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售價:NT$
286.0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NT$
1270.0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NT$
1273.0

《
7步吃透商业提案写作
》
售價:NT$
306.0

《
大国谍影
》
售價:NT$
449.0

《
制造消费者
》
售價:NT$
230.0

《
精简写作:博报堂演讲撰稿人教你写出好文章(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NT$
301.0

《
从荒诞到反抗:导读加缪《局外人》和《鼠疫》(谜文库)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烛影斧声,金匮之盟;德昭自杀,皇室冤狱,宋太宗的一生迷雾重重、惴惴不安。
为获得皇位,弑兄篡位,被贴上“刀斧手”标签;为摆脱恶名,证明继位合法性,篡改史书,制造天命;为传位儿子,不顾亲情,将侄子、胞弟逼迫致死。他不断用谎言去掩饰另一个谎言,他是一个被谜团包裹的帝王。
攻克太原,两伐幽燕;大兴科举,提倡文治,宋太宗的一生努力超越,拼命集权。
超越兄长,是他一辈子的梦想,也是他做皇帝的不竭动力。讨灭北汉,完成统一夙愿,两输辽国,让他颜面扫地,从此守内虚外,宋朝积弱从此肇端。他勤政务,嗜权力,胸怀圣王之梦,为坐稳大宋江山,虽然兢兢业业,孜孜以求,但也招致诸多非议。
完整呈现宋太宗人物形象,见证复杂人性。
得位不正,私德有亏,与历史上的圣主贤君相去甚远。但从宋朝历史发展来看,宋太宗的影响力要超过宋太祖,他真正让北宋走出五代局囿,避免重蹈亡国覆辙。从宋太宗身上,还可以看到更多关于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看懂宋朝历史,从宋太祖和宋太宗开始。
太祖开国,太宗立规,共创祖宗之法,成为其后宋朝君臣的根本遵循。宋朝何以为宋朝,文化高度繁荣却又“积贫积弱”,这种悖论也只有从最初的源
|
內容簡介: |
《宋太宗赵光义》是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读史系列的代表作之一,凝聚六十年文史研究的感悟与洞见,展现了宋太宗平庸而不平凡的多面人生。
宋太宗在重重疑云中登上皇帝宝座,为证明即位合法,他虚构早年经历、伪造开国功绩、炮制传位证据;为坐稳皇位,他一方面铲除弟侄等绊脚石,一方面大兴文治,奠定文治帝国的发展基调。王立群深刻剖析了宋太宗赵光义迷雾重重的一生,暴露出影响其治国为政的“心结”。
本书依托《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基础史料,参详史学界现有研究成果,采取传记讲述和历史评论相结合的写作方式,以大众视角观照、解读历史,客观评价了宋太宗的内政外交政策和人格操守,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同时,也展现和寄托了王立群教授的人生感悟与爱憎情感。
将宋太宗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宏大背景下,王立群教授认为宋太宗朝的很多国策,不仅是对五代以来风习的重大改变,而且对宋代甚或宋代以后的历史都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它有理由、有资格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
|
關於作者: |
王立群
著名文化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文史馆馆员。主攻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
曾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该会学术顾问,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
2006—2016年,任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为其代表节目。
著有《千古一帝秦始皇》《西楚霸王项羽》《布衣天子:汉高祖刘邦》《无冕女皇吕后》《文景之治》《汉武大帝》等。
“王立群读史记”图书品牌畅销17年,销量超300万册。少儿版《读史记,成大器》销量突破60万册。
|
目錄:
|
上册
一 粉饰履历
二 光义尹京
三 赵普罢相
四 步步紧逼
五 无所不能
六 太平兴国
七 文人的春天
八 四部大书
九 今非昔比
十 漳泉纳土
十一 吴越献地
十二 强弱异势
十三 钉破并州
十四 兵败高梁河
十五 赵德昭之死
十六 满城之战
十七 西线有战事
十八 瓦桥关之战
十九 东山再起
二十 继承的危机
二十一 皇室冤案
二十二 从开封尹到开封尹
二十三 七相三参
二十四 枢密风波
二十五 封禅未遂
二十六 七年纠结
二十七 真真假假
下册
二十八 雍熙北伐
二十九 杨业之死
三十 到底谁的错
三十一 大势已定
三十二 痛定思痛
三十三 李继捧献土
三十四 李继迁叛宋
三十五 最初的较量
三十六 难啃的骨头
三十七 永远的遗憾
三十八 东山又起
三十九 赵普走了
四十 西蜀乱起
四十一 风起云涌
四十二 官兵来了
四十三 风流云散
四十四 余波未息
四十五 尘埃落定
四十六 太宗驾崩
四十七 步步惊心
四十八 立储风波
四十九 赵恒登基
五十 太宗一日
五十一 全能皇帝
五十二 寡人无疾
五十三 历代评说
五十四 千秋功过
|
內容試閱:
|
宋太宗是个心机很深的人。为了登上帝位,为了巩固统治,他经常使用一些非正常的手段,也就是“阴招”,毛泽东评点说是“不择手段,急于登台”。但是,在使用阴招之后,宋太宗往往又很会表演,表现出一副心胸坦荡、没做任何亏心事、与此毫不相关的样子。这也是造假。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了宋太宗的三次“从容”,都颇具意味。 第一次“从容”。 赵光义担任开封尹期间,实力不断积聚,这让宋太祖内心不安、不满。所以,宋太祖在西幸洛阳时,忽然提出迁都的打算,这显然有摆脱赵光义开封势力牵绊的意图。在晋王帮的几个人进谏无效后,赵光义亲自出面。赵光义的内心世界我们很难推测清楚,但他一出场的表现很有意思,他“从容”地对太祖说:“迁都未便。”迁都之事竟因此不了了之。 第二次“从容”。 前面讲过,赵廷美之死是宋太宗与赵普联合设的局,赵廷美死后,宋太宗彻底放心了。但是,宋太宗逼死自己弟弟的嫌疑很难消除,所以,他又炮制了一个谎言:廷美不是我的亲弟弟,不是我娘亲生的。 宋太宗的这番话是对宰相李昉等人说的,表现得很“从容”。 第三次“从容”。 宋太宗对枢密使曹彬在边地士卒中的影响力心存疑虑,晋邸成员之一弭德超趁机告发曹彬,宋太宗借此将曹彬的枢密使罢免。弭德超原以为替太宗干了一件大事,会理所当然地取代曹彬的位子,谁知结果并没有令其满意。于是,他心怀不满,到处乱说,结果被宋太宗流放。 弭德超被流放后,宋太宗上朝的时候一直表现得不高兴,“从容”地对赵普等人说:朕听信谗言,判断不准,差点坏了大事,朕反省了一夜,觉得内心有愧。 从宋太宗的三次“从容”中,可以摸索到太宗皇帝一贯的套路:先处心积虑地设计,再挖空心思地重塑形象,用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装,故作从容状态。 宋太宗获得帝位,绝非通过正常途径,他即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他的一生,都在努力掩盖,都在努力证明。而掩盖真相、证明合法的主要途径就是造假。他在位二十二年,先是明目张胆地成立编修班子,修改、篡改史书,将自己一生的前半段从无到有地完成重构,继而张冠李戴地把宋太祖的许多功劳安在自己头上,炮制、篡改金匮之盟,证明他即位的合法性。 宋太宗的造假,虽然与国家大事有关,但主要反映了他人品丑陋的一面,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宋太祖的影响。这也是引发后人批评的主要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