条好汉,“伟才难豁”,而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杀之可惜,加上李元华此时也在多方奔走,为刘开脱,于是便有了保全之心。他对刘铭传说:“倘本官将你开释,可愿将功折罪?”
刘答:“愿。”
邹笥又说:“如食言当加罪。”
刘曰:“愿罚。”
“善!”
邹笥遂令将刘铭传开释,并设宴款待,席间对其激励开导,要他尽忠朝廷,为国分忧,负起保境安民之责。
刘铭传一一应承。
应该说,邹笥算是一位开明的官员,刘铭传遇到他也是命不该绝。回去后,他果然兑现诺言。由于母亡家毁,他索性将家眷搬至旱庄圩堡,重召旧部,整顿队伍。此后两年间,他率部转战六安、庐州一带,配合官军,攻克六安,并在金桥阻击太平军,立下战功,先后升任千总、都司,官至四品。
然而,这一切仅仅是开始。对于刘铭传来说,他的好戏、大戏还在后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