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迈向经济新纪元 [美]彼得·德鲁克

書城自編碼: 408421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管理一般管理學
作者: [美]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634867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失衡的50年:不平等的起源和当代美国社会(比《乡下人的悲歌》更深刻,比《压裂的底层》更接近权力的真相!揭示美国精英主义如何破坏美国民主并摧毁美国梦!)
《 失衡的50年:不平等的起源和当代美国社会(比《乡下人的悲歌》更深刻,比《压裂的底层》更接近权力的真相!揭示美国精英主义如何破坏美国民主并摧毁美国梦!) 》

售價:NT$ 352.0
手艺中国(中英)
《 手艺中国(中英) 》

售價:NT$ 500.0
不可持续的不平等:迈向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正义
《 不可持续的不平等:迈向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正义 》

售價:NT$ 250.0
DK物理学百科(全彩)
《 DK物理学百科(全彩) 》

售價:NT$ 857.0
打造高可靠性组织:从个体正念到组织正念
《 打造高可靠性组织:从个体正念到组织正念 》

售價:NT$ 250.0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365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畅销十余年经典之作,最新增订版)》
+

NT$ 301
《中层不卑微:把“摸鱼”下属变成精英》
+

NT$ 347
《经营管理者五堂绩效管理实战课(突破战略绩效落地与组织成长难题》
+

NT$ 286
《决策陷阱(用事实思考,避免直觉决策)》
+

NT$ 414
《眨眼之间》
+

NT$ 414
《复盘网飞》
編輯推薦:
本书为你提供理解变化、应对变化所需的,超越眼前的思考框架:如何从过去到达了现在,以及未来去向哪里。12篇深度长文,试图对一些重要时刻进行深入探究,借由瞬间看到未来。
內容簡介:
本书收录了德鲁克先生的12篇深度长文,尽管主题各异,但都涉及社会生态学,且都有一个共同观点:在过去的(即本书英文原版出版前的)十几年里,社会生态学已经发生了真正的结构性变化,为显著的可能就是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变化,同时一些貌似稳定的原有社会机构的角色和行为、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也发生了变化。基于此,本书致力于对大家关注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老年人的退休政策、技术的影响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诚恳建议,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下面临的复杂挑战。
關於作者: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管理学科开创者,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
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获得美国公民z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
目錄
推荐序一(邵明路)
推荐序二(赵曙明)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迈向经济新纪元 / 1
第2章 拯救华而不实的环保运动 / 20
第3章 商业与技术 / 35
第4章 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神话和现实 / 58
第5章 你期望得到什么结果:目标管理使用指南 / 74
第6章 重新认识科学管理 / 91
第7章 无聊的董事会 / 102
第8章 当固定年龄强制退休制度被废除之后 / 118
第9章 科学与工业:在对抗中相互依赖 / 135
第10章 为何会劳而无功 / 148
第11章 日本成功的背后 / 159
第12章 透过日本艺术看日本 / 175
致谢 / 196
內容試閱
本书所收录的12篇论文拥有共同的作者和一致的观点,虽然这些论文的标题并不相同,但它们所关注的都是“社会生态”(social ecology),它们尤其关注“组织”—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人们试图通过这些组织来实现价值观、传统和信仰,并且大多数人(尤其是当代受过教育的人)要通过这些组织维持生计、成就事业,以此在社会上立足。在这些论文中,我认为,在过去10年中的某个时刻,“社会生态”出现了真正的结构性变化,最显著的,可能是发达国家的人口结构和人口动态的变化。除此之外,那些成立时间较长、看似稳定的社会组织实体,如政府机构,或者企业、医院、学校的董事会,它们的角色和表现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出现结构性变化的还包括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及那些被广泛视为“已被揭示的真理”的基本理论。
因此,可以说这是一本有关“当代”的书,它关注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老年人的退休政策、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我为本书挑选的12篇论文来自本人过去10年的著述,但我尽量只挑选学术论文,而摒弃了通常在媒体上发表的所谓的时事文章。在我看来,这两者的区别并不在于风格、篇幅或学术水平,而在于写作的意图。一篇好的时事文章能够准确地描述事实,但它只关注“此时此地”。然而,论文关注的是作者写作时的整个时代—我们身处的时代,每一篇论文都在试图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通过观察当下所发生的事件及其演变过程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预判其长期走向。我相信这一点在本书收录的第一篇论文《迈向经济新纪元》和最后一篇论文《透过日本艺术看日本》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不过,本书中的其他论文也有着相同的意图。一幅优秀的肖像画,即便它所描绘的主人公是几个世纪前的人物,它依然能够让观看的人对画中的人物有清晰的认知和直观的理解,我非常希望本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收录在本书中的多数论文都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关切与挑战,至少是所有发达国家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些论文是在美国写就的,它们的作者是美国人,并且要在美国的期刊上发表,所以它们大量使用了美国的案例和数据。不过,对于美国之外的读者来说,只有一篇论文可能会稍稍显得难以理解,那就是提交给197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年会的文章《科学与工业:在对抗中相互依赖》。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意识到不同国家在构建有组织的“大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于德国人来说,在今天的美国,这两者之间的摩擦肯定显得很幼稚;对于英国人或日本人来说,却恰恰相反,无论存在何种摩擦,这两者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交流。在以实用主义著称的美国,一个世纪以来,有组织的“官方科学”一直沉溺于一种极端的纯洁之中,这可能会让这三个国家都难以接受。然而,这篇文章所关注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的生产者(科学家)和科学知识的使用者与消费者(政府和工业界)之间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的分歧日益扩大,这在所有发达国家都同样明显,并且呈现出同样巨大的威胁,尤其是对科学而言。
本书的最后两篇论文较为特殊,它们论述的不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发展问题,而是关于日本的。近50年来,我一直对日本感兴趣,到目前为止,我去过十几次了。对于我来说,日本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与众不同—它是如此独特,既不能被完全视为“亚洲的”,也不能被完全视为“西方的”,而且有时它兼具这两种特点。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或理论家所认为的“普遍规律”很少适用于日本。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只有在日本,除了君主(天皇)和寺庙之外,任何人都不能拥有土地,而只能对土地的产出享有权利,直到100年前这种情况才改变;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日本是唯一自愿与外部世界隔绝两个多世纪的国家,但它对外部世界的艺术、知识和技术保持着最大的兴趣,并对其示以最大的尊重;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只有日本在两个多世纪里没有经历战争,无论战争是来自外部还是内部,尽管在那段时间里它被军事独裁政权统治,民众生活在军事道德准则之下。最重要的是,在我所知道的所有国家和文明中,只有日本是需要通过眼睛而不是头脑来了解的,尽管从1600年到19世纪晚期的漫长岁月里,日本是识字率最高的国家。因此,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代表了一种尝试,即通过感知,通过设计和视觉艺术,来认识和了解日本,正如通过哲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来认识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一样。这种尝试是否成功,将留给读者去判断。但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日本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西方世界不能不注意到它。如果这篇文章能够让一些西方或日本的读者去欣赏日本绘画,无论是去博物馆参观,还是去看现在可以买到的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我相信我们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按照写作时间的先后重新安排了第2篇到第10篇论文的次序,这似乎是最容易使人理解并且最不做作的安排。开篇论文是最近才完成的,但和我长期合作的哈珀与罗出版公司(Harper & Row)的编辑小卡斯·坎菲尔德建议我把它放在本书的开头,因为这篇论文论述的主题可能是绝大多数读者最感兴趣的—当前许多文章对这个主题的解读过于艰深,这是由于经济学家对专业术语的偏爱,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通常也会觉得晦涩难懂。第11篇论文比第1篇论文的定稿时间还要晚一些,它是我在1980年夏天最后一次日本之旅后写就的,其目的是回应西方关于日本在工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诸多问题,并解读日本成功的“秘密”所在。因此,第12篇论文《透过日本艺术看日本》只有放在这篇论文之后并放在全书末尾,看起来才合乎逻辑。
在整理这些论文的过程中总是有重写的冲动,但我克制住了。我所做的只是澄清了一些含混不清的内容。例如,在1978年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提到“去年秋天”,我把它改成了“1977年秋天”,其他的均保持原样。我认为应该让读者来判断作者的观点、偏见和预测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才是公平的。但《透过日本艺术看日本》这篇论文,我不得不做了大量的修改。最初,这篇论文是我为宣传一本名叫《画笔之歌》(Song of the Brush)的书撰写的,这本书是哈佛大学的约翰·罗森菲尔德和西雅图艺术博物馆的亨利·特鲁伯纳为1979年和1980年在纽约、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丹佛、旧金山和西雅图举办的大型日本画展撰写的。该论文原文大量引用了此次画展中展出的画作和《画笔之歌》中的插图,此次修改时都删除了,取而代之的是对这些精美绝伦的图片的文字描述。不过我相信,读者仍然能够从文字中领会这些艺术作品的内涵。
本书是我的第三册论文集。前两册论文集选取了我近30年来的著述,《技术与管理》(Technology, Management & Society)于1970年由纽约的哈珀与罗出版公司出版,《人与商业》(Men, Ideas & Politics)于1971年由伦敦的海尼曼出版社(William Heinemann)出版。这两册论文集最初以精装本面世,最近又推出了平装本,它们都很受欢迎,读者众多。现在的这本新书让我和众多老读者可以再续前缘,同时,我希望它能够让我结交新朋友。对于一位作者来说,最挑剔的读者亦是朋友。
彼得·德鲁克
克莱蒙特,加利福尼亚州
于1981年元旦


译者序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1909.11.19—2005.11.11)在1981年出版的第三册论文集,收录了他在1972年至1980年撰写的12篇论文。德鲁克在管理学领域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译者不必在此赘述。除此之外,他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甚至在艺术领域他也颇有心得。然而,德鲁克并不是一位学究式的理论家,他的管理学思想来自他本人广博的见闻和丰富的经历,终其一生,他都在这个领域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
虽然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约40年前,但德鲁克对世界大势和美国社会的思考并不过时。如他本人所说,“收录在本书中的多数论文都涉及世界范围内的关切与挑战”,而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与危机,对当前快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亦有借鉴意义。
本书所收录的论文均成稿于20世纪70年代,这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变革和分裂的转折时期。早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后的美国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农业生产增长、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而迎来了经济的极大繁荣,然而这仅仅是虚假繁荣,1929年秋天的股市暴跌为美国带来了持续4年之久的经济“大萧条”,危机波及其他工业国家,世界经济形势迅速恶化。之后,美国经由罗斯福新政的实施爬出经济危机的泥淖,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后登上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宝座,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达到巅峰,人口大规模增长。彼时的美国进入福利社会,中产阶级的幸福生活造就了“美国梦”的光环。但随后美国经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而急剧衰落。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国内掀起反越南战争示威高潮,社会动乱持续不断。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和1980年两伊战争的爆发,导致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上涨,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对各工业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社会,繁荣与危机并存。一方面,科技仍在快速发展,街头依然繁华,小汽车随处可见,广告牌林立,消费主义盛行;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交织,工业生产持续下降,国际贸易竞争激烈,出口贸易额下跌,失业率上升,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加剧,宏观经济政策失灵,自由经济学说开始大行其道。德鲁克曾在欧洲亲历了二战,目睹了二战后国际权力格局的重塑与变迁,也目睹了美国国内的繁荣与危机、日本工业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与随后陷入的经济滞胀。他对美国的社会生态和各类组织模式的变化都有着深入思考,他对美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关切和回应,对日本为何能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的探究,为美国政府和企业等各类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出的解决之道,读者都能在本书的前言部分和各个章节中找到相应论述。
在对时下流行的环保运动的批判,对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的论述,对泰勒“科学管理”的认知,以及对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考察等方面,德鲁克在本书中的思考呈现了更独特的视角、更广阔的格局和更深入的探究,对于“流行智慧”以及一些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中所存在的谬误予以有理有据的批驳。毫无疑问,德鲁克具备非常成熟的“批判性思维”。一方面,虽然他在书中旁征博引,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接受所有的观点。德鲁克拒绝接受“二手观点”,他总是从源头出发,通过实证、实验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将问题引向更深层次的探讨。另一方面,具备批判性思维不仅意味着要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审视,而且意味着能够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抱有谨慎的态度。虽然在本书中很难看到德鲁克为了显示谦虚而使用谦辞,但他的论点往往会引用大量证据做支撑,其中也包括大众所不熟悉的知识和数据。
鉴于德鲁克的观点有其个人立场,且12篇论文均成稿于20世纪,本书的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可能会有偏颇之处,读者可对其有所甄别。德鲁克堪称一部“百科全书”,他对各领域的涉猎广泛而又深入,本书中出现了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科技、艺术、设计等诸多领域的专业术语、人名和作品名称。一些机构和刊物的名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它们和如今为学者或公众所熟知的名称有所不同,译者在本书中均采用了与作者成稿时代所用英文名称相对应的译名。此外,本书语言风格独特,语言结构复杂,这亦为翻译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对于书中出现的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李文静老师,她对译者工作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使得译者在翻译和求证的过程中,对许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
诚以本书敬献给广大读者,以期为德鲁克的思想和智慧的传承奉献一份绵薄之力,同时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朋友带来专业上的启发和精神上的享受。
张慧聪
2020年12月于北京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