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世界上的城堡:一部千年古堡兴衰史(从军事建筑到中世纪城堡,59座经典古堡,高清全彩图文,精装收藏品质)
》
售價:NT$
1214.0

《
缪斯的诞生 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生成简史
》
售價:NT$
398.0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NT$
347.0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NT$
403.0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NT$
383.0

《
一日浮生
》
售價:NT$
367.0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NT$
1836.0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月亮山区,地处贵州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较为典型的侗族传统村落聚居区。坐落于月亮山间的传统村落,见证了黔东南地区侗族文化的演变与发展。本书采用专题研究的方式,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出发,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结合大量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记录,对票寨村、晚寨村、增冲村、大利村、三宝村五个侗族传统村落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刻的文化解读与阐释。全书系统阐述了月亮山区侗族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历程,揭示了该区域侗族族群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具体形态。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文化变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月亮山区票寨村、晚寨村、增冲村、大利村、三宝村五个侗族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与研究,阐述了月亮山区侗族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的整体情况,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包括实践操作的指导。这对于挖掘月亮山区侗族的文化基因,归纳西南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变迁的共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意义。
|
關於作者: |
周真刚,贵州六枝人,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贵州省民族研究院院长、二级研究员,《贵州民族研究》主编。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民族事务治理、非传统安全等研究。
安格拉玛,内蒙古锡盟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层社会治理、文化遗产保护等研究。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票寨村文化变迁
第一节 票寨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票寨村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票寨村精神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 票寨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票寨村行为文化的变迁
第六节 票寨村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二章 晚寨村文化变迁
第一节 晚寨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晚寨村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晚寨村精神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 晚寨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晚寨村行为文化的变迁
第六节 晚寨村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三章 增冲村文化变迁
第一节 增冲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增冲村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增冲村精神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 增冲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增冲村行为文化的变迁
第六节 增冲村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四章 大利村文化变迁
第一节 大利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大利村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大利村精神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 大利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大利村行为文化的变迁
第六节 大利村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五章 三宝村文化变迁
第一节 三宝村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三宝村物质文化的变迁
第三节 三宝村社会文化的变迁
第四节 三宝村行为文化的变迁
第五节 三宝村传统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六章 月亮山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重构
第一节 月亮山区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局部失衡
第二节 传统村落文化生态重构模式
第三节 月亮山区传统村落文化可持续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月亮山区位于东经108o13′—108o19′,北纬25o34′—25o39′,最高海拔1493米,总面积约53平方公里,相对高差约1100米。在行政区划上,主要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相连。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广义的月亮山区包括贵州省的榕江县、从江县、荔波县和三都县,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县和环江县。狭义的月亮山包括从江县的都柳江西部,榕江县的计划乡和水尾乡,以及荔波县的佳荣镇。月亮山因高山云雾缭绕,登山可触月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山脉走向由东北向西南,全区地形地貌复杂,山高谷深,丘陵起伏,山势雄伟,峡谷纵横。主要特点是山高坡陡、海拔高。因此,月亮山区的立体气候极为明显,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气候并存。这里气候复杂,雨量充沛,受复杂地貌的遮蔽,动植物生存的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加上月亮山上游的珠江水系,使其也成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林区之一,其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 77%。由于植被茂密、保存完好,山区内有许多珍稀动植物,素有物种基因库之称。该地区古树名木众多,很多树龄都在 100 年以上,如从江县的红豆杉树龄已超过 500 年。 都柳江是月亮山区的生命之源。作为该区域最大的河流,其全长约121公里,发源于月亮山南麓,蜿蜒穿过从江县的多个地区。河流的水源滋润着周边的土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必要的水资源。历史上,都柳江的古州码头曾是商业和交通的重要枢纽,每日停泊的船只多达三百艘,这条河流是月亮山区物质文化的承载者,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除都柳江,该区域还拥有几条重要的支流,如污牛河、宰便河和打碎河。河流的源头位于广西环江的平正河,穿过从江的双江河,最终汇入都柳江。河流交织形成一个复杂的水系网络,对于维持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月亮山区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地形对当地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同民族,如汉族、侗族、苗族都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居住习惯和文化模式。这些文化模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更为重要的是,月亮山区居住着苗、侗、水、瑶、壮、汉、布依、土家、彝、藏、回等多个民族,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和互容互尊的社会结构,民族多样性不仅增加了该地区的文化丰富性,也促进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和利用这片丰饶的土地,共同创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社会景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