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莫斯·坎宁汉的五十年

書城自編碼: 409619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舞蹈
作者: 大卫? 沃恩 主编,李文琪、刘冰 译
國際書號(ISBN): 9787548620273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2-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给孩子的考古
《 给孩子的考古 》

售價:NT$ 296.0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文明的重建:战后德国五十年(译林思想史)从大屠杀刽子手到爱好和平的民主主义者,揭秘战后德国五十年奇迹般的复兴之路! 》

售價:NT$ 505.0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我以为这辈子完蛋了(经历了那么多以为会完蛋的事,我还是活得好好的!) 》

售價:NT$ 398.0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社会情绪的传递与互动研究:以情感符号为视角 (光明社科文库·法律与社会) 》

售價:NT$ 434.0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推荐系统核心技术与实践 》

售價:NT$ 505.0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

售價:NT$ 347.0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流浪的君子:孔子的最后二十年 王健文 》

售價:NT$ 254.0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
《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 》

售價:NT$ 356.0

編輯推薦:
《莫斯·坎宁汉的五十年》这部作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全面记录了莫斯·坎宁汉的舞蹈生涯,提供了读者深入了解这位20世纪的传奇现代编舞家编舞风格和创作思路的途径,是舞蹈史、现代舞蹈以及现代艺术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资料。同时,该书还讨论了坎宁汉与音乐家约翰·凯奇及其他门类的艺术家的合作,重新审视了舞蹈和舞台的意义,将他们的创作活动置于20世纪60和70年代的艺术场景下,对于当代艺术、音乐和舞蹈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內容簡介:
《莫斯·坎宁汉的五十年》是一部深入探索美国现代舞蹈界传奇人物莫斯·坎宁汉五十年辉煌艺术生涯的著作。作为一位具有深远影响的编舞家,坎宁汉以其独特且创新的艺术风格,在战后美国乃至欧洲的艺术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通过引入“机遇编舞”等前卫理念,不仅挑战了传统艺术形式,更极大地拓展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展现出二者之间无尽的可能性与联系。
该书详细记载了坎宁汉从早期在玛莎·格莱姆舞团担任首席舞者的经历,到1953年创立莫斯·坎宁汉舞团的重要时刻,以及之后数十年间与众多当代杰出艺术家合作的精彩历程。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幕后影像、编舞笔记、乐谱、舞台和服装设计等珍贵资料,全方位展现了莫斯·坎宁汉非凡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世界。
關於作者:
大卫·沃恩是一名舞者、编舞家、演员和歌手。他的作品不仅在伦敦、巴黎和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还深入百老汇和外百老汇,以及全美各地的剧院、电视和电影领域。在舞台艺术之外,大卫·沃恩还致力于舞蹈文化的传承与研究,转型为一名杰出的舞蹈档案管理员、历史学家及评论家。自1976年至2012年,他担任了莫斯·坎宁汉舞团的档案管理员,为该舞团的历史资料保存与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文祺,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现代舞系副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帕切斯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舞蹈创作、编导及现代舞技术教学工作,曾担任 2022 北京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导演。导演、编创代表作品有舞剧《青春之歌》(2019)、《杨家岭的春天》(2022)舞蹈《家书》(2019)、《燃烧》(2023)
刘冰,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生,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学院访问学者。出版专著《纽约观剧日记》(2023),译著《崔莎·布朗:编舞即视觉艺术》(2024)、《格林威治村 1963 年--先锋派表演和欢腾的身体》(2023)《舞蹈:作为艺术教育》(2015)
目錄
译丛序 ⅰ
出版说明 ⅲ
中译本序 ⅴ
前言
早年
20世纪50年代
 《舞蹈技术的作用》/莫斯·坎宁汉
 《空间、时间与舞蹈》/莫斯·坎宁汉
 《无常的艺术》/莫斯·坎宁汉
 安·哈普林舞蹈平台演讲摘录/莫斯·坎宁汉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引发重大发现的四个事件》/莫斯·坎宁汉
 莫斯·坎宁汉与他的舞者们/莫斯·坎宁汉
 致77岁的莫斯·坎宁汉/加里森·基勒
文献目录
坎宁汉作品中英文对照表
注释
译后记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诗歌语篇意义样态的复杂性
8.1 引言
8.2 诗歌语篇意义样态的分析框架
8.3 诗歌语篇整体意义的简单与复杂
8.3.1 意义简单的诗歌语篇
8.3.2 意义复杂的诗歌语篇
8.4 语篇意义结构的稳定性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元话语的意义整合功能及其语体分布
9.1 引言
9.2 现有研究成果
9.3 元话语概念的重新界定
9.4 元话语功能及其分类
9.4.1 元话语与元话语功能
9.4.2 元话语功能的分类
9.4.3 小结
9.5 元话语功能的语篇分布
9.5.1 统计方法
9.5.2 统计结果
9.5.3 数据分析
9.6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
附录:核心术语介绍与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內容試閱
译丛序
  北京舞蹈学院(以下简称“北舞”)是中国现代舞教育教学的重 要发源地和开创者。2024年,正值北舞建校70周年,创意学院现 代舞系教师协力组织翻译的“世界舞蹈理论与创作”译丛即将付梓 出版,意义非凡。我在20世纪90年代留校,工作初期任职于外事 部门,见证并参与了学校现代舞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期间,我曾为 很多外国现代舞专家担任课堂翻译,也与现代舞专业的师生们并 肩“战斗”过,获益良多。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内外舞蹈文化交 流频繁,技术和观念的涌入对中国舞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北舞展现了引领中国舞蹈教育的姿态,成为现代舞教学和实践的 探索者和先行者,并于1993年正式创立现代舞专业方向。彼时, 玛莎·格莱姆(Martha Graham)、莱斯特·霍顿(Lester Horton)、 何塞·林蒙(Jose Limmon)等舞蹈家开放的现代舞技术体系、独特的 现代舞编创方法以及创新的艺术思维涌现于北舞校园,对当代中 国舞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如果说20世纪上半叶,现代舞还只是呈现出多样化与先锋性 特征,到20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后现代多元艺术和哲学理论的更 替,舞蹈与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形式跨界共生,已然 成为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成员。本套译丛集结了不少现代舞创作 者的实践和理论成果,系统完整地呈现了他们的创作观念和技术应用,是我们对现代舞一次集中的回顾与再思考。 尤为可贵的是,20世纪西方的现代舞舞者也在不断关注及借 鉴着东方的哲学和“身体智慧”。露丝·圣·丹尼斯(Ruthst. Denis)、玛莎·格莱姆、莱斯特·霍顿、保罗·泰勒(Paul taylor)、 莫斯·坎宁汉(Merce Cunningham)、崔莎·布朗(Trisha Brown)等 现代舞的先驱人物以及今天仍然活跃在舞蹈创作前沿的欧哈德·纳哈林(Ohad Naharin)、依利·基里安(Jii Kylan)等大师,在不同 的历史时空中接触和吸收东方思想文化及其身体观,并创造性地 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观念和创作中。这与我们对西方现代舞蹈艺 术的学习相互辉映,充分体现了文明互鉴交流的意义。 当下的中国不仅延续着自身的传统文化,还吸收和借鉴了各 国的优秀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现代舞人自觉坚守自身的舞 蹈文化基因,始终坚持追求和契合优秀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融 合并不是简单的同化或替代,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 入外来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发扬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这 说明,接受并理解外来文化不以否定自身为代价,立足传统文化也 不意味着故步自封,只有抱开放而真诚的心态,才能创造属于今天 中国的舞蹈艺术。从更长远的历史时空看,这种开放与融合愈发 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外文化仍然需 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文化在结合中创造,方能保有鲜活的生 命力。 希望本套译丛能够为中外舞蹈文化交流架起桥梁,使我们以 更加开阔的视野与观念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北京舞蹈学院院长 许锐 2024年3月
中译版序
莫斯·坎宁汉(1919—2009)被公认是美国最伟大的舞蹈艺术家之一,亦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编舞家之一。他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以不断创新著称,拓展了当代艺术、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音乐的边界。他的表演方法以其思想上的简约和身体上的复杂性开创了新局面:他将“物即物”(a thing is just that thing)的概念运用于编舞之中,秉持“舞者舞动,一切便在其中”的理念。他曾言: “舞蹈最深刻地关注着每一个即时的到来,其生命力和吸引力正蕴含在于这种独特的存在。它如同呼吸般准确而短暂。” 莫斯·坎宁汉自幼学习舞蹈。在康尼什学院他首次接触到玛莎·格莱姆的作品,并在之后受邀加入她在纽约的舞团,在那里担任独舞演员长达六年之久。同样是在学院,坎宁汉初遇约翰·凯奇(John Cage),后者成为他实践中最大的影响者、最亲密的合作者以及终身伴侣,直至凯奇于1992年去世。1944年,坎宁汉的第一 场表演,仅包含他自己的一系列六个独舞,配乐由凯奇创作。四年后,坎宁汉与凯奇开始与著名的实验性学府黑山学院合作。1952年,坎宁汉与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大卫·都铎(David Tudor)、M.C.理查兹(M.C.Richards)和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共同创作了被视为首个“偶发艺术”的作品。同样在黑山学院,1953年,坎宁汉首次组建了舞团,用以探索他颠覆传统的思想。莫斯·坎宁汉舞团(最初称为莫斯·坎宁汉与他的舞团)直至2011年始终保持运营,坎宁汉担任艺术总监直至2009年去世。纵观他的职业生涯,坎宁汉编创了190部舞蹈作品以及超过700场“事件”表演,其中他将运动片段编织创作成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的“事件”表演。 从20世纪40年代早期开始,凯奇和坎宁汉开始提出许多激进的创新,他们认为舞蹈和音乐可以在同一时空发生,但彼此独立。 这种分离使坎宁汉感受到“舞蹈的自由,而不是对音符逐个进行依赖的程序”。坎宁汉和凯奇的第二个飞跃,是使用“机遇编舞”,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创作决策形式,坎宁汉将“机遇”操作应用于决定编舞的元素,如连续性、节奏、时间、舞者数量和空间利用。“机遇编舞”的使用带来了超出了他的想象或思考新见,“不断挑战着想象力”。坎宁汉终身对探索和创新的热情使他成为将新技术应用于艺术的先锋人物。他将自己在20世纪70年代的影像工作,视为另一 个关键转折点:利用摄影机的移动性、剪辑能力从而改变大小和节奏,以及突出特定的身体部位,以上这些元素原本在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之下并不显眼。坎宁汉在70岁时仍继续实验,使用计算机软件“Dance Forms”探索运动可能性,并将其应用于舞者身上。他继续寻求融合技术和舞蹈的方法:探索了运动捕捉技术,用于创作《手绘空间》(犎犪狀犱犇狉犪狑狀犛狆犪犮犲狊,1998)、《双足动物》(犅犐犘犈犇,1999)、《循环》(犔狅狅狆狊,2000)和《流动画布》(犉犾狌犻犱犆犪狀狉犪狊,2002)诸多舞台作品的舞台布景。他对新媒体的兴趣促使他创立了网络直播系列《星期一与莫斯》,其中展示了坎宁汉及其舞团教学和排练过程的幕后视角。 莫斯·坎宁汉与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查尔斯·阿特拉斯(Charlas Atlas)以及埃利奥特· 卡普兰(Elliot Caplan)等人长期合作,他们不仅为坎宁汉的二十多部舞蹈贡献了各种设计元素,有时甚至在舞台表演的同时实时创作。坎宁汉重新思考了编舞和舞蹈身体在影像中的捕捉方式,深刻影响了视觉艺术领域的发展。 作为一位活跃的舞蹈编导和艺术界的导师,坎宁汉一直活跃直至90岁高龄去世。在他的众多奖项里,其中包括1990年的国家艺术奖和1985年的麦克阿瑟奖学金,1009年获得了“雅各布之枕” 舞蹈奖,2005年获得了日本的普雷米姆皇家奖,1985年获得了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2004年被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坎宁汉的生活和艺术愿景成为多本书籍和众多重要展览的主题,他的舞蹈作品被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白橡树舞蹈项目、里昂歌剧院芭蕾舞团、莱茵河芭蕾舞团和伦敦兰伯特舞团等多个团体演出。 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无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之一,莫斯·坎宁汉的职业生涯被“探索”所定义。跨越七十余年的时间, 他将舞蹈重塑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深刻影响了视觉艺术、电影和音乐的发展。他的思想观念、艺术美学和创作原则一直与全球艺术家产生共鸣。感谢坎宁汉及他的合作者们,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兴奋的艺术融合时代,一个严谨和自由的共存之地。
莫斯·坎宁汉基金会
2024年 纽约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