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三册)
》
售價:NT$
1639.0

《
帝国潜流: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
》
售價:NT$
490.0

《
鲨鱼大图鉴:世界现生536种鲨鱼完全解读
》
售價:NT$
2189.0

《
世界美食丛书:面包+咖啡(2册)
》
售價:NT$
1000.0

《
化学工程发展战略: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
售價:NT$
2540.0

《
新冠病毒感染临床实践指导 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及康复
》
售價:NT$
230.0

《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物质分析图谱
》
售價:NT$
1474.0

《
遇见清朝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该书为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象征仪式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克多?特纳的代表作,被学界归入二战后最有开拓性和影响力的民族之经典之列。
全书主要围绕中南非洲的恩登布人的象征符号意义和仪式诸方面进行论述,由十篇论文组成。特纳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人类学以至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广为引用的重要文献。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仪式研究的人类学名著,由十篇相互关联的论文组成。作者致力于考察人们如何为现实赋予意义,以及他们又是怎样通过文化象征符号来表达这一现实。特纳的学术生涯主要是研究非西方社会的各种仪式,考察各种象征符号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的功能。他认为特定社会中的人们拥有自己的象征符号系统,从而为他们的生活赋予意义。
|
關於作者: |
维克多·特纳(Victor Witter Turner,1920-1983)是英国人类学家,也是象征人类学和人类学“曼彻斯特学派”的代表人物。特纳一生所出版的著作非常丰富,《象征之林:恩丹布人仪式散论》(1967)和《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1969)是他的代表著作。特纳的人类学研究多以象征仪式为主题,通过仪式把握社会结构的重新组合。他在对非洲恩丹布人的仪式研究中,从象征意义着手,深入探讨了象征的本质属性及象征研究的方法。此外,他的仪式研究还注重分析仪式中的象征符号、社会戏剧以及朝圣。他的仪式理论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热议,他们对特纳的仪式研究进行评价,同时也在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进行的思考。
译者简介:
赵玉燕,女,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目錄:
|
绪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恩登布人仪式中的象征符号
第二章 恩登布人拘仪式象征体系、道德和社会结构
第三章 恩登布人仪式中的颜色分类:原始分类的一个问题
第四章 模棱两可:通过仪式中的阈限阶段
第五章 巫术和妖术:分类学对动力学
第二部分
第六章 大黄蜂穆乔纳:宗教信仰的阐释者
第七章 穆坎达:割礼仪式
第八章 恩登布人狩猎仪式中的象征主题
第九章 隆达医学与疾病治疗
第十章 一位恩登布巫医的行医实践
索引
译后记
|
內容試閱:
|
特纳的这部著作《象征之林》,作为他的《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与延续》这部被认为是曼彻斯特学派对冲突和过程分析最精彩的代表作之一的补充和深化,毫无疑问是二战后最具有开拓性和影响力的人类学民族志经典之一。
本书由围绕着在中南非洲赞比亚的恩登布人的象征符号意义和仪式各方面的十篇论文组成。第一部分的五篇文章以理论论述为中心组织各种民族志资料,第二部分的五篇文章则以记叙为主。
该书的翻译分工如下:赵玉燕翻译了绪言、第一部分的五篇论文以及第七章的后半部分(英文版第205—279页);欧阳敏承担了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索引和第七章前半部分(英文版第131—204页)的翻译任务;徐洪峰完成了第六章的翻译。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真挚的感谢。
译者
人类学家讲到象征符号和有关仪式过程的研究,都会提到维克多?特纳。特纳是著名的曼彻斯特学派的重要旗手,也是象征人类学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特纳1920年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他的母亲是一位演员,而父亲则是电气工程师。受他母亲的影响,他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诗歌和古典文学。他的学业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不过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恢复学业之后,特纳选修了更多人类学课程,受到英国一流的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达里尔?福德(Darryl Forde)、迈耶?福蒂斯(Meyer Fortes)、雷蒙德?弗思(Raymond Firth)、埃德蒙?利奇(Edmund Leach)等人的影响。1949年大学毕业后,赴曼彻斯特大学师从英国曼彻斯特学派掌门人马克斯?格拉克曼(Max Gluckman)学习人类学。1955年,特纳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曼彻斯特大学做了几年研究,并担任高级讲师。1961年,特纳去美国斯坦福大学高级行为科学中心进行为期一年多的研究。不过,他回到了曼彻斯特大学之后,由于被美国学术生活的随心所欲和多学科研究的氛围深深吸引,1964年又再次回到美国,先后在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任教和进行研究。1983年去世。他的主要学术著作有《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和延续:一项关于恩登布人村落生活的研究》、《象征之林》、《痛苦之鼓:恩登布人宗教过程研究》、《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戏剧、田野与隐喻》、《从仪式到剧院》以及《表演人类学》等。
尽管最初特纳曾经在一个中非部落中重点研究其社会与宗教实践,以后还在乌干达的吉苏人(Gisu)中做过人类学田野工作,但他最著名的学术贡献体现在对恩登布人(Ndembu)的象征符号和仪式过程研究之中。这项研究开始于特纳在位于现在赞比亚的罗得斯-利文斯敦研究所为基地进行田野工作的时候,当时担任院长的正是格拉克曼。特纳的成名作《一个非洲社会的分裂和延续:一项关于恩登布人村落生活的研究》对恩登布人社会组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使他成为曼彻斯特学派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晚年,特纳又探讨了墨西哥、巴西和爱尔兰等地的朝圣现象。《象征之林》就是他在象征和仪式方面研究的一本代表之作。在这本文集中,特纳对恩登布人的仪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进而探讨了象征和仪式的相关理论。他强调仪式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他的仪式理论对于深化诸如仪式过程等现象的解释是相当有用的。正是特纳的研究改变了人们分析仪式的思路。
人类是能够使用符号的动物。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也许就是人能够使用符号。许多人类学家在认识仪式和符号间的关系时,都将关注点放在对符号的认识和分析上。许多人倾向于将宗教和仪式与非经验世界的符号联系起来。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宗教符号承载着知识和情感两个方面的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