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哈布斯堡女皇:玛丽亚?特蕾莎和18世纪欧洲的权力博弈(王权与革命交织的时代,哈布斯堡家族四位权势女性的治国、磨难与沉浮)
》
售價:NT$
653.0

《
首发经济:重塑商业生态与消费未来
》
售價:NT$
301.0

《
中国国家地理 美丽的地球·生命交响(全6册)
》
售價:NT$
2897.0

《
前世今生:穿越时空的灵魂伴侣
》
售價:NT$
301.0

《
出瀛海:晚清诗人的海外观察与体验(九州之外,更有瀛海,全球视野下的中外交流史力作! )
》
售價:NT$
296.0

《
制造规则 : 国际标准建立背后的历史与博弈
》
售價:NT$
449.0

《
货币与政府
》
售價:NT$
602.0

《
昨日今朝(网络原名:今朝欢愉)
》
售價:NT$
254.0
|
內容簡介: |
76228 本书回顾了日本央行从1998年开始历时四任行长的长达25年的金融宽松化政策。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于1990年,而真正意义上的通货紧缩出现在1998年前后,房价与股价的崩溃大量消耗了企业与居民的元气,企业不再敢投资,居民不再敢消费,储蓄率居高不下。为此央行系统开始了最早的零利率政策,希望来提升投资,拉动消费,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资金开始在金融系统中空转,而且还直接导致了多家金融机构的破产。
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和白川方明的负利率后,日本的通货紧缩以及与其伴生的经济停滞收入下降,并没有好转,此后黑田东彦上台,以更为激进的安倍经济学开启了新的刺激方式。
作者在书中将安倍经济学成为“一场世纪实验”,但这并非溢美之词,日本使用了其他经济体前所未有的宽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股市,但是却没有将日本经济带出停滞与失落。
对于这25年,现任的日本央行行长,和日本朝野都有所反思。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央行行长并没有wan neng的魔法杖”,一味靠央行的政策不能挽救实体经济。长期的金融宽松政策只是在为那些本来就应该死去的僵尸企业续命,使经济无法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日本经历了泡沫崩溃,但是却没有出现美国的大企业的倒闭潮与裁员潮,代价却是全体民众的收入增长低下与停滞的状况下,维持高就业率,同时也断送了新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这种救济性的经济政策,最终所带来的只能是共同贫穷。
所以从日本的教训来看,作者认为,央行与金融手段是有极限的,真正挽救经济的,还应当是结构性的经济改革。
69815 作者亲历了日本战后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在大藏省的工作经历让他能够亲身经历其间日本经济运行的过程。同时,作为学者,作者见证了日本平成时代(1989年至2019年)的三十年间日本政府经济决策的失败。 2019年是平成时代结束的那一年,也是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的第二十九年。安倍经济学虽然起初被寄予厚望,但积重难返,日本经济本质上没有丝毫的改变,而作者提出的“失去的三十年”基本上可以为平成时代的日本经济盖棺定论。 在经历了广场协议后的盲目贬值、激进的货币政策与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缺乏稳定性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后,终于,有经济政策连续性的日本政府出现了,但此时的日本却又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社会阶层固化以及制造业、高新产业凋敝等问题。 与美国的贸易战、汇率战,以及少子化、老龄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植、制造业空心化,都是日本经历过的,也是今天和未来的中国正在和可能将要面对的。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写照?我们又能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呢?
|
關於作者: |
日本经济新闻社 金融、市场部 金融部长
1972年生人,1995年加入日本经济新闻社,先后在金融机构、日本央行、财务省担任采访记者,曾经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2015年担任日本经济新闻社华盛顿分局特派记者,负责美联储与特朗普政府的相关采访。2021年起担任金融部长,整体负责国内外金融政策、金融行业板块的报道。曾经著有《瑞穗银行,迷失的二十年》
|
目錄:
|
前 言
第一章 日本人没有察觉到泡沫经济的崩溃1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国际地位逐步上升2
泡沫经济崩溃,整个日本还在“宿醉”中9
历史性的日元升值18
“复合萧条论”的错误22
第二章 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7
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28
IT革命进入第二阶段34
制造业由垂直一体化走向水平分工40
看到了世界的变化50
第三章 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金融大崩溃55
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丑闻逐渐暴露56
大藏省丑闻61
山一的破产64
长银的破产67
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国民背负着重担73
被当作替罪羊的人们79
第四章 21世纪日本经济的虚假繁荣让改革渐行渐远85
日本经济大幅下滑,日本政府开始大规模干预汇率86
逆时代潮流而回归日本的工厂89
在硅谷感受了日本的落后97
第五章 美国房地产泡沫和雷曼事件111
亲眼所见的房地产泡沫112
美国房价暴涨,丰田车大卖118
雷曼事件122
第六章 日本的“出口立国”模式彻底崩塌133
“出口立国”模式的终结13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日本制造业的复苏138
逐渐依赖政府的日本制造业141
日本经济结构已无法改变143
雷曼事件后的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和欧元危机146
第七章 民主党内阁与东日本大地震149
身为执政党的民主党满足国民的期待了吗150
东日本地区可能会成为无人地带153
贸易赤字逐渐扩大156
欧元危机导致日元升值,日本股价下跌160
我们这一代人的21世纪头10年164
第八章 安倍经济学和异次元货币宽松政策带来了什么169
异次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没能增加货币供给量170
追加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负利率政策也没有任何效果175
安倍经济学并没有让日本经济实现增长178
宽松货币政策的出口在哪里183
关于长冈实的记忆189
第九章 日本未来应该做的事197
日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摆脱通货紧缩”198
必须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01
如何应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213
如何应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219
新兴产业的出现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25
附录 平成大事年表237
目 录
序 章 日本央行与传统观念的破坏者1
学士会馆内2
真正原因在于泡沫时期的处理方法4
安倍经济学之父8
宇泽门生雨宫11
货币政策报道中的疑惑15
痛苦的根源在于新《日本银行法》16
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及通货紧缩的原因19
第一章 首位经济学家央行行长的诞生22
1.意外的人事任命之谁是植田23
黑马亮相23
雨宫力推植田27
顺利的第一天32
残留于市场和政界的岩浆37
2.告别史上任期最长行长40
黑田的自卖自夸40
罗斯福般的决心43
留英期间醉心于经济学47
候选人之一山口51
3.阔别18年的圆桌会议53
突如其来的华盛顿之行53
摆在黑田面前的三大量化宽松政策56
第二章 安倍经济学之跨世纪的实验62
1.不采取逐步刺激的战术63
安倍重返政坛与日本央行行长63
少数派支持的量化宽松主张68
四位行长候选人73
批判日本央行的声音日积月累78
重操设计的雨宫81
2.“火箭筒”发射84
“110分的量化宽松政策”84
令人存疑的两年达到2%89
3.触手可及的2%94
第二年便陷入绝境94
出人意料的第二轮宽松97
黑田支持消费税上调吗99
4.崭露头角的负利率103
无可购资产103
从超宽松到三维度宽松108
为何负利率政策未见成效112
5.“直升机本”118
第三章 最长任期行长黑田的懊悔122
1.骇人听闻的资本外逃123
日元汇率创32年新低123
最后的机会?127
修正宽松政策129
取消YCC政策的要点在于出其不意134
黑田失言的真实情况137
2.“出其不意”142
日元贬值已不再有利142
宽松政策的突然修正144
3.卡尔·波普尔思想150
第四章 多灾多难的行长:白川方明155
1.雷曼危机156
白川方明的两大信念156
美元流动性枯竭159
2.不只是“被蜜蜂蜇了一下”那么简单163
3.成为政权之争的人事任命169
4.与美联储伯南克之争174
降息到底174
沉睡的企业融资178
5.意料之外的通缩宣言180
6.诞下了通货再膨胀派的宽松之争188
杰克逊霍尔之变188
全面量化宽松政策190
7.东日本大地震195
日元升值带来的困境195
已经麻木的公众201
8.来自永田町的阻碍203
民间舆论的抬头203
自民党大胜207
日本央行微弱的抵抗212
第五章 通货紧缩的开端:速水、福井214
1.新《日本银行法》下的独立纪念日215
毫无心情庆祝的初次见面215
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一大转折点220
严重的金融危机浮出水面223
2.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冲击226
3.通货紧缩来袭228
4.主要经济体中的首个零利率政策235
零利率的矛盾235
取消零利率政策,祸根残留240
5.量化宽松政策的开端246
6.日元套利交易的现身251
福井王子的登场251
日元套利交易的幻想257
7.安倍晋三,反日本央行的原点260
第六章 苦闷之中的美联储鲍威尔266
1.特朗普总统与新冠疫情267
“普通先生”大显身手267
对YCC政策的抗拒271
2.意料之外的大通胀274
被低估的通胀压力274
吸引通胀的结构性变化281
3.金融市场躁动不安286
硅谷银行破产286
同时应对通货膨胀与金融不稳定288
4.与艺术大师的对话289
“货币政策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289
大波动时代294
第七章 没有魔法棒296
1.日本经济为何停滞297
2.为何只有日本陷入通货紧缩301
3.长期的量化宽松政策是否有效308
4.日本经济能否回归增长313
结语319
参考文献323
日本央行历史年表3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