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央地之间:转移支付的政治及其他(财政政治学视界论丛)

書城自編碼: 4083338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經濟學理論
作者: 王瑞民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47620595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47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汉晋士大夫结党交游研究 》

售價:NT$ 296.0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考古何以可能?——考古学理论的对话 》

售價:NT$ 449.0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大学问·昌明国粹:柳诒徵及其弟子之学术 》

售價:NT$ 454.0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好天气(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黄雀记》后历时11年长篇新作) 》

售價:NT$ 403.0
有兽焉.10
《 有兽焉.10 》

售價:NT$ 305.0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人文传统一(“人文传统”系列丛书第七版,人文传统1:史前时期—中世纪,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

售價:NT$ 653.0
西瓜船
《 西瓜船 》

售價:NT$ 255.0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轻松阅读: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

售價:NT$ 305.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474
《反脆弱》
+

NT$ 337
《期权:开启奇迹之门》
+

NT$ 296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新结构经济学国际实践手册 新结构经济学》
+

NT$ 647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九版)》
+

NT$ 1010
《政治经济学概论(120年珍藏本)》
+

NT$ 398
《宏观经济与周期波动》
編輯推薦:
? 以政府间转移支付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央地财政关系。
? 结合历史回顾与现实数据,权威解读财政体制核心。
? 多维度实证研究,探讨地方财政与政治因素的互动关系。
? 为完善财政体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助力财政政策优化。
內容簡介:
财税是国家的生命线。政府间转移支付是财政体制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是理解分税制改革后中央
地方关系以及地方政府行为乃至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把钥匙。本书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央地
关系与政府间补助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分税制以来的转移支付体系组成、政府间纵向财力不平
衡、地区间横向财力不平衡状况以及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测算,并从自有财力与政治关
联视角,探讨地方自有财力与一把手的政治关联将如何影响其所在地获得的转移支付,并利用省、地
两级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關於作者:
王瑞民,经济学博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住房和土地政策、公共财政、城镇化。在China & World Economy、《比较》《世界经济》《管理世界》《国际经济评论》等国内外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撰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参五十余篇,产生了一定的学术与政策影响力。
目錄
目 录

自序一个青年智库学者的朴素转身
——从“赏金猎人”到“研究主人” …… 1

上篇 央地之间: 转移支付的政治
第一章 央地之间的一把钥匙………………… 3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间补助”………… 7
第一节 计划经济内生的高度集中的央地关系…… 8
第二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间补助”…… 16
第三章 财政承包制下地方对中央的“补助”……… 18
第一节 “分灶吃饭”格局的形成……… 18
第二节 地方对中央的“政府间补助”…………22
第四章 分税制与现代转移支付体系 …………26
第一节 分税制及其实施……… 26
第二节 分税制与土地财政…… 31
第三节 现代转移支付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35
第五章 转移支付的理由:财政集权中的财力失衡……… 44
第一节 纵向财力失衡及测算……… 44
第二节 横向财力失衡及测算…… 53
第六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 58
第一节 测算背景与意义…… 58
第二节 数据、县级财力界定与自有财力差距…… 62

第三节 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 68
第四节 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地方预算软约束…… 82
本章小结…… 85
本章附录……… 87

第七章 转移支付分配机制:自有财力与政治关联视角……… 89
第一节 政治关联与转移支付:基于文献的评述……… 91
第二节 数据………… 94
第三节 模型设定………… 94
第四节 省级数据实证结果……… 96
第五节 地级市数据实证结果……… 105
本章小结……… 114
第八章 转移支付的政治……… 115
下篇 央地之间: 转移支付之外
第九章 营改增与央地关系再调整…… 125
第一节 营业税与营改增………… 126
第二节 营改增的经济影响……… 128
第三节 营改增对央地关系的冲击……… 130
第四节 国地税合并与央地关系再调整……… 131
第十章 土地财政的挑战与转型………… 133
第一节 土地财政的形成及其历史条件……… 133
第二节 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不断攀升……… 135
第三节 “土地财政”累积的矛盾在当前规模上日益凸显……… 137
第四节 “土地财政”的转型探讨:房地产税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 142
第五节 “土地财政”转型的一个渐进式整体解决方案…… 145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其化解……… 149
第一节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产生机制……… 150
第二节 中央防范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脉络…… 160
第三节 隐性债务风险将导致政府应对公共风险的能力弱化……… 166
第四节 隐性债务风险与融资平台转型:广东案例……… 169
第五节 地方债务管理与危机救助: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174
第六节 余论:防风险考量下积极财政政策的限度……… 181
第十二章 国家信用与住房金融化的钟摆……… 184
第一节 大萧条与美国住房金融化“起摆”:注入国家信用降低住房金融成本………… 184
第二节 美国住房金融化“过摆”:次贷的资产证券化与国家信用透支………… 188
第三节 中美住房金融化“钟摆”的初步比较…… 192
第四节 政策讨论与启示………… 198
致谢 ………… 201

主编后记

………………………………………………………………………… 205
內容試閱
自序:一个青年智库学者的朴素转身
——从“赏金猎人”到“研究主人”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 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2019年9月,我正式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工作,结缘则 要更早。兜兜转转,竟已十年,这是一个“赏金猎人”朴素转身成长为“研究主人” 的故事。
一、 结缘:“这是我理想中的工作”
2014年3月,我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学金,进入中心农村部跟随刘守英研究 员实习。可能由于文字功底还不错,加上比较勤快,兴趣爱好能和同事打成一片, 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实习生中参与程度最深者。中心政策研究的特点是问题导 向,真正为摸清情况以资实地应用而调查写作,比较朴实接地气。这与我在人大汉青(即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接触到的大量酷炫模型很不 同,发表和方法导向容易使人迷失在模型的汪洋大海中,而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真实世界,问题导向,才是我的出路。在中心农村部实习的两年中,走了大半 个中国,极大地增长了见识,也收获了十几篇沉甸甸的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进入中心之前的生活一直比较奔波。除了每学期七八门 课的学业外,为了能有更宽裕的生活,开过淘宝店、卖过旧书、当过驾校代理、给出 版社编过书、给不少老师当过研究助理,一年挣个5万~10万元问题不大,在学生 里算个“小土豪”,可以没来由地经常请人吃饭。到中心农村部实习后,我发现只要好好写报告,一年挣10万元问题也不大,与自己的主业相互促进且更舒服,于 是就把“多种经营”砍掉了,避免时间的过度分散与无端浪费。
一份工作,既能够使自己增长知识和本领,又能让自己获得体面的收入,我意 识到“这是我理想中的工作”。因此,也更加笃定地付出。
二、 出走:成为一名“赏金猎人”
很多时候,“有心栽花花不开”是生活的常态。2017年,临近博士毕业时,中心 突然不招应届生了,加之刘守英老师也离开中心到中国人民大学当教授,我想我 要与中心失之交臂了,有些怅然若失。
当时,我有一个大概率保底的工作,即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当老师,这也是刘 守英老师帮我争取的。“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找工作只找了发改委宏观院(即国 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央行研究局(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2017年1月底,宏观院要了我,且要求很快签约。考虑到宏观院还不错,就答应 了。实际上,当时我还在(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市场与价
格研究所实习,但当时与各位领导、同事接触较为有限,做的工作也很少。直到 2017年6月,所里要举办一个国际会议,我才忙碌起来。其实,这时候我已经确信 我不会来中心了,但我希望用一次付出,感恩中心三年来带给我的成长,连续熬 夜,尽力把这次会办好。
2017年7月,正式入职宏观院经济研究所。宏观院人比较多,加上所与所,乃 至所与院都是平级的,所以机制也比较活,不坐班。平时的工作是双向选择,实行 课题组长负责制,其他人则根据自己的实力,成为“赏金猎人”。谁比较能干、谁比 较靠谱,工价就高一些。
在年轻人里,我做“政策研究”的经历算是比较丰富的,上手也快,因此找我的 人不少,除了经济所的一些课题,我还广泛参加了(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 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财科院(即中国财政科学研 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外部单位的课题,来自课题的写作收入还比较可观,算得 上一名还不错的“赏金猎人”。但给人干不如自己干,我开始尝试承接一些外部课 题,2018年年底揽到中规院(即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个国土空间规划课
题的专题,金额30万。
可以说,在宏观院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提高收入、快速奔小康来开展的。那时的我,一直秉信收入即是市场价值的体现,小康之后才能施 展手脚。事实上,这种做法与宏观院的体制也是激励相容的。
三、 归来:还迷糊着
2019年4月,我参加了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的招聘考试,并于9月正式到所里 上班。归来后很亲切,有欣喜。但也不得不承认,刚来所里的一年,由于激励机制 变化与收入冲击,我有些迷迷糊糊。
虽然都是做咨询研究的事业单位,但中心“公”的成分更高一些。青年研究人 员的收入主要来自工资收入,课题收入作为绩效的一部分纳入工资。
这无疑给我带来了明显的收入冲击。加之从宏观院出走时代价不菲,里外里 一下子少不少钱。2019年中心的职称评定也未能如期举行,内心有些苦闷,夜深 人静时也难免慨叹时运不济。
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有些迷迷糊糊。领导交办的,当然也都会去写,但是因为 没有了及时的赏金激励,写得不带劲,加上任务繁多,质量上也多是以能交差为 准。这是因为“赏金猎人”的心态尚未转变,没有“赏金”就干不动,“赏金”不高就 犯迷糊。
但从深层次来讲,人的困境多来自把自己摆太高,下不来。沉浸在自我营造 的迷梦中,不愿醒来。只有等别人来要求、来“请”,才动一动。特别是为中央决策 咨询服务,更是觉得连点稿费都不给,也未免太不尊重人才和劳动了,所以也几乎 没有主动写调研报告。
四、 醒了:用力吧!
2021年3月,父亲溘然离开,成为到目前为止我人生中最大的打击。我为自 己没有尽到为人儿女的责任、照顾好父亲而长久自责,陷入深深的悔与恨中。在 日复一日的痛苦中,我也开始醒悟。这样迷迷糊糊的日子不能再继续了,我要如 何发展,如何在中心“立住”?
用力吧! 写报告吧。 正好在此时,邓郁松老师提醒我和三元,要一个季度写一篇调研报告,邵挺老
师也提醒我不要托大。我先从之前撰写的课题报告入手,将其改写为调研报告, 并尝试在外面也发一下,先露个脸。平时有些小的思考,就写成两三千字的豆腐块文章,在中心的《经济要参》发一下,作为一种写作训练。 我很快发现,写出来的报告是有人读的。我就租房券问题写了 一篇调研报
告,一篇“白头”①,后者获得了中央领导批示。有些报告中央领导虽未批示,但给 其他不少具体部门的人也带来了有益参考。相关部委、《经济日报》社等机构的人 士陆续联系我,这给了我很大激励,让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能够为公 共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写作与反馈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得益于此,我2021年写了十多篇调研报告、择要、“白头”,在《经济要参》等杂 志发表文章十余篇,成果在中心年轻人里还算比较突出。
五、 加力:从“赏金猎人”到“研究主人”
写多了,我越来越觉得,应激性用力只是一个初级阶段,需要主动加力,完成 从“赏金猎人”到“研究主人”的朴素转身。
在“赏金猎人”阶段,被动卖力,只是研究的一般参与者,拿赏金,做任务。其 快乐来自拿到赏金时的满足感,但“赏金”是分散的,难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发 力不集中,很难形成研究的积累。人都是容易小富即安的,特别是在穷的时候。 来得过快的“赏金”,不久便能吞噬从长计议的决心和意志。
到“研究主人”阶段,主动加力,真正成为研究的推动者,需要琢磨、思考哪些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而不是仅仅考虑哪些是有“赏金”的研究;需要发挥“企业 家精神”,带着萌生出的使命感去工作。其中的快乐来自能够为中国公共政策进 步加一把力的成就感,也来自形成自己的研究积累上一个台阶后那种豁然开朗的 清爽感。
中心最大的优势是平台,只有把研究做好,真正在特定领域学懂弄通,才能让 个人才华与中心平台相得益彰,才能实现中心利益、所里利益、个人利益在更高的 层次上更根本地统一。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不再满足于多写个三五篇报告,而是根据研究需要,想办 法抓紧时间做事,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干,投入精力、投入时间,必要时也投入金钱。 除了完成中心和所里交办的任务外,围绕房地产和土地制度领域琢磨还有哪些重 要的问题没有搞清楚。自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自己加紧写,如居民住房虚拟租金的估“实”问题;认为有一定意义的问题找合作者来一起写,为合作者提供基本 的思路和提纲,分工或由合作者撰写初稿,我来讨论修改,如目前正在进行的《新 加坡“白地”制度》,为避免缺乏实感而导致写作上的硬伤,还通过2019年出访新 加坡时结识的友人,找到那边的“白地”专家,进行远程交流、请教。
为让合作者能够尽最大努力把问题弄清楚、写清楚,主动提出所有类似合作 成果均由合作者署名第一作者、我署名第二作者,合作者如果不是中心的,内部发 表时我按照中心规定署名第一作者,对外发表时则由合作者署名第一作者。如果 合作者是在校学生,还看不到合作的前景,我会利用自己的收入为其提供必要的 补贴。通过这样一种机制,除了自己用力外,可以比较好地调动他人的积极性,组 织、动员力量一起开展研究、集中发力,这些研究成果也将成为我整个研究体系中 的有机模块。每年围绕10个领域内的小议题进行“小题大做”,写成5000字的调
研报告,一年就是5万字,五年下来就是25万字,基本上这个领域的大小问题就都
研究过一遍了,多少有些发言权了。也得积累到这样的程度,为党中央、国务院资 政时,才有可能持续说上话,提供靠谱的政策建议。更进一步地,可以为社会提供 有价值的公共产品,助推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公共政策。
好的输出需要持续的高质量输入。一有时间,我就阅读与研究相关的经济学 领域的经典书籍和文献,并做好摘录和笔记,与自己在真实世界中的观察进行比 对思考,也让自己在分析、写作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运用相关的经济学概念、经济学 思维。除了围绕特定研究题目阅读相关材料外,我要求自己每天读一小时其他的 书,这样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也能够丰富文字表达。邓郁松老师也提议我们多看 其他方面的书,让我更加笃定这样做是有意义的。
政策研究是一场马拉松,必须有好的身体,才能在长期投入中保持好节奏感。 我一改之前的颓废模样,通过打球等方式,保持一周三练,也更加注意作息的规律 性,不再熬夜,不再像刚参加工作时那样快中午才到办公室,现在我早上七点一刻 便坐在办公桌前开始工作,一边写文章,一边还能晒晒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以自己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心路历程,充当自序,希望其中的星星之火,能抵达 更多的同道中人,为其提供一点亮光。
王瑞民
2024年10月25日

上篇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实际上是笔者的博士论文,围绕中国的政府间转移 支付提出了几个相互关联又逐层递进的问题。
第一,经济转轨背景下的分税制改革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形成。要理解当前转 移支付制度的本质与其面临的重大挑战,必须将其纳入中央地方关系与经济转轨 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只有理清从历史到现状的逻辑,才能合理界定转移支付的 历史角色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解释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激励 与行为的影响,以及进一步对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及其变迁。
第二,分税制改革对不同层级政府与不同地区间的财力影响是怎样的? 不同 层级政府间财力差异与地区间财力差异分别是纵向和横向转移支付的客观原因, 也是度量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基点。具体而言,省份之间、地级市之间、县市之 间的财力差异是如何演变的,其 中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不 同层级间的差异又是 什么?
第三,转移支付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其均等化效应如何? 中央的分税制改 革方案中实际上仅界定了中央和省的关系,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也着眼于省级层 面的财力均等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但是基层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才是公共服务 的提供主体,省、地、县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财力均等化有何差异? 考虑到财政供养 人口在中国财政体制中的重要性,本书将比较基于财政供养人口财力均等化与辖 区人口均等化的差异,并试图解释这一差异的原因。
测算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含义,可为未来转移 支付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转移支付的分配机制,回答转 移支付的分配到底受什么因素影响。除了自有财力外,分配政治学研究表明,领 导人的偏好对转移支付的分配有较大的影响。本书选取政治关联的视角,探究自 下而上的出生地关联、教育关联、工作关联等是否显著,怎样的政治关联会获得更 多的转移支付? 政治关联在不同层级政府获取转移支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何 不同? 上述分析将对更好地理解分税制改革以来的转移支付制度提供一个清晰 的视角以及严密的论证。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