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文化的江山09 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書城自編碼: 4096376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史學理論
作者: 刘刚,李冬君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6938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0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NT$ 2540.0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NT$ 403.0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NT$ 500.0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NT$ 347.0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动物与人体的比较解剖书 》

售價:NT$ 458.0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步行景观:作为审美实践的行走(艺术与社会译丛) 》

售價:NT$ 286.0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北朝隋唐史论集 》

售價:NT$ 1270.0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5册) 》

售價:NT$ 1273.0

編輯推薦:
1. 《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国读本:
2019年1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力荐《文化的江山》系列。
《文化的江山》系统又鲜活地挖掘出文化中国的巨大价值,这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在重新定义中国,中国如何面对世界时,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研读的文化中国读本。
2. “文化中国”史观:
“文化中国”史观是一个创新的提法,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带来新鲜的视角和很多可能。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摆脱二十五史里的王朝中国,深入文化江山的本体,重读中国历史,发现一座丰富的文化的江山。
3. “中国风”吹拂下的东学西传:
“西学东渐”由来已久,为人熟知,而“西学中源”却少有人识。作者以启蒙运动为切入点,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中,在“中国风”“中国热”的影响下,欧洲人对儒学、道学等的吸收与评判。
4. 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呈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景貌:
再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辩论,回应黑格尔“中国没有历史”,反思谢林“中国没有神话”,回顾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分析尼采的精神变形
內容簡介: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
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
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位与欧洲的国策密切相关。孔子不但在中国被尊为先师,还成了启蒙运动中欧洲君王的老师。可一旦历史的风向从君主转向民主,孔子就不再是欧洲君主们的选项。他们改以希腊为师,使国家在原来君主制的基础上,朝着民主化的方向进行改良。在这一转变中,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对孔子和《论语》等东方思想做出了评判。
作者回应了黑格尔提出的中国“非历史”这一命题,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的论断,回顾了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再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辩论,分析了尼采的精神变形,讲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中,经历了军事革命、经济革命的欧洲人,在思想文化转型期,对中国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器物的追捧,以及在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时,欧洲人对中国儒学、道学等思想的吸收与评判,分析了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欧洲人对国策、国家道路如何做出方向性选择。
在作者笔下,先秦至近代的中西思想家进行了穿越时空的对话,探讨中国古典思想文化对西方近代思想由神权到王权到人权这一发展历程的影响乃至对西方近代史的走向所起的作用,不仅为了解数百年前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提供新视角,还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景貌,同时阐释了中国历史与思想文化对近代欧洲主要国家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适性,揭示了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中国启迪、中国作用和中国影响。
-------------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辑12册,中信出版集团:
第一辑:文化中国的起源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国的来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国的确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国风雅颂
文化的江山04:中国轴心期
第二辑:走出王朝的中国史
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艺复兴的岁月
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时代
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与中国大航海
第三辑:告别晚清的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与东洋夹击的天下
文化的江山11:告别晚清的中国近代史
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国里的新文化运动
關於作者:
刘刚
自由写作者,独立学术人,专栏作家,以市场经济安身,在文化江山立命。主要著作:《通往立宪之路:告别晚清的近代史》《自由的款式》《中国近代的财与兵》《中国政治思想通史(近代卷)》《回到古典世界》(以上均与李冬君合著),《中国史诗》。
李冬君
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主要著作:《走进宋画》《落花一瞬:日本人的精神底色》《中国私学百年祭:严修新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系年》《孔子圣化与儒者革命》《乡愁的天际线》《思想者的产业》(合著)《载舟覆舟:中国古代治乱的经济史考察》(合著),译著:《国权与民权的变奏:日本明治精神结构》《叶隐闻书》。《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国家人文历史》《新京报》等媒体专栏作家。
目錄
引言·发现文化的江山

第一章 当中国成为欧洲关注的焦点
一 回应黑格尔:中国“非历史”吗?
二 反思谢林:中国“非神话”吗?
三 回到莱布尼茨
01 与中国的前定和谐
02 成就一个大同世界
03 开创世界主义科学
第二章 欧洲往何处去
一 说不尽的中国与希腊
二 对中国文化的指控
三 伏尔泰与孟德斯鸠的辩论
四 一个中国人对孟德斯鸠的启示
第三章 启蒙运动的变奏
一 黄宗羲的难题谁来解
二 讲究科学的政治——从《政治学》到《政府论》
三 政治要有客观性
四 卢梭通往哪里
五 洛克的“中国功课”
六 启蒙:我思、我疑、我批判
第四章 西方文化怎么了
一 从圣人之死到上帝死了
01 圣人为何要死
02 死后如何复活
03 上帝是怎么死的
二 尼采的中国韵味
01 尼采的精神变形
02 “老子化胡”新传奇
三 从《浮士德》看歌德与中国
01 浮士德精神的构造
02 浮士德形象的原型
03 浮士德没有结局
內容試閱

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关注的焦点。
欧洲人自视甚高,当他们面对自身以外的世界时,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是野蛮的,还是文明的?这种提问方式已成了他们的习惯。
将此一问,问向当时的“中国”,那问题就成了:“中国”是野蛮的,还是文明的?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他们不但参考了《马可·波罗游记》,还有传教士对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的实地考察,更有欧洲商人“利来”“利往”,几百年来,一直在欧洲销售中国的丝、瓷、茶等商品。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通过这些商品对中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普遍认为:“中国”是文明的。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中国”是文明的,可“中国”并没有基督教,也没有教会和教皇,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文明可以没有基督教吗?这个问题给教会和教皇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回答,不能回避。传教士在中国本土考察并传教,发现儒生可以信教,教士亦能从儒。于是乎,就有了一种观点,叫作“孔耶同源”,也就是孔子和耶稣同出一源——最高存在,孔子源于天,耶稣源于天主,天是最高存在的自然形态,天主是最高存在的人格形态,故天与天主互补,儒教与基督教相通。
对于最高存在,传教士从中国传统出发,对应了两种说法:一种是基于史学传统的“五帝”的说法,而有“上帝”一说;另一种是基于经学传统的天命、天道、天理的说法,而有“天主”一说。天命是必然性的,天道是规律性的,天理是伦理性的,而天主则是主体性的,所以,基督教在中国也叫作“天主教”。
“天”与“主”合二为一,就叫作“天主”。
“天”是中国式的天,“主”是基督教的主。
但这只是基于“孔耶同源”说而有的一种观点,究竟如何,还要看它能不能得到罗马教廷的教皇的认可。教皇闻而知之,知而不解,问道:儒教尊天、尊孔,又如何与基督教相通?
于是,孔子及其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哲学—— 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
后来,有人认为,传教士把孔子当作“哲学家”是对孔子的过分赞誉。其实不然。“哲学家”非但不是对孔子的过分称道,反而是低估了孔子的地位。
在中国,孔子的地位被传教士提到“孔耶同源”的高度,在他们看来,与耶稣相提并论,何等尊荣!当然,他们未必真的尊孔,只是为了在中国传教,与“中国”结亲家,这是他们文化传教策略的一部分。
然而,当这些思想传到欧洲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在欧洲,人们称孔子为“哲学家”,因为在当时基督教的学术传统里,神学是第一位的,而“哲学”则是“神学的婢女”,“哲学家”的地位也就高不到哪里,只能成为“神的仆从”。
“哲学”的学术地位,是随着理性的上升而提高的。当“哲学”通过认识论,以数学和科学的方式证明上帝存在时,“哲学”就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
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在政教分离中,“哲学”封神。
当推动理性上升的启蒙运动遇到从中国来的“哲学家”孔子时,孔子的思想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欧洲提供了政教分离、开明专制的理念。欧洲的那些君主纷纷成为孔子的拥趸。摆脱神权控制,实现王权独立,他们拿孔子来为自己的统治辩护,而运动之代表,如伏尔泰、莱布尼茨,当时人称“欧洲的孔夫子”
运动初期的主要问题是,欧洲王权如何与神权分离?中国提供了一种样式。到了运动后期,王权和神权分离已成事实,于是,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欧洲向何处去”:中国乎?希腊乎?为此,欧洲思想界发起了大讨论,甚至将孔子与苏格拉底进行了比较。
当时,欧洲以宗教改革推动民族国家兴起,而新兴的国家又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如何做出选择,成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