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美元霸权的兴衰:它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市场和我们的财富(梳理美元发展历程,剖析崛起与衰退的根源)
》
售價:NT$
296.0

《
纸上博物馆·文明的崩溃:庞贝+玛雅+美索不达米亚(法国伽利玛原版引进,450+资料图片,16开全彩印刷)
》
售價:NT$
1295.0

《
郭实猎与“开放中国”——19世纪上半叶的中西碰撞(精)
》
售價:NT$
347.0

《
毕淑敏温暖四部曲 毕淑敏30年散文精华 暖心疗愈 插图典藏(套装4册)
》
售價:NT$
1220.0

《
海外中国研究·中国古代的身份制:良与贱
》
售價:NT$
398.0

《
国色(《寻色中国》首席色彩顾问郭浩重磅力作,中国传统色丰碑之作《国色》,探寻中国人的色彩世界!)
》
售價:NT$
1010.0

《
图解组织心理学:从零开始养成领导力
》
售價:NT$
347.0

《
牛津西方哲学史(中文修订版)
》
售價:NT$
653.0
|
內容簡介: |
全国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精品教材”将延续我社教材的精品定位,我们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方面的学科优势和学术优势,联合全国师范院校的知名专家,努力将其建设成为适应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不同教学对象需要的,结构完整、内容合理、资源丰富、形式新颖的小学教师教育精品教材体系,为提升师范院校教学质量和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提供有力支撑;并致力于教材的立体开发与数字资源建设,创建一个持续的、互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一支以编写团队为核心的小学教师教育咨询(培训)专家队伍,开展小学教师教育的咨询和培训服务。
|
關於作者: |
郭法奇,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教育史、西方教育史学、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等。最新学术成果有:21卷《外国教育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24年)、副总主编、《新编外国教育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学前教育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中外教育简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19年)等。并在《新华文摘》、《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教育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或转载多篇论文。其主讲的《外国教育史》课程获批为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网络教育课程)。
|
目錄:
|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外国古代小学教育|001
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教育及其特点|002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小学教育|005
第三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小学教育|009
第四节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小学教育|018
第二章外国近代小学教育制度|026第一节近代英国的小学教育|027
第二节 近代法国的小学教育|030第三节近代德国的小学教育|033第四节近代俄国的小学教育|036第五节近代美国的小学教育|038第六节近代日本的小学教育|042
第三章外国近代小学教育思想| 047第一节夸美纽斯的小学教育思想|048第二节洛克的小学教育思想|059第三节卢梭的小学教育思想|065
第四节裴斯泰洛齐的小学教育思想|072第五节赫尔巴特的小学教育思想|078第六节福禄培尔的小学教育思想|091第七节斯宾塞的小学教育思想|100
第四章现代英国的小学教育|108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小学教育|109
002|外国小学教育史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小学教育|117
第五章现代法国的小学教育|127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小学教育|128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的小学教育|133
第六章现代德国的小学教育|137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的小学教育|138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小学教育|143
第七章现代美国的小学教育|149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小学教育|150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小学教育|157
第八章现代日本的小学教育|163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小学教育|164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小学教育|168
第九章现代苏联及俄罗斯的小学教育 174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的小学教育|175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俄罗斯的小学教育|179
第十章外国现代小学教育思想| 183第一节凯兴斯泰纳的小学教育思想|184第二节杜威的小学教育思想|196
第三节蒙台梭利的小学教育思想|206第四节赞科夫的小学教育思想|219
|
內容試閱:
|
前言FOREWORD
研究外国小学教育史,首先需要对“小学教育”概念有一个基本的分析和认识。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从小学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看,小学教育的出现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密切联系的。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学校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小学教育的出现是与学校教育的形成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产生以后,带有小学性质和特点的小学教育就出现了。二是小学教育的出现又是与儿童发展的一定阶段相对应的。在古代社会,“小学教育”这个称谓是没有的,但是关于小学教育的实践及认识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古代社会虽然没有“小学教育”的称谓,但是在学校教育出现之前或者以后,儿童一直是在接受一定的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的。这种教育可能是社会中的生活教育,也可能是社会中的家庭教育。而且人们总会对这个阶段的儿童及教育形成一定的认识,提出一定的要求,并且设置和提供一定的内容,以促进属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发展。因此,在人类教育发展的早期,虽然小学教育的概念或者称谓还没有出现,但是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生活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小学阶段和性质的教育。以后随着学校的产生,特别是近代以后学校教育的发展,尽管出现了与小学教育相关的初等教育,即不是看教育对象在哪里接受教育,而是看其接受教育的内容和程度,儿童接受属于特定阶段的小学教育的情况是一直存在的。
从小学教育与初等教育的关系看,小学教育是与初等教育相对应的,二者有联系,又有不同。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初等教育的出现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教育系统形成过程中教育分级的产物。小学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初等教育的具体实施。从近代社会开始,接受小学教育往往是与儿童发展到一定的年龄相适应的。在现代社会,小学教育主要是指从6~7岁开始到12~13岁的教育,这个阶段正是属于教育系统中初、中、高三级教育的初级阶段,也就是一般的初等教育。二是与小学教育相比,初等教育的含义要宽泛一些(一些教育家也比较多地使用“初
002|外国小学教育史
等教育”①一词)。它的教育对象可以是与一定年龄相对应的儿童,如6~7岁开始接受小学教育的人,也可以是超出这个年龄阶段且缺少文化而需要接受相应教育的人。因此,这部分接受初等教育的人,可能不限于在一定的小学教育机构,或者没有在小学教育机构,但是接受了同等的、具有初等教育性质的教育。例如,现代许多国家开展的对青壮年扫除文盲的教育等。当然,本书主要关注的是6~13岁的儿童接受的小学教育。
从教育史的角度看,外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小学教育的家庭化和社会化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古代小学教育阶段,包括古代东方、古希腊、古罗马,以及中世纪的儿童教育。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完成的,但是也出现了离开家庭到独立于家庭的学校机构接受教育的情况。例如,古代东方、古希腊、古罗马的小学教育等。这个时期的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就有了一定的界限,儿童到了一定阶段接受学校教育成为划分这一界限的标志,儿童的学校教育开始出现与家庭教育不同的特征。
二是小学教育的社会化和法治化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近代小学教育阶段。在这个时期,小学阶段的儿童教育虽然仍然在家庭中进行,但小学教育的社会化成为许多教育家思考的问题。让那些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学校接受专门的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同时,在近代社会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和社会问题的复杂,童工教育问题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小学教育机构成为解决贫困家庭孩子接受早期教育问题的一种设计和选择,并成为社会福利和宗教慈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的小学教育机构包括读写学校、星期日学校,以及后来出现的国民小学等。这些机构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环境,也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内容。同时,与这个时期小学教育社会化问题相呼应,为了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国家重视小学的初等教育性质,提出了初等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原则。通过教育立法来解决初等教育的普及问题,成为近代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主要政策和教育实践。
三是小学教育的体制化和体系化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指现代小学教育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教育,或者更多地称为初等教育,开始成为国家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国家教育制度、结构和计划的编制中。这一时期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儿童发展与家庭、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以及小学教育机构与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关系问题,教育的法治化成为小学教育体制化的保证。这个时期也是小学教育体系化的形成时期。随着现代国家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小学教育(更多地称为初等教育)
①例如,美国教育家约翰·S.布鲁巴克在其所著的(教育问题史)第十三章中专门讨论了初等教育问题。
自前 言|003
加强了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联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普及。初等教育发展和扩大了小学教育的内涵,使得小学教育更具有现代教育体系的含义。它与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等,被看作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中后期,随着现代各国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主要内容,小学教育的概念多为初等教育所取代。在现代社会,接受初等教育不仅成为儿童接受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也成为法律要求和规范的事情。它使得现代小学教育的目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等更多地从初等教育的性质来理解,且有了国家明确的制度性规定和保障。
总之,从外国小学教育历史发展的三个时期来看,虽然小学教育的发展是与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关,最后逐步成为国家教育体制一部分的演进过程,但儿童一出生就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密切联系。可以说,小学教育发展的历史一直是伴随着儿童地位的变化和提升,家庭、社会和国家这三个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和制约的。在这方面,各国的教育实践以及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外国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也为我们提供了编写《外国小学教育史》的基础。
基于现有资料,我们认为外国小学教育史的编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思考和把握:第一,小学教育的特性,包括对小学教育的含义、性质及与其他教育区别的认识;第二,小学教育的对象,包括什么样的儿童可以入学以及儿童入学的年龄、年限、地位等;第三,不同时期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小学教育的教学、过程、课程内容、方法等;第四,不同时期小学教育的管理及制度,包括相应的教育管理机构、法律及制度等。
全书共分十章,每章都包括本章要点、本章小结和复习与思考,以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本书由郭法奇、吴婵主编。其中郭法奇负责编写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吴婵负责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最后由郭法奇负责全书统稿。
编者2024年1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