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洲际公铁联运物流运行体系
》
售價:NT$
347.0

《
佛教与晚唐诗(修订本)
》
售價:NT$
255.0

《
食品中真菌毒素与健康影响
》
售價:NT$
704.0

《
廷臣论(汉译22辑)
》
售價:NT$
332.0

《
王安石传(白话版)
》
售價:NT$
286.0

《
大模型智能推荐系统:技术解析与开发实践
》
售價:NT$
658.0

《
外资与俄国社会经济变迁(1861—1914)(结合一手俄文史料和统计数据,分析俄国近代转型之路上的关键因素。)
》
售價:NT$
449.0

《
成长手册随即一本+米歇尔家庭教育百科 父母育儿方法指南大全书籍 影响全球百万家长的科学育儿法一站式解决孩子爱顶嘴有逆反心理TS
》
售價:NT$
1038.0
|
編輯推薦: |
向大作家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 26位现当代名家,37篇美文佳作,近40部拓展书目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史铁生《我与地坛》
莫言《用耳朵阅读》、王安忆《比邻而居》、余华《我的文学道路》
毕飞宇《什么是故乡?》、苏童《水缸回忆》、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
刘亮程《寒风吹彻》、刘慈欣《科幻书单》、李娟《我的阿勒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鲁迅文学奖得主张莉,选取30多篇现当代散文名篇,精心解读,娓娓道来,像讲故事一样讲文学,引领青少年朋友一起赏析名家佳作,向大作家学习如何阅读和写作。
|
內容簡介: |
《给少年的文学课》是一本写给青少年朋友、教师和家长的文学指导书,集文学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的文学案例,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往文学世界的窗户。本书精心挑选了26位著名作家、30多篇散文佳作,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读者走进文学的世界,领略那些令人难忘的物、难忘的人和难忘的事,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方法。无论是鲁迅、朱自清、老舍、汪曾祺等经典作家,还是铁凝、莫言、余华、毕飞宇、苏童、刘慈欣等当代名家,他们的作品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精彩解读。
全书分为两部分,先是向大作家学习写作,再是学习阅读,这两部分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一个全面、丰富的文学教育框架。张莉教授以文学向导的身份,带领读者穿越优秀作品的海洋,寻找那些迷人的场景和片段,赏析其中的文学之美。她不仅指导读者如何辨识文章的语言逻辑、情感逻辑和写作手法,更在解读中融入了如何写作的路径与方法,使青少年在阅读中不仅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更能从中学习到实用的阅读和写作技巧,助力他们成长为更优秀的自己。
|
目錄:
|
前 言 像讲故事一样讲文学
物不仅仅是物,它还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物
导 言 下笔时,找到难忘的物象或“抓手”
写童年该从何说起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爱北京的“枝枝节节”
——老舍《想北平》、林海音《苦念北平》、肖复兴《老北京的夏天》、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写蚕豆时我们到底在写什么?
——毕飞宇《蚕豆》
生活中那些可爱的小兔子和小仓鼠
——李娟《我的阿勒泰》
一千张糖纸产生怎样的故事
——铁凝《一千张糖纸》
当我们写熟悉的陌生人,该从何说起?
——王安忆《比邻而居》、阿来《声音》
眼里有,心里有,笔下才有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人
导 言 写下人本身的朴素和自然,也写下人本身的有趣和烟火气
“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第二节 “为什么这朵花今天忽然开了”
——孙犁《父亲的记忆》《母亲的记忆》
第三节 当“好时光悄悄溜走”
——迟子建《好时光悄悄溜走》
第四节 作为普通人的长辈
——叶兆言《旧式的情感》
第五节 写鲁迅先生,从点点滴滴开始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虎耳草,沈先生喜欢的那种草
——汪曾祺《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喜欢蘑菇的汪曾祺老人
——汪曾祺《沽源》、铁凝《温暖孤独旅程》
第八节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四见孙犁先生》、贾平凹《一匹骆驼》《我见到的孙犁》
找到“我”与陌生事物之间的连接
——如何书写那些难忘的事
导 言 好散文的魅力在于能引起我们长久的跨越时空的共鸣
我们怎么逛一个古老的园子
——史铁生《我与地坛》
第二节 当我们旅行时,我们会看到什么
——周晓枫《黄姚酿》
第三节 记下奔跑时我们所看到的
——汪曾祺《跑警报》
第四节 当我们总背不出那句诗
——李修文《长安陌上无穷树》
第五节 把夏天写得像夏天,把寒冷写得像寒冷
——鲍尔吉·原野《初夏》、刘亮程《寒风吹彻》
向大作家学习怎样阅读
导 言 从《枕草子》到“穷波斯”和珍珠
读书带给人的好处并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尽的
——王安忆《文字里的生活》、迟子建《“红楼”的哀歌》、刘慈欣《科幻书单》
读书万万不能狭窄
——余华《我的文学道路》、贾平凹《读书示小妹生日书》
读书时可以走走神
——毕飞宇《什么是故乡?》、李敬泽《〈枕草子〉、穷波斯,还有珍珠》
向世间万物学习
——莫言《用耳朵阅读》、苏童《水缸回忆》
结 语 用好每一个字,写好每一句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