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手艺中国(中英)
》
售價:NT$
500.0

《
不可持续的不平等:迈向社会和环境的双重正义
》
售價:NT$
250.0

《
DK物理学百科(全彩)
》
售價:NT$
857.0

《
打造高可靠性组织:从个体正念到组织正念
》
售價:NT$
250.0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NT$
1428.0
|
編輯推薦: |
特色:
1. **问题导向,实用性强**:
本书以问答形式展开,针对消防设计中的常见疑难问题逐一解析,内容紧贴实际工作需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2. **涵盖面广,内容全面**:
从消防专业术语辨析到厂房、仓库、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本书涵盖了消防设计中的多个重要领域,内容全面且系统。
3. **规范解读与案例分析结合**:
书中不仅对相关规范条文进行详细解读,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规范的应用场景和设计要点。
4. **聚焦热点与新兴问题**:
本书特别关注了当前消防设计中的热点问题,如密室逃生、剧本杀场所的防火设计,以及新形态的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的分类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5. **结构清晰,便于查阅**:
本书按照建筑类型和设计问题分类编排,目录清晰,便于读者快速定位所需内容,适合作为日常设计工作的参考工具书。
### 卖点:
1. **解决实际设计难题**:
本书针对消防设计中的常见疑难问题,如疏散出口与安全出口的区别、避难走道与避难层的设置、厂房与仓库的防火分区等,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帮助
|
內容簡介: |
为全面贯彻落实《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住建部令第58号)、《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提高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质量,针对《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等标准规范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本书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一题一议的方式,以消防图纸为鉴、以火灾案例为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防火设计审查中常见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内容包括建筑定性、分类、总体布局、防火分区、安全疏散、耐火构造、审查要点等。本书可作为建筑设计及施工图审查人员的参考用书和经验借鉴。
|
關於作者: |
马国祝,女,教授高级工程师,山东省评标专家,施工图审查专家。
|
目錄:
|
目 录
前言
第1章消防专业术语辨析 /
Q1规范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和“非强制性条文”是何关系?国家全文强制性规范施行后,继续有效的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及非强制性条文是否必须执行 /
Q2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儿童活动场所、新形态的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等建筑如何分类 /
Q3疏散出口、安全出口及疏散门之间有何区别 /
Q4避难走道、避难层、避难间之间有何区别 /
Q5人员密集场所、人员密集的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建筑、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之间有何区别 /
Q6住宅建筑中的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三合一”前室之间有何区别 /
Q7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与消防扑救面设置是什么关系 /
Q8消防车转弯半径与消防车道的转弯半径是什么关系 /
Q9疏散用的楼梯间指的是哪种楼梯间 敞开楼梯能否作为疏散楼梯间 /
Q10哪些类别的场所属于儿童活动场所 /
Q11密室逃生、剧本杀能否不按照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进行防火设计 /
第2章厂房和仓库 /
第1节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 /
Q12厂房(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和耐火等级与哪些因素有关 /
Q13何为劳动密集型生产车间 /
Q14实训楼和实训车间的消防设计该如何定性 /
Q15储存有爆炸性危险的仓库,耐火等级应如何确定 /
Q16危废库中储存有废活性炭,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怎么定性 /
Q17氨水储罐区的火灾危险性类别怎么定性?需要考虑爆炸的危险性吗 /
Q18锅炉房的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如何确定?需要考虑爆炸的危险性吗 /
Q19空压机房和空分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应如何确定 /
Q20配电室和变配电站是按什么分类的 /
第2节平面布置和防火分区 /
Q21普通丙2项仓库和冷库库房冷藏间(鱼、肉间)有何不同 /
Q22厂房、仓库和办公可以合建于一栋建筑内吗?火灾危险性类别应如何确定 /
Q23厂房和仓库连廊相接,占地面积超规范,防火间距不满足,可以按一栋建筑进行消防设计吗?连廊的安全出口是否应计入疏散宽度 /
第3节厂房和仓库的安全疏散 /
Q24厂房首层楼梯间未直通室外,楼梯间至外门的疏散距离有要求吗 /
Q25因生产工艺要求,厂房内分隔出不同的空间,其疏散距离应如何控制 /
Q26设置在丙类厂房(仓库)内的辅助用房,必须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吗?对建筑面积的大小是否有要求 /
Q27厂房内通过设置避难走道解决人员疏散是否可行 /
第4节钢结构厂房防火要求 /
Q28屋顶承重包括哪些部位或构件,钢结构檩条有防火要求吗 /
Q29钢结构厂房采用膨胀型和非膨胀型涂料有什么区别,除防火涂料外,钢结构还有哪些防火保护措施及要求 /
Q30防火墙与防火隔墙有什么区别?防火墙能否采用轻质墙板 /
第3章住宅建筑 /
第1节住宅 附建公共用房 /
Q31住宅建筑底部二层商业服务网点内可以设置哪些公共用房?商业网点建筑面积有何规定 /
Q32住宅建筑商业服务网点内疏散楼梯的梯段宽度及疏散距离该如何确定 /
Q33高层住宅与其他建筑合建时,高层住宅部分防火设计该如何确定 /
第2节住宅总平面布局和消防救援 /
Q34高层住宅建筑底部设置商业服务网点时,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未覆盖建筑长边,此时该如何确定 /
Q35多层住宅区消防车道如何设置?消防车道距离住宅的最远距离该如何控制 /
第3节住宅安全疏散 /
Q36独立住宅或联排别墅采用敞开楼梯间,户内疏散距离应怎样确定 /
Q37住宅建筑封闭楼梯间直通室外出口(含出屋面的口)时是否可不设置门 /
Q38住宅地上和地下楼梯间在首层可以通过扩大封闭楼梯间或扩大前室直通室外吗 /
第4节住宅地下车库安全疏散 /
Q39附设在住宅地下汽车库内的设备用房,防火分区该如何划分 /
Q40地下设备用房的疏散门和安全出口该如何确定 /
第4章公共建筑 /
第1节建筑防火设计定性 /
Q41公共建筑的防火设计该如何确定 /
Q4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医疗场所,其安全出口必须按照医疗建筑设置吗 /
Q43各类校外少年儿童培训场所应按照学校建筑还是商业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审查 /
Q44新建售楼处应按什么性质的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
Q45汽车销售4S店应按什么性质的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
第2节疏散距离及安全出口 /
Q46儿童活动场所人员密度指标及疏散距离应如何确定 /
Q47附设在建筑内的儿童活动场所,防火分隔和安全出口应满足什么条件 /
第5章建筑构造与装修 /
Q48防火墙和防火隔墙是否可以采用防火玻璃墙代替 /
Q49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是否可以设置普通窗 /
Q50电影院观众厅可不按无窗房间进行装修吗 /
Q51疏散楼梯中支承楼梯休息平台的柱是否应满足主体结构柱的耐火极限 /
第6章建筑结构防火计算 /
Q52钢结构防火涂料型式检验报告的耐火时间可作为钢结构构件的耐火时间依据吗 /
Q53《建钢规》有三种不同的防火验算方法,实际中是否应该采用三种方法分别进行验算 /
Q54实际工程中应该怎样选择防火涂料?具体有哪些要求 /
Q55防火设计需输入防火涂料的厚度和等效热传导系数或等效热阻,但计算前没有厂家防火涂料的相关性能参数,此种情况下应如何解决 /
Q56当防火涂料设计厚度和型式检验报告载明的厚度不一致时,应如何解
|
內容試閱:
|
前 言
作为承接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职能、落实建设工程防火责任的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直高度重视新形势下我国工程建设消防安全工作,自2020年以来,相继颁布、修订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工作细则》等,为加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保证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施工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目前我国消防法规的体系构成一般包括了消防法律法规、消防规章及消防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是目前唯一一部正在实施的具有国家法律效力的专门消防法律,而消防技术标准包括《建筑防火通用规范》《消防设施通用规范》等全文强制性通用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基础标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等专用标准、《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等专业标准。目前我国防火体系中的内容确定了防火分区要求、构件耐火等级要求以及安全疏散设计要求,还有各子系统及材料等专门针对施工及验收的规范。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只是查验这些系统的完整性,从而确定建筑消防措施是否合格或者可否投入使用。在建筑遭遇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各类灾害中发生最频繁且极具毁灭性的一种灾害。防火安全设计是建筑减灾防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它影响到建筑的总体布局、空间划分、流线组织、构造措施、设备系统等方面。建筑失去了安全的保障,也就失去了其作为人居环境的根本意义。消防设计失误,常常会在建筑内埋下严重的火灾隐患。在消防设计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大多源自于对规范的不够熟悉或理解得不够深刻。正确理解规范,准确运用规范解决各类技术问题是建筑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本书不只是这样一本帮助设计和审查人员解答工作中常见的各类防火技术问题,进而帮助加深对防火规范条文的理解、记忆和正确运用的工具书,而且还通过一些具有示范效应的真实防火工程案例,引导设计人员主动学习规范并能准确应用这些基本的消防工程技术手段。
法不严则为虚,消防通用规范同样需要强有力的贯彻执行,才能发挥作用、产生实效。很多建筑火灾之所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非规范没有相关规定,完全是由于执行落实不严格。例如,如果设计人员违反防火规范,没有在楼板的结构变形缝处考虑防火封堵措施,或者现场工人野蛮施工,直接在楼板上打洞穿管,那么,即使表面上看楼板达到了耐火极限要求,也根本起不到防烟、隔火的作用。在消防设计审查和验收过程中,对类似问题必须高度警觉。因为业主往往会对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隐患和问题因怕麻烦或以为小题大做而有意掩饰、隐藏。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很多人对消防审查多有诟病,工程设计人员常常抱怨审查人员缺乏灵活性,对执行消防规范僵化死板、不容变通。显然,设计人员更关心的是美观的造型、经济的成本、结构的安全,在他们心目中,消防安全只是次要因素,可有可无。之所以形成目前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1)现行建筑消防规范滞后于设计理念的更新。例如,建筑防火规范是根据广大科研技术人员、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物住户、各种火灾案例等大量经验、教训、实验与分析归纳整理而得,经验、教训、实验等数据的有限性决定了现有规范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不能完全覆盖各种建筑防火设计的新需求。特别是随着建筑科技的长足进步,具有新的设计概念和结构形式的公共建筑不断涌现,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特色标志。规范的相对滞后对新型建筑结构防火的设计及审查带来了挑战。防火设计中既要满足新颖建筑的安全性和造型美观的需求,也要兼顾安全性和造价的适用性。
(2)缺乏鼓励加大消防安全投入的激励机制。房地产开发商缺乏消防安全知识背景,常常认为火灾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概率事件,因此,他们普遍缺乏在建筑内采取消防安全措施的主动性。而许多商品房,装修时也会把已安装的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拆除。对于建筑设计人员而言,满足功能要求是首要的目标,同时还要兼顾美观和节约。如果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和引导措施,就会造成设计人员只关心功能、美观和经济这“三大因素”,那么,规范中的消防安全要求,也就只能成为应付审验的敷衍行为。
简称,全称及规范号见本书附录A。(3)建筑消防规范本身的缺陷也影响了其贯彻实施。每次规范修订后,新增的条文都被简单堆砌在原有的过时条文之上,使消防规范变得越来越僵化和难以执行。目前,防火规范的很多条文相互重复、相互矛盾,并存在地方标准过度要求,层层加码的问题。例如《建规》中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防火门要求是“乙级”,《消水规》中消防水泵房的防火门要求为“甲级”,《人防规》中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防火门要求是“甲级”。通用规范实施以后带来的另一个弊端,是新条款往往与原有条款迭加在一起共同执行,而不是在引入新条款后,及时删减可被取代的旧条文。有些审查人员在执行通用规范和其他消防技术标准时,对涉及的同一技术问题,片面认为通用规范或技术标准,谁规定的更严格、要求更高,就执行谁的规定。例如,某项目验收时疏散出口门净宽度按更严格的《建规》0.9m执行,而《通规》已明确不应小于0.80m,从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和投资浪费。
(4)材料的实际燃烧表现与检测报告结论可能大相径庭。生产企业和检测、试验机构设定的材料燃烧性能试验条件,往往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使用环境。如果将某种材料应用到检测时并未涉及的环境条件,设计人员就无从了解其真实的燃烧性能,自然也就无法预先采取有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措施。
(5)制定消防安全标准所依据的火灾基础理论仍然贫乏。目前,消防安全标准的内容,主要来源于火灾教训和有限的试验、测试结论。也就是说,消防安全标准更多依赖于传统的经验积累,而不是对火灾基础理论的深刻把握。消防安全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现状,与建筑结构等成熟的工程技术领域形成了强烈反差。例如,在建筑结构布置时,荷载大小、跨度、层高的任何改变所产生的影响,都可以按照严格的结构计算公式,通过精准的计算做出准确预测。如果在消防安全领域也能做到这一点,找出反映燃烧过程和产物的数学方程式,那么,根据材料及其应用环境的变化,就可以事先计算出火灾强度等特性,而不是只依赖传统的实验方法粗略估算。
防火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从项目一开始就纳入整体设计过程。对于参与建筑设计过程的每个人来说,了解在设计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考虑消防工程问题至关重要。本书结合工程实例,采用一题一议的方式,以消防图纸为鉴、以火灾案例为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对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防火设计审查中常见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简单明了地解释了消防工程涉及的内容,以及在将消防纳入整个建筑设计过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内容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建筑结构、室内装修、政策程序等方面。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同一规范条文,不同地区、不同审查人员、不同验收人员理解经常不一样,这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国家标准图集、正式出版的参考资料、各地方发布的消防审验指南等文件对规范又进行了补充规定,造成设计院、施工图审查机构、建设方、行政主管部门等参与建筑工程各环节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规范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另外消防设计千差万别,处理方式设计规范不可能全部包络,再加上各地对消防图纸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查处力度空前严厉,本书对规范条文的解读,只代表编者的个人观点,仅供设计审查人员对规范条文理解时参考使用,不具备任何法律约束力。笔者建议建设项目落地之初,设计人员一定要仔细研究当地各种消防规定和指南,如没有具体要求建议,则按《建规》图示推荐做法最为稳妥。
最后特别要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薛俊高先生对消防这一课题的热心关注,以及参与编辑本书的所有人员,感谢他们对本书的认真审阅,以及他们提出的富有洞察力的意见和建议。限于本人水平,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
2024年5月1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