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数字经济学

書城自編碼: 408911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作者: 李练军、潘求丰、谌种华、郭江华、胡书清、杨石美
國際書號(ISBN): 9787302682936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万历十八年之风起辽东 》

售價:NT$ 398.0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实战ANSYS Icepak电子热设计 》

售價:NT$ 454.0
水库式经营
《 水库式经营 》

售價:NT$ 286.0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

售價:NT$ 270.0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 》

售價:NT$ 649.0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微积分学教程(第二卷)(第8版) 》

售價:NT$ 545.0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16至20世纪知识史中的流亡者与客居者 》

售價:NT$ 484.0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家庭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解读家庭关系 》

售價:NT$ 380.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33
《临床心理学(自考)(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
+

NT$ 288
《常见动植物标本制作》
+

NT$ 332
《AutoCAD机械制图实例教程(第2版)(微课版)》
+

NT$ 296
《展示设计(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类新形态教材)》
+

NT$ 296
《个人理财(第四版)》
+

NT$ 419
《临床营养学(第3版)》
編輯推薦:
本书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而编写,共分为六篇十三章,内容广泛且深入细致。总论篇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基础篇讨论了数据要素价值化、新平台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篇和产业数字化篇分别分析了数字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应用业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治理安全篇探讨了社会治理数字化和法治治理体系;政策篇则详细解读了国内外数字经济政策。
作为一本“四新”交叉融合的图书,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新文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专业的选用教材,还可用作研究生或教师的参考用书。
內容簡介:
本书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而编写,共分为六篇十三章,内容广泛且深入细致。总论篇介绍了数字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基础篇讨论了数据要素价值化、新平台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篇和产业数字化篇分别分析了数字产品制造业、服务业、应用业及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数字治理安全篇探讨了社会治理数字化和法治治理体系;政策篇则详细解读了国内外数字经济政策。
作为一本“四新”交叉融合的图书,本书特别适合作为新文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专业的选用教材,还可用作研究生或教师的参考用书。
關於作者:
李练军,男,中共党员,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国际贸易、农业经济管理、MPA公共管理、农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历任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农业科技园副主任,赣州大余政府副县长,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教育厅社政处副处长,现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入选第八批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小微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首届中国数字经济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学位中心评估专家、省教育评价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省数字乡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共青市科协委员等职。
潘求丰,男,中共党员,副教授、高级经济师,博士,主讲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担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教务处长,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数字经济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小微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数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江西省九江市工商联民营经济研究智库专家。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1一项,主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1项,主编教材3部。
谌种华,中共党员,管理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省级项目8项,参与完成省市级项目1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书籍2部。先后获得江西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目錄
第一篇总 论 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数字经济的概念、发展背景及意义
一、 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学
二、 数字经济的发展背景
三、 数字经济的发展意义
第二节数字经济的分类及特征
一、 数字经济的分类
二、 数字经济的特征
第三节数字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 经济增长理论
二、 产业组织理论
三、 消费者理论
四、 交易成本理论
五、 信息经济理论
第四节数字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一、 数字经济学研究框架
二、 数字经济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一、 国外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二、 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概况
三、 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优劣势
第二篇基 础 篇
第二章数据要素价值化
第一节生产概述
一、 生产要素四元论
二、 技术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
一、 数据要素
二、 数字技术
三、 劳动者
四、 算法
第三节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
一、 数据要素对生产函数的影响
二、 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途径
第四节数据要素市场
一、 数据要素市场与建设目标
二、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特点
三、 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障碍与破解思路
四、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展望
第三章新平台
第一节平台
一、 平台的概念与由来
二、 平台的特征
三、 平台的类型
四、 平台的运营与发展
第二节平台经济
一、 什么是平台经济
二、 平台经济的模式与特征
三、 平台、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四、 平台经济的战略地位
第三节新技术赋能新平台
一、 “互联网 ”与人工智能跨界融合催生新平台
二、 以GPTs驱动的大平台
第四节平台的问题与治理
一、 平台的问题
二、 平台治理
第四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 智能终端
二、 中央信息处理
三、 互联网
第二节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一、 算力基础设施的内涵及特点
二、 算力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
三、 算力基础设施与数字经济的关系
第三节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一、 人工智能
二、 云计算
三、 大数据
四、 5G
五、 工业互联网
六、 物联网
七、 区块链
第三篇数字产业化篇
第五章数字产品制造业及服务业
第一节数字产品制造业
一、 数字产品制造业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二、 数字产品制造业的产品类型
三、 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制造模式
四、 数字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数字产品服务业
一、 行业概述
二、 数字产品服务业的服务类型
三、 数字产品服务业的商业模式
四、 数字产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数字技术应用业
第一节传统的数字技术应用业
一、 电子信息制造应用业
二、 基础电信应用业
三、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应用业
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应用业
第二节新兴的数字技术应用业
一、 物联网应用业
二、 工业互联网应用业
三、 大数据应用业
四、 云计算应用业
五、 人工智能应用业
六、 区块链应用业
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应用业
第四篇产业数字化篇
第七章农业数字化
第一节农业数字化概述
一、 农业发展历程
二、 农业数字化内涵
三、 农业数字化发展历程
第二节农业数字化技术
一、 传感器、条码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二、 “3S”技术
三、 农业物联网技术
四、 农业大数据技术
五、 农业人工智能技术
六、 农业区块链技术
第三节农业数字化发展现状
一、 农业数字化国内发展现状
二、 农业数字化国外发展现状
第四节农业数字化发展未来趋势
一、 精准农业
二、 智慧农业
三、 农业数字化转型及前沿技术
第八章工业数字化
第一节工业数字化的概念、要素与特点
一、 工业数字化的概念与意义
二、 工业数字化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第二节工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与应用
一、 工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
二、 工业数字化的应用案例
第三节工业数字化的驱动因素与实施路径
一、 工业数字化的驱动因素
二、 工业数字化的发展路径
三、 工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九章服务业数字化
第一节数字金融
一、 数字金融的内涵特征
二、 国内外数字金融发展现状
三、 数字金融底层技术与典型案例
四、 数字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路径与对策
第二节数字贸易
一、 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
二、 国内外数字贸易发展现状
三、 数字贸易底层技术与典型案例
四、 数字贸易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路径与对策
第三节数字物流
一、 数字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二、 国内外数字物流发展现状
三、 数字物流技术及典型案例
四、 数字物流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及路径
第五篇数字治理安全篇
第十章社会治理数字化
第一节社会治理数字化概念、建设内容及特征
一、 社会治理数字化概念
二、 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内容
三、 社会治理数字化特征
第二节社会治理数字化理论基础及其体系
一、 社会治理数字化理论基础:协同治理理论
二、 社会治理数字化体系
第三节社会治理数字化实践典型案例
一、 数字政府
二、 智慧城市
三、 数字乡村
第十一章数字经济法治治理体系
第一节数字经济法治治理的内涵与外延
一、 数字经济法治治理的内涵
二、 数字经济法治治理的外延
第二节网络安全治理体系
一、 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概述
二、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安全治理面临的新问题
三、 数字经济时代加强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对策
第三节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一、 数据安全治理概述
二、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治理面临的问题
三、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治理的法治化路径
第四节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一、 我国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防控现状
二、 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
三、 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法治化路径
第六篇政 策 篇
第十二章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第一节我国数字经济政策概述
一、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发展脉络
二、 国家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我国数字经济重点政策
一、 产业数字化政策
二、 数字产业化政策
三、 数字化治理政策
第三节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启示
一、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存在的问题
二、 我国数字经济政策展望
第十三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欧洲主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一、 欧盟主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二、 英国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第二节美洲主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一、 美国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二、 加拿大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第三节亚洲主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一、 日本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二、 新加坡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第四节全球数字经济监管新动向与政策启示
一、 全球数字经济监管新趋势
二、 全球数字经济监管的五大动向
三、 全球数字经济监管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参考文献
33346991316171819202122222325252830353535363737404243444445474749515662626364656668696971727373767878828686878889909193959797989899100100101105105105106111115117117118122132135135135136137138139139140141142143144144149149149150151152152154156157159160161161163164165167172175175175177180180184187187191193196196196197199200203204205209213217217218221225233233233234235236236238242242246250254254254255257257258260262262264265267267268269277277277278280280285288292293293296296296297301301302304304306307307308311316
內容試閱
这是一个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的时代。在数字经济奔涌发展的长河中,本书是一滴微不足道的小水珠。无论是学生要学好“数字经济学”,还是老师要讲授好这门课程,抑或是编者想编写好一本教材,预先了解一下数字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都是颇有裨益的。数据及数字经济的以下基本现实,尤其值得关注。
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农业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有形物质是财富的主要形态,接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知识、信息、数据长期得不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y)、“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的概念(分别在1962年、1996年由Fritz Machlup和OECD提出)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并被人们看作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说100年前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那么100年后正如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封面文章《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the Worlds Most Valuable Resource)所指出,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已成为所有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个生产要素,也是构成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是第五次技术革命的成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后,开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重大技术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伴随着相应技术——经济范式的产生。人类历史上共出现五次技术革命,并带来五种范式,它们分别是工业革命及机械化范式、蒸汽动力革命及蒸汽动力和铁路范式、电工革命及电气和重型工程范式、石油革命及福特制大规模生产范式、信息革命及数字经济范式。数字经济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工农业经济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大数据、互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以网络购物、扫码支付、数字货币、无人商店、快递机器人、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走进千家万户,以数据为核心的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数字经济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
全球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字经济最早由著名经济学家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随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出版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在全球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1997年日本通产省使用“数字经济”一词总结了数字经济的四个特征,而美国商务部于1998年发布的《兴起的数字经济》(the Emerging Digital Economy)使这一概念广为人知。自兹以降,数字技术与经济活动不断融合,数字经济“逆势上扬”,成为各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3)》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51个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规模为414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占GDP的比重达461%;产业数字化持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比达到853%,而数字产业化只占14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91%、247%、457%;美国蝉联世界第一,达到172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达到75万亿美元,德国位居第三,达到29万亿美元,日本、英国、法国均超过1万亿美元。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位居世界前列。中国高位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连续11年超过GDP增速,占GDP的比重达到415%;数字产业化规模与产业数字化规模分别达到92万亿元和410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分别为183%和817%,数字经济的二八比例结构较为稳定;第三、第二、第一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的格局。
数字经济具有新经济形态的独特性。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虽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一脉相承,但存在显著的区别。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网络经济强调互联网对资源分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化改造,数字经济则强调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对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改造。与其他经济形态相比,数字经济更能反映未来经济的实质性特征,数字经济具有极为显著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长尾效应、交易成本递减以及“创造性毁灭”等特点;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智能化经济,突破了物理世界的时空限制,具有个体异质性、整体结构性、结构复杂性和动态演化性;数字经济呈现出数据化(数据成为重要战略资源)、产消合一化(个体参与生产和消费)、平台化(“产品免费 流量付费”双边市场模式)、分享化(“使用而不占有”新消费理念)、智能化(人工智能新时代)等“五化”趋势。
数字经济呼唤新的经济理论阐释。理论源于现象和实践,又能对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相比,数字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经济学发展的理论洼地。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有效解释数字经济时代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均衡理论、要素分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面临挑战,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解释数字经济理论问题上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全球视野下,数字经济中的梅特卡夫定律、摩尔定律、交叉网络外部性、生态圈竞争等对市场竞争策略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带来了负外部性、数字鸿沟、数字贸易摩擦、数字产业垄断、数字技术风险、数据安全与侵权、隐私保护等诸多新问题。在数字经济条件下,“看得见的手”配置资源的能力增强,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分析数字信息产品失效,无形资本投资将颠覆经济增长逻辑。大数据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挑战信息不充分假设、资源稀缺性假设,必然引发劳动价值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信用理论、定价理论、产权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垄断竞争理论,引发变革,并引起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构。
经济学被称为“社会科学皇冠上璀璨的明珠”,但由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信息和数据的获得及行为反应的滞后性,经济学家往往被认为是“马后炮”。那么,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大数据技术是否能提高经济学家的解释能力和预测准确性?与现有经济理论一般遵循抽象和简约化原则不同,经济学家应该遵循什么发展路径,才能让经济理论与大数据方法相匹配?智能机器人实现了对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部分替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否主导科技发展、经济运行与制度变革?
要回答以上及其他类似的问题,需要学习“数字经济学”。作为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经济学有一个由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的演进过程,充分借助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管理学、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要编写一本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教材,编者必须系统地考察数字经济理论基础、数字基础设施构建与演化、数字信用体系建设与规范、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治理、数字经济时代的垄断与竞争,为培养新文科数字经济人才队伍提供充足的养分。出于以上考虑,本书主要由以下六篇十三章组成。
第一篇为总论篇,包括“第一章导论”,主要讨论数字经济的概念、分类、特征、理论基础、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概况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数字经济学做知识准备。
第二篇为基础篇,包括“第二章数据要素价值化”“第三章新平台”“第四章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讨论生产、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价值的实现与数据要素市场;平台、平台经济、新技术赋能新平台、平台的问题与治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字经济学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篇为数字产业化篇,包括“第五章数字产品制造业及服务业”“第六章数字技术应用业”,主要讨论数字产品制造业与数字产品服务业、传统的数字技术应用业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应用业,分析了数字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趋势。
第四篇为产业数字化篇,包括“第七章农业数字化”“第八章工业数字化”“第九章服务业数字化”,主要讨论农业数字化概念、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工业数字化的概念、核心技术与应用、驱动因素与实现路径;数字金融、数字贸易与数字物流,考察了数据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与革新。
第五篇为数字治理安全篇,包括“第十章社会治理数字化”“第十一章数字经济法治治理体系”,主要讨论社会治理数字化概念、建设内容、特征、协同治理理论、治理数字化体系与典型实践案例;数字经济法治治理的内涵与外延、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数据安全治理体系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考察了数字化治理框架与安全体系构建路径。
第六篇为政策篇,包括“第十二章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第十三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现状与启示”,主要讨论中国数字经济政策体系、重点政策与政策启示;欧洲、美洲、亚洲国家和地区主要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及全球数字经济监管新动向,全面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为使本书呈现的知识更全面、前沿与实用,编者参考了近些年出版的二十多本教材,查阅了近年发表的近百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召开了多次教材编写会议,认真研讨,反复斟酌,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与现有教材相比,本书突出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系统性。遵循“技术—应用—治理—政策”的逻辑主线,充分体现本书内容上的完整性,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数字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二是时代性。匹配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按照“理论—实践—方法”的编写思路,本书编写内容使用最新的统计数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经典案例,尽可能贴近现代经济生活。三是一致性。虽然本书编写涉及多位成员,撰写过程中既有“一人负责多章”,也有“多人负责一章”,但为了确保“内容—形式”的一致性,使本书标准、规范,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统一设置本章导读、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巩固与提升等模块,使学习路径与层级更为清晰。
本书经过编写成员长期讨论研究、密切分工、协调配合、共同撰写,最终顺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各章节具体分工如下:前言由李练军撰写;第一章由杨石美、徐昂共同撰写;第二章由吕飞撰写;第三章由李任青撰写;第四章由龚文辉撰写;第五章由徐颖慧撰写;第六章由汪钰斌撰写;第七章由谌种华撰写;第八章由潘求丰撰写;第九章由郭江华、吕飞、涂玉婷共同撰写;第十章由胡书清撰写;第十一章由王庭琪撰写;第十二章由张璐撰写;第十三章由舒雯撰写。为了提高本书质量,李练军负责审核第三至六章,潘求丰负责审核第九、十二、十三章,郭江华负责审核第七、十、十一章,谌种华负责审核第一、二、八章,最后由李练军对终稿进行统筹审定。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李练军
2024年6月于共青之城南湖之滨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