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精) 新版
》
售價:NT$
347.0

《
赖世雄经典英语语法:2025全新修订版(赖老师经典外语教材,老版《赖氏经典英语语法》超32000条读者好评!)
》
售價:NT$
305.0

《
影神图 精装版
》
售價:NT$
653.0

《
不止于判断:判断与决策学的发展史、方法学及判断理论
》
售價:NT$
347.0

《
人才画像、测评、盘点、管理完全应用手册
》
售價:NT$
254.0

《
跳出猴子思维: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30天认知训练打破完美主义的困扰!实现从思维到行为的全面改变!)
》
售價:NT$
301.0

《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评价研究
》
售價:NT$
398.0

《
钱生钱:低利率下的银行理财与基金投资手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本书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力求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机构,熟悉快速连续变化运动的建模和控制方法,理解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分析和设计方法,巩固和加强控制理论专业课程和应用技术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注前沿技术,融入思政元素。
紧跟运动控制相关领域科技前沿知识,在介绍技术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正面思考,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使命担当意识。
逻辑关系清晰,知识体系完整。
按照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展开,注重多种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
针对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机器人、数控机床和交流伺服为典型运动控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
配套资源丰富,便于教学和自学。
|
內容簡介: |
《运动控制系统(第2版·新形态版)》共8章,系统介绍了运动起源——驱动器,实现基础——机构,分析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感知、控制算法、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有典型的仿生运动机构,坐标系变换、运动学、动力学建模,常用运动测量传感器及定位、避障,常规和智能驱动器,电动机电磁原理、伺服电动机模型及控制策略,运动控制系统建模,常用运动控制算法,运动控制器硬件和软件及操作系统、现场总线技术。
《运动控制系统(第2版·新形态版)》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适合作为从事运动控制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读物。
|
關於作者: |
王斌锐,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浙江省151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优秀教师、国家公派留学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仿生机器人、智能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和人工智能等。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2项国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863子课题,1项科技部公益计划子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基金,1项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基金),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一级期刊论文5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培养研究生70余人,修制订标准2项。担任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全国特种作业机器人标准工作组委员、浙江省机器人产业链指导组成员。浙江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目錄:
|
第1章绪论(视频讲解: 18分钟,2集)
1.1运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2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1.3运动控制系统的特点
1.4小结
习题
第2章运动机构分析(视频讲解: 43分钟,3集)
2.1运动副
2.2基座固定的运动
2.3无基座的运动
2.3.1轮式移动机构
2.3.2履带式移动机构
2.3.3混合越障式移动机构
2.3.4腿式移动机构
2.3.5地面爬行机构
2.3.6爬壁机构
2.4水下运动
2.5空中运动
2.6随动运动机构
2.7传动机构
2.7.1减速方式
2.7.2滚珠丝杠
2.7.3链条或皮带传动
2.7.4多连杆机构
2.7.5制动器
2.7.6联轴器
2.7.7齿轮传动
2.8运动机构的串并联与开闭链
2.8.1开闭链机构
2.8.2串联机构
2.8.3并联机构
2.9人体的骨骼运动
2.10运动机构的性能
2.11量子运动
2.12小结
习题
第3章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视频讲解: 72分钟,5集)
3.1基本术语
3.1.1完整约束系统和非完整约束系统
3.1.2保守力和非保守力
3.1.3广义坐标
3.1.4刚体与柔性体
3.1.5直角坐标系
3.1.6圆柱坐标系
3.1.7球坐标系
3.1.8固定坐标系与移动坐标系
3.2运动学建模
3.2.1坐标变换
3.2.2DH参数
3.2.3速度运动学分析
3.3动力学建模
3.3.1牛顿欧拉方法
3.3.2拉格朗日方法
3.3.3UdwadiaKalaba方程
3.4动力学建模案例
3.4.1牛顿欧拉法倒立摆动力学建模
3.4.2拉格朗日方法倒立摆动力学建模
3.4.3UK方法车辆偏航动力学建模
3.5小结
习题
第4章运动测量传感器
4.1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
4.2常用的运动测量传感器
4.2.1旋转变压器
4.2.2光电传感器
4.2.3脉冲编码器
4.2.4光栅
4.2.5感应同步器
4.2.6磁尺
4.2.7限位开关
4.2.8电位计
4.3运动的避障感知
4.3.1红外测距传感器
4.3.2超声波传感器
4.3.3激光传感器
4.3.4图像传感器
4.4全局运动检测
4.4.1GPS定位
4.4.2陀螺仪
4.4.3电子罗盘
4.5高精密位移检测案例
4.6小结
习题
第5章致动方式与驱动器(视频讲解: 14分钟,1集)
5.1驱动器的发展
5.2致动方式
5.3伺服电动机驱动器
5.3.1直流伺服电动机结构
5.3.2交流伺服电动机结构
5.3.3直线电动机结构
5.3.4电动机的驱动放大器
5.4液压驱动器
5.5气压驱动器
5.6压电陶瓷驱动器
5.7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
5.7.1形状记忆合金驱动器模型
5.7.2形状记忆合金丝的应用
5.8人工肌肉驱动器
5.8.1气动肌肉
5.8.2电活性聚合物人工肌肉
5.8.3离子交换膜金属复合材料
5.8.4导电聚合物人工肌肉
5.8.5碳纳米管人工肌肉
5.9小结
习题
第6章伺服电动机模型及控制策略(视频讲解: 49分钟,5集)
6.1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概述
6.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稳态特性和控制方式
6.2.1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6.2.2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稳态特性
6.2.3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方法
6.2.4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6.2.5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6.2.6直流伺服电动机的应用案例
6.3旋转磁场与交流伺服电动机控制方式
6.3.1旋转磁场理论
6.3.2幅值控制方式
6.3.3相位控制方式
6.3.4幅值相位控制方式
6.3.5双相控制方式
6.4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
6.4.1交流和直流伺服电动机的性能比较
6.4.2交流异步伺服电动机的应用案例
6.5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
6.5.1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工作原理
6.5.2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6.5.3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控制策略概述
6.5.4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策略分析
6.6伺服电动机发展趋势
6.7小结
习题
第7章运动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视频讲解: 44分钟,4集)
7.1运动控制对象建模
7.1.1运动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
7.1.2运动控制对象的状态空间
7.1.3运动负载分析
7.2常用伺服控制策略
7.2.1运动伺服控制策略概述
7.2.2伺服运动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
7.2.3采样周期T对运动控制器的影响
7.3PID控制算法剖析
7.4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
7.5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控制系统
7.5.1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
7.5.2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驱动控制设计
7.5.3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算法设计案例
7.5.4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7.6复杂运动控制算法案例分析
7.6.1双腿行走机器人的迭代学习运动控制
7.6.2仿生膝关节的力矩控制算法案例分析
7.6.3倒立摆的最优控制器设计
7.7运动控制系统的虚拟样机控制联合仿真
7.8小结
习题
第8章运动控制器的硬件和软件
8.1运动控制器类型
8.1.1单片机
8.1.2PLC
8.1.3ARM
8.1.4DSP
8.1.5专用控制器
8.1.6工控机
8.1.7通用程序设计语言
8.1.8专用程序设计数控编程
8.2基于微处理器的直流伺服电动机驱动器案例
8.3基于DSP的全数字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案例
8.4数控机床运动控制系统
8.4.1数控机床的结构
8.4.2数控机床的分类
8.4.3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8.4.4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8.4.5数控插补概述
8.4.6逐点比较插补方法
8.4.7数控机床NC编程
8.5工业机器人控制器案例
8.5.1Staubli工业机器人编程软件
8.5.2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硬件
8.6操作系统
8.7现场总线
8.7.1现场总线的发展现状
8.7.2CAN总线简介
8.7.3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跟随运动控制系统
8.8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将太空探测器送上了火星和月球,数控加工中心、自动导引小车和工业机器人组成了智能制造工厂,无人驾驶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可自主超车,微纳米机器人可执行转基因操作和辅助外科手术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精确的运动控制,且运动智能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控制是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和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两大分支。过程控制重点针对离散的过程量。运动控制主要针对位移、速度、加速度及姿态等,动态性和实时性强。已有的与运动控制相关的著作偏重于电动机原理和交流伺服电动机的控制,不能涵盖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知识点。对运动进行建模和控制系统分析设计,可加深对控制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本书秉承启发式、探究式、研讨式的理念编著,力求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
一、 本书内容
本书对运动的起源——驱动器,实现的基础——机构,分析的数学基础——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的组成——运动感知、控制算法、控制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本书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力求使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运动的基础知识和机构,熟悉快速连续变化运动的建模和控制方法,理解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掌握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分析和设计方法,巩固和加强控制理论专业课程和应用技术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践能力。
本书共分为8章。
第1章讲解了完整的广义运动概念,运动基础包含的内容以及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使读者对运动有完整的初步认识。
第2章给出了运动机构的类型、组成、典型机构、仿生机构等,为运动建模提供基础。
第3章阐述了运动体坐标系统,运动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模型的正、逆问题求解等,为运动的数学分析提供方法。
第4章分析了常用的位移、角度、速度、角速度、位置及高精密测量传感器,为闭环反馈控制中传感器的选择提供基础。
第5章讲解了致动方式、常用的驱动器及智能材料驱动器等,便于开阔读者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视野。
第6章建立了伺服电动机模型,分析了电动机的特性,并结合电磁场理论,阐述了电动机运动控制策略,为运动控制算法设计提出了思路。
第7章详细给出了运动控制对象的建模方法,讲解了常用的运动控制算法,并给出了设计案例和虚拟样机仿真技术,为控制算法设计和有效性验证提供了方法。
第8章阐明了实际工程中运动控制器开发所涉及的通用和专用硬件、软件及操作系统,广域控制系统中的现场总线技术等,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 本书特色
(1) 关注前沿技术,融入思政元素。
紧跟运动控制相关领域科技前沿知识,书中引入了国内运动控制近期研究成果,在介绍技术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正面思考,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意识,培养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使命担当意识。
(2) 逻辑关系清晰,知识体系完整。
按照完整的运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展开,知识内容涵盖运动机构、驱动器、感知和控制器等运动体必需部分,注重多种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
(3) 针对工程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机器人、数控机床和交流伺服为典型运动控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本书可用于本科生教学,部分深入研究内容也可用于研究生教学。书中还给出了专业术语英文描述、物理量单位和综合性习题,便于读者学习。
(4) 配套资源丰富,便于教学和自学。
配套资源
教学课件、教学大纲、习题答案、教学日历等资源: 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本书页面下载,或者扫描封底的“书圈”二维码在公众号下载。
微课视频(240分钟,20集): 扫描书中相应章节的二维码在线学习。
注: 请先扫描封底刮刮卡中的文泉云盘防盗码进行绑定后再获取配套资源。
本书第2章由王斌锐、秦菲菲编写,第4章由许宏、金英连编写,第6章由王斌锐、李璟、周坤编写,其他各章由王斌锐编写。感谢东北大学的徐心和教授引领我进入了机器人及其运动控制研究领域,本书部分内容来源于徐教授所授课程。感谢孙冠群老师以及严冬明、方水光、程苗、鲍春雷、冯伟博、陈杭升、任杰、干苏、高国庆、翟振等研究生对本书编写工作所提供的帮助。本书得到了国家级“具有计量、质量、标准化特色的机电类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支持。
由于运动控制系统发展迅速,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更新,因此本书很难全面、翔实地讲解运动控制系统的知识。限于编者的学识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不妥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及同行专家不吝赐教,以使本书不断发展和完善。
2024年12月于中国计量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