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NT$
347.0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NT$
458.0

《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售價:NT$
286.0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NT$
1270.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NT$
1273.0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NT$
306.0

《
大国谍影
》
售價:NT$
449.0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NT$
230.0
|
關於作者: |
楚仁君,安徽寿县人,文化工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小小说月刊》《安徽文学》《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等国内报刊,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选载,有部分作品入选年度各类文集并获奖,已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出版散文随笔作品集《古城时光》《在古城安放灵魂》、历史文化研究专著《典藏寿春》《文润寿春》等5部。
|
目錄:
|
目 录
咫尺应须论万里(序)
— 楚仁君小小说集《芍陂漩流》作品简析
李 云 / 001
牛筋头 / 001
六舅的草堆 / 003
九爷 / 008
水爷 / 015
老鬼 / 023
分赃 / 027
柳条马 / 055
这是我 / 071
给领导提个小意见 / 075
撒气碗 / 079
借烟 / 084
广播 / 088
走城 / 092
原来的包子 / 094
犟爷 / 097
6 点之前 / 099
我有五个兵 / 103
抢饭吃才香 / 108
麻袋里的酒 / 117
毒杀 / 121
三块钱的事儿 / 125
鬼婆婆 / 129
周娘 / 134
小气的田埂 / 142
怪诞的乡村 / 146
三克油 / 149
逆行 / 154
路口 / 156
五魁首 / 158
散放的小兔子 / 161
争辩 / 165
三眼井 / 166
问题大了 / 170
改名 / 172
饭局 / 177
话没说完 / 181
明秀 / 183
杀猪李 / 188
以前不是这样 / 193
花碗 / 197
聪明的鱼 / 201
碎心 / 20
|
內容試閱:
|
芍陂漩流》:微型视角下的人生百态
在当代文学的版图中,微型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楚仁君以一部《芍陂漩流》,为我们呈现了微型小说的别样精彩。
书中所收录的故事,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为深厚创作土壤。作者巧妙运用 “微、新、密、奇” 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寿县这一特定文化区域的自然风貌、民俗风情、礼仪规范、社会风气以及文化艺术等诸多方面,细腻且生动地描摹出来。在这片文学天地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跃然纸上,他们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人生百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这些小人物,我们看到的是普通人的命运与社会历史的紧密交织,感受到的是他们在时代洪流中追求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好的小说往往是对人性与生活的深度探索和表达,楚仁君在《芍陂漩流》中进行了多方位的大胆尝试。微型小说的特性决定了它虽篇幅短小,却要具备极强的故事性与紧凑的节奏,在有限的文字间传达深刻要义,这无疑对创作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楚仁君凭借着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出色的情节架构能力,成功地驾驭了这一文学体裁。
长期扎根于寿县生活与工作的楚仁君,其创作素材大多源自当地,或为亲身经历的感悟,或来自采风时的听闻。他将这些素材精心雕琢,通过描述人物的不同际遇、悲欢情感与人生变化,为我们展现出寿县的众生相。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成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以小见大,深刻地反映出人物的内在精神,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身对生活、对人性的深刻思索。就像在《六舅的草堆》中,堆草堆这一技艺不仅仅是六舅的专长,更是他寻求自我价值、渴望被认可的一种方式。当有一天他失去了堆出像样草堆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作者借此深刻地表达了人对被认可的需求,这是支撑一个人生活下去的重要支柱。书中其他作品也从不同角度,抒发着作者对生活、对人性的多元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大量方言俚语、歇后语的巧妙运用,为整部小说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让书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深刻。像《牛筋头》中的七舅、《九爷》中的九爷、《老鬼》中的老鬼等人物,正是因为这些方言的点缀,才显得如此真实可感,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芍陂漩流》中的部分作品早已在《小小说月刊》《安徽文学》《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等国内知名报刊上发表,并且多篇作品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选载,还有部分作品入选年度各类文集并获奖。这些成绩无疑是对楚仁君创作实力的肯定,也让《芍陂漩流》这部小说集在当代微型小说领域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它不仅是对寿县地域文化的一次深情书写,更是对人性、对生活的一次深刻探寻,或将为读者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学体验。
撒气碗
男人又发火了。
“哐唧,哗啦 ”“哐唧,哗啦 ”……
一阵尖锐的瓷器破裂声从庄西头的草屋里传来,像打雷一 样,撞击着村人的耳膜。
男人像一头狂怒的大牯牛,睁着血红的眼睛,嘴里骂骂咧咧,挥动手里的钉锤,三下两下就把锅屋里的吃饭碗砸个稀巴烂。灶台上、菜柜里的碗碟,顷刻间变成一堆碎片,闪着白花花的光。
男人似乎还不解气,梗着脖子,朝堂屋方向吼道:“吃、吃、吃,叫你吃个屁! ”言罢,狠狠地跺了一下脚,又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女人没有露面,在屋里嚷道:“你砸吧,够种把我也砸了。” 随后,传来女人呜呜的哭声。
听到哭声,男人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耷耷地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就像掉进夜壶里的蛐蛐儿一样,再也不吭声了。
男人是村小学的教师,得闲的时候喜欢打麻将,一打牌就忘了时间,连天加夜地连轴转,最长的一次,连打三天三夜没下桌。
男人打起麻将来,连家也不顾。时间一长,女人难免唠叨几句气话,数落一通。男人打牌输得多,赢得少,本来就烦躁,回家来听女人这么一叨咕,心里更加乱糟糟的。
打人不打脸。女人每次一提到打麻将的事,男人就像秃子忌讳头上的秃疤一样,最怕人家揭他的短。女人一说他,他就发火,一发火就砸东西出气。
女人眼睛不好,怕光,眼里像破膛的蜡烛那样,一年到头泪流不止。女人生得瘦弱、娇小,一副病歪歪的样子,吵架、打架根本不是男人的对手。
男人不捏女人这个软柿子,每次一发火,也不打女人,专砸东西。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玩意,一日三餐离不开的吃饭碗成了男人宣泄的对象。这火一上来,他就想砸碗。
头一次生气砸碗,正赶上吃晚饭时间,男人看到一屋子的碎碗片,后悔没留下一只吃饭碗。天无绝人之路,男人从水缸里拿过舀水的葫芦瓢,盛上女人早就烧好的稀饭,蹲在灶台边呼噜呼噜地吃起来。孩子们饿了,也学着男人的样子,轮流用瓢对付着吃了晚饭。女人一口饭没吃,躲在屋里,只呜呜地哭。
第二天一早,男人挎着竹篮,从供销社买回一大摞碗。路上碰到庄上人,庄上人问他:“这不年不节的,你买这些碗干什么? ”
男人笑笑,掩饰道:“小孩子不中用,刷碗时把碗都打碎了。”
渐渐地,庄上人都知道男人的这个癖好——一生气就砸碗。一看见男人买碗,庄上人就知道,男人又和女人吵架了。庄上人就问他:“小孩子不中用,这回碗又打碎了? ”
男人并不生气,只讪讪地笑,一句话也不说。
这年秋天,女人的眼睛痛得厉害,男人陪她到公社卫生院检查。大夫看过之后,摇摇头说:“你这是青光眼,以现在的技术和手段,没法治了…… ”
男人蒙了,呆呆地盯着大夫看了半天。看见大夫脸上不容置疑的神情,男人像得了软骨病一样,一屁股瘫在地上,低着头,双手狠狠地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懊悔得直想砸东西,只是卫生院里没有像碗一样可砸的物什。
这以后,女人的视力越来越差,最后竟什么也看不见了,只剩下一点微弱的光感。女人躲在屋里,成天呜呜地哭。男人被哭得心烦意乱,忍不住朝女人吼道:“就知道哭,哭能管个屁用? ”
女人这时不知哪来的勇气,顶撞道:“ 都怪你,有时间打麻将,没工夫陪我去看眼。我眼睛瞎了,都耽误在你手里。”
这话把男人惹火了,他像兔子一样蹦起多高,几步蹿进锅 屋里,挥起钉锤,照着吃饭碗就是一通狠砸。“哐唧,哗啦 ”“哐唧,哗啦 ”……尖锐的瓷器破裂声,再一次在村庄上空回响起来。
女人循着声音摸过来,疯了一样地撕扯着男人的衣服,一边撕,一边叫:“你砸吧,你砸呀,有本事把我也砸死算了,反正我是一个废人,什么都不怕了…… ”
男人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任凭女人撕着、扯着,脸痛苦地扭曲着。只是他这一表情,女人再也看不见了。
女人眼睛瞎了,什么也做不了,成了一个活死人。以前由女人承担的活计,现在全部由男人揽下了。不揽不行啊,其他的都好说,这饭总得吃吧。
男人彻底告别了过去“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清闲日子,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不停地忙活着,很少有时间再去“来两圈”了。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着。男人和女人似乎都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少了吵架声,也少了“哐唧,哗啦”的砸碗声。
这一天,男人闷声不响地拉着女人的手说:“跟我来。”女人疑惑地跟着男人,来到堆杂物的披厦里。
“你摸摸,这是什么? ”男人牵着女人的手,把她的手放到一堆东西上。
“呀,是碗。”女人好奇地问,“ 哪来这么多碗呀? ”
男人说:“我买的,从供销社买回了几百只碗,这一屋子都是碗。”
女人的手在碗堆上摩挲着,责怪道:“你疯了,又不娶媳妇办喜事,买那么多碗干什么? 真不会过日子…… ”
男人捏了一下女人的手,说:“等哪天你眼睛好了,我一只 一只地砸给你看,我喜欢听这砸碗的声音…… ”
女人笑笑,眼前似乎闪出一丝白花花的光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