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水化学(关小红)

書城自編碼: 408495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关小红、张静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122470607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NT$ 1010.0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萤火虫全球史:西方人眼中的古代丝绸之路 》

售價:NT$ 388.0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大宋300年(写尽三百载大宋繁华与沉浮、浪漫与风霜) 》

售價:NT$ 352.0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害马之群:失控的群体如何助长个体的不当行为 》

售價:NT$ 449.0
性别:女(随机图书馆01)
《 性别:女(随机图书馆01) 》

售價:NT$ 352.0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最后的门徒——我与李小龙回忆录 》

售價:NT$ 347.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7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
+

NT$ 474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原书第8版·本科教学版)》
+

NT$ 324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一卷)》
+

NT$ 32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NT$ 21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

NT$ 301
《土壤肥料学》
內容簡介:
《水化学》全面地介绍了水化学的基本理论及水污染控制所涉及的物化技术的基础理论。全书包括水化学概论、化学动力学、酸碱化学、配位化学、沉淀和溶解、吸附、氧化还原、光化学共8章。书中理论深入浅出,实例丰富生动。值得一提的是,第3章到第8章的最后一节都讨论了所学理论如何在水污染控制实践中应用,可助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设计、运行管理的人员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
關於作者:
关小红,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化学。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获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4;2019)、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5;2021)、紫金全兴环境基金青年学者奖(2020)、ES&T的Super Reviewer Award(2021);曾任Water Res.、J. Hazard. Mater.和Water Environ. Res.等多个期刊的副主编,担任Environ. Sci. Tech. Let.在内的多个中英文期刊的编委,在多个学术组织任常务理事或委员。主持了包括8项国家自然基金和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在内的项目20余项。
目錄
1 水化学概论 001
1.1 水化学的范畴及发展历程 001
1.1.1 水化学的范畴 001
1.1.2 水化学的发展历程 002
1.2 水的性质与结构 002
1.2.1 水的物理性质 002
1.2.2 水的化学性质 003
1.2.3 水的异常特性与水分子结构的关系 004
1.3 天然水 005
1.3.1 天然水的组成 005
1.3.2 几种重要的天然水 012
1.4 污 (废)水 014
1.4.1 污水的分类 014
1.4.2 主要污染物 016
思考练习题 018
参考文献 018
2 化学动力学 019
2.1 反应动力学基础 019
2.1.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019
2.1.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021
2.2 反应速率方程 022
2.2.1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022
2.2.2 反应速率的定义 022
2.2.3 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 023
2.2.4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 024
2.2.5 速率方程的积分形式 025
2.3 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的确定 028
2.3.1 微分法 030
2.3.2 尝试法 032
2.3.3 半衰期法 033
2.4 典型复合反应动力学 034
2.4.1 可逆反应 034
2.4.2 平行反应 036
2.4.3 串联反应 040
2.5 复合反应速率的近似处理方法 044
2.5.1 控制步骤法 044
2.5.2 平衡态近似法 044
2.5.3 稳态近似法 045
2.6 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046
2.6.1 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 047
2.6.2 多相催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048
2.7 快速反应动力学中常用实验技术 051
2.7.1 快速流动技术 052
2.7.2 激光闪光光解技术 053
2.7.3 脉冲辐解技术 054
思考练习题 055
参考文献 058
3 酸碱化学 060
3.1 酸碱的定义 060
3.1.1 离子论 060
3.1.2 质子论 061
3.1.3 电子论 062
3.2 酸碱平衡 063
3.3 α-pH和lgc-pH图 066
3.3.1 一元酸-共轭碱体系的α-pH和lgc-pH图 066
3.3.2 多元酸-共轭碱体系的α-pH 图 068
3.4 酸碱强度及影响因素 069
3.4.1 无机酸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069
3.4.2 有机酸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071
3.4.3 碱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075
3.5 pH缓冲溶液和缓冲强度 076
3.5.1 pH缓冲溶液 076
3.5.2 缓冲强度 076
3.6 天然水中的碳酸盐及缓冲能力 079
3.6.1 碳酸盐的平衡关系 079
3.6.2 碳酸盐体系的碱度和酸度 080
3.6.3 影响碱度的因素 082
3.7 pH对典型水污染控制过程的影响 083
3.7.1 pH对混凝过程的影响 083
3.7.2 pH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084
3.7.3 pH对氧化过程的影响 084
思考练习题 085
参考文献 087
4 配位化学 088
4.1 基本概念 088
4.2 配合物的类型 089
4.2.1 内层配合物 089
4.2.2 外层配合物 090
4.3 配合物的稳定性 091
4.3.1 金属离子的性质 091
4.3.2 配体的性质 092
4.3.3 姜-泰勒效应 093
4.4 配位平衡计算 094
4.5 金属离子的水解——H2O和 OH-为配体 096
4.6 金属离子与无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098
4.7 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合物 099
4.8 配位化学对金属离子性质的影响 100
4.8.1 影响氧化还原特性 100
4.8.2 影响金属离子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 101
4.8.3 影响吸附行为 101
4.8.4 影响金属离子毒性 102
4.9 配位化学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02
思考练习题 103
参考文献 104
5 沉淀和溶解反应 105
5.1 沉淀与溶解动力学 105
5.1.1 沉淀过程 105
5.1.2 溶解过程 106
5.2 溶度积与溶解度 107
5.2.1 标准溶度积 107
5.2.2 条件溶度积 109
5.2.3 溶解度 109
5.3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110
5.3.1 溶度积规则 110
5.3.2 沉淀的溶解 110
5.3.3 分步沉淀 111
5.3.4 沉淀的转化 113
5.4 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13
5.4.1 同离子效应 114
5.4.2 盐效应 114
5.4.3 酸碱效应 115
5.4.4 配位效应 115
5.4.5 其他因素 116
5.5 水环境中典型物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116
5.5.1 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 117
5.5.2 金属硫化物 118
5.5.3 金属碳酸盐 119
5.5.4 金属磷酸盐 121
5.6 化学沉淀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22
5.6.1 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122
5.6.2 水中磷酸盐的去除 124
5.6.3 水中离子的鉴定分析 125
思考练习题 125
参考文献 126
6 吸附 127
6.1 吸附的类型 127
6.1.1 物理吸附 127
6.1.2 化学吸附 128
6.1.3 离子交换吸附 128
6.2 吸附平衡 129
6.3 吸附等温线 129
6.3.1 吸附等温线的类型 129
6.3.2 吸附等温式 130
6.4 吸附动力学 133
6.4.1 吸附传质过程 133
6.4.2 颗粒内部扩散方程 133
6.4.3 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134
6.4.4 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134
6.5 影响吸附的因素 135
6.5.1 吸附剂的性质 135
6.5.2 吸附质的性质 136
6.5.3 pH值 137
6.5.4 离子强度 137
6.5.5 共存物质 138
6.5.6 其他因素 139
6.6 吸附机理及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 139
6.6.1 无机离子的吸附 140
6.6.2 有机物的吸附 142
6.6.3 水处理中常用吸附剂 145
6.7 吸附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146
6.7.1 芳香类有机废水的治理和资源回收 147
6.7.2 饮用水重大污染事故中的应用 147
6.7.3 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去除 147
思考练习题 148
参考文献 148
7 氧化还原反应 149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149
7.1.1 氧化还原电对 149
7.1.2 能斯特方程 150
7.1.3 条件电极电位 151
7.1.4 影响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 153
7.2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平衡 157
7.2.1 氧化还原平衡常数 157
7.2.2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度 158
7.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160
7.3.1 反应物浓度的影响 160
7.3.2 温度的影响 161
7.3.3 催化剂的影响 161
7.4 常见氧化还原体系pε-pH图 163
7.5 天然水中常见的氧化还原条件 165
7.6 水污染控制中的常见氧化还原技术 166
7.6.1 传统氧化技术 166
7.6.2 高级氧化技术 170
7.6.3 经典还原技术 176
7.6.4 高级还原技术 179
思考练习题 181
参考文献 182
8 光化学 184
8.1 光的基本性质 184
8.2 光化学基本定律 185
8.2.1 物质对光的吸收 186
8.2.2 电子的激发类型 186
8.2.3 量子产率 187
8.3 光化学反应过程 188
8.3.1 光化学反应的原理 188
8.3.2 光化学反应的类型 188
8.4 天然水体中化合物的光化学转化过程 193
8.4.1 天然水中光的吸收与衰减 193
8.4.2 化合物的直接光解 196
8.4.3 化合物的间接光解 197
8.4.4 化合物的光解速率 203
8.5 基于光化学的水污染控制技术 203
8.5.1 基于紫外光的高级氧化技术 203
8.5.2 基于紫外光的高级还原技术 206
8.5.3 光催化氧化技术 208
思考练习题 210
参考文献 210
附录 213
附表1 弱酸及其共轭碱在水中的解离常数 (25℃,I=0) 213
附表2 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18~25℃,I=0) 215
附表3 标准电极电位 (18~25℃) 217
附表4 条件电极电位 219
內容試閱
水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同时报告提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水化学不仅研究水中各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化学作用,还与生态环境、公共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这使得水化学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化学涵盖的内容广泛,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威胁到生态安全,也给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学习水化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本书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设计、运行管理的人员及水污染控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使用。书中系统介绍了水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力图完整展示水化学涉及的重点内容与新技术。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掌握水化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能理解水化学在水污染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从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全球面临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挑战的今天,学习水化学不仅是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更是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起水资源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为实现我们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水为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关小红、哈尔滨工业大学张静、南京理工大学李锦祥、山东大学孙波、华东师范大学连璐诗、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邓扬编写。关小红和张静担任主编,并负责全书统稿工作;李锦祥、孙波、连璐诗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1章由张静编写;第2章和第3章由孙波编写;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由李锦祥编写;第7章由张静和邓扬编写;第8章由连璐诗编写。华东师范大学秦荷杰研究员与编者们指导的研究生袁杨春、邵荟芯、陈天生、刘富强、李亮、李俊杰、马梦沙等也参与了书稿的撰写与修改。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赵进才院士等专家学者的审阅与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是编者们参阅、借鉴大量先进的教材、专著及论文,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同时结合中国相关专业特点编写而成。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与精力有限,书中难免出现不妥之处,热忱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0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