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创新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基于知识共享的技术合作创新成为越来越多的创新组织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措施。
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和完善,一方面,有利于创新组织更加深刻地认识本领域的创新知识和充分利用相关创新资源开展科技活动,提升创新组织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创新组织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异质性创新知识,实现对已有知识的补充,促进知识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组织在原始创新方面的成功概率。本研究在结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综合分析法,研究石墨烯组织合作创新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分析了石墨烯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全球石墨烯技术合作创新网络规模持续增加,不同创新组织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全球石墨烯产业格局基本上形成了以美国、中国、欧盟、英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或地区为首的“六强争霸”格局。其中,得益于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强大的政策、资金支持,美国石墨烯产业链相对更完整;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杭州高烯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组织,在网络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第二,梳理了石墨烯技术合作创新机理。本研究将石墨烯技术合作创新机理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研发合作机制、知识交流机制和绩效影响机制。研发合作机制主要讨论了石墨烯技术合作创新的动力、彼此间的信任关系和利益分配问题。知识交流机制则基于知识创新过程展开,分为知识获取与识别、知识吸收、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知识创新是网络中的创新组织以资源运用为基础,通过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将外部资源内部化,最终通过知识重组进行新知识创造。绩效影响机制主要从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创新资源和增强知识正外部性三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三大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影响机理集成模型。
第三,研究了石墨烯技术合作网络特征演化。全球石墨烯产业技术合作创新由开始的联系多局限于子群内部,逐渐发展到子群之间,特别是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创新组织间的子群密度进一步降低,跨子群、跨区域联系的不断增强,有助于创新资源由核心区向边缘地区溢出。在网络中扮演中间人角色的创新组织加快了全球石墨烯产业技术合作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但仍有很多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在网络中并未承担中间人角色。中国国家电网、中国石化、京东方科技集团、欧菲光集团和远东集团研发的石墨烯技术专利对 IPC 技术分类的 8 个部均有涉及,且它们之间存在相同的技术关注主题,具有协同研发合作的可能性。
第四,检验了合作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对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而言,网络中心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倒 U 形关系,且组织发明人网络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组织发明人网络密度既有利于增强网络中心性带来的正向影响,也减缓了中心性过度带来的负向效应。从生命周期来看,当产业处于萌芽期,网络中心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 U 形或倒 U 形关系,且有效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产业处于成长期时,网络中心性与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倒 U 形关系,即存在网络中心性极大值;而此时结构洞中有效规模增加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水平,但二次项系数并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本书的出版得到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合作创新机制研究——以石墨烯为例”的资助,在此深表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