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信用债投资笔记:交易策略+基本面分析
》
售價:NT$
449.0

《
神秘欢娱:人与香烟500年
》
售價:NT$
505.0

《
口腔修复学精要(原书第2版) 国际经典口腔医学译著
》
售價:NT$
857.0

《
宠物驯养技术
》
售價:NT$
254.0

《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售價:NT$
500.0

《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售價:NT$
1010.0

《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售價:NT$
337.0

《
吴宓师友书札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毛茸茸的动物也会成为罪犯?本书聚焦于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因“冲突”——危险的豹子、横冲直撞的大象、乱穿马路的驼鹿、擅闯民宅的黑熊,并且本书探讨因此而产生的法律、科学和社会问题。这一独特主题在科普读物中较为罕见,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是一部关于“动物犯罪”的科普著作,在20世纪的统计中,美洲狮咬死你的概率和你被文件柜砸死的概率差不多,除雪机致死的人数是灰熊致死人数的两倍。在北美,被野生哺乳动物杀死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人以谋杀罪将象鼻虫和老鼠“告上法庭”,甚至树还能“杀人”,翻开这本书,玛丽·罗琦将一系列关于动物“犯罪”的真实案例娓娓道来。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野生动物和人类冲突的调查。对乱穿马路的驼鹿该怎么办?一只熊被抓到擅闯民宅该怎么办?正如《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玛丽·罗琦所发现的那样,这些天来,答案最好的不是在法理学中,而是在科学中: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的奇特科学,这是人类行为与野生动物生物学的交叉点。致命的豹子、狂暴的大象、被飞机击落的鸟,甚至是杀人树,这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冲突区域,罗琦挖掘了大量的奇特的故事,旨在提醒人类,在不断扩大人类居住地的同时,应该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玛丽·罗琦,在这本书里对野生动物和人类相遇的变幻莫测的世界展开一项不可抗拒的调查。
|
關於作者: |
玛丽·罗琦(Mary Roach),1959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汉诺威市,卫斯理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自由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新科学家》《连线》的专栏撰稿人,《美国科学与自然写作年度选2011年卷》主编,2012年获得哈佛世俗协会颁发的拉什迪奖,同年被Maximum Fun.org授予科学调查特别奖。作者迄今已有5本科普畅销书问世,风格幽默搞怪,可称为当代令人捧腹的科普作家。
译者简介:
于是,作家,译著有《有且仅有》《查无此人》等小说和散文。译作包括诺贝尔奖得主托卡尔丘克、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斯蒂芬·金等英美作家的著作三十余部。
|
目錄:
|
导语
第1章 袭击案探警 犯罪现场取证:鉴定非人类凶犯
第2章 闯空门再偷吃 如何应对饥饿的熊
第3章 房间里的大象 一失足,酿成过失杀人罪
第4章 是非之地如何 豹子怎么变成了食人魔
第5章 猴子问题 猴群劫掠成性,“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第6章 善变的美洲狮 看不见的东西,怎能数得清
第7章 大树倒下时 小心那棵“危险的树”
第8章 恐怖分子 恐怖豆子! 作为谋杀帮凶的豆类族群
第9章 行吧,你们飞吧 抗击鸟群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
第10章 再次上路 跟着动物,乱穿马路
第11章 为了吓跑一个贼 惊吓装置秘籍大公开
第 12章 圣彼得教堂的海鸥 梵蒂冈的激光试用报告
第13章 耶稣会士和大老鼠 教廷的野生动物管理技巧
第 14 章 善意的杀戮 谁管害虫的死活
第 15章 消失的小老鼠 基因驱动的可怕魔法
鸣 谢
毛茸茸的闯入者 “业主”备忘录
|
內容試閱:
|
1659年6月26日,意大利北部某省五个小镇的代表联合起来,正式起诉毛毛虫。原告方痛斥这种当地物种侵入镇民们的花园和果园,连吃带偷。法庭发出了传票,复制了五份,钉在每个小镇周边森林里的树干上。传票上写得很清楚,被告毛毛虫必须在6月28日的规定时段出庭,法庭会给它们指派法律代理人。
当然,到了法庭指定的时间,毛毛虫没有露面,但照例进行了缺席庭审。尚存的一份文件中写到,法庭认可毛毛虫有权利享有自由、快乐的生活,但前提是不会“减损人类的幸福”。法官判决如下:毛毛虫将被分到另一块区域,以便存活和享乐。法庭制定出这些细则时,被告早已完成了大破坏,溜之大吉,化蛹成蝶。官司就这样打完了,毫无疑问,原告和被告都很满意。
1906年出版的奇书《针对动物的刑事诉讼和死刑》详细介绍了这个案件。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还有点不确定——会不会是那种存心搞噱头的书?书里写到了被逐出教会的几只熊。还有收到三次警告、不得阻挠农民设网捕猎的蛞蝓,否则将被予以刑罚——“砸扁”。但是作者很快就让我折服了,这位可敬的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大海捞针,从古老文献中收集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附录中收入了19份以原始文字记录的相关文件复本。我们可以看到法国法警在1403年审判了一头犯下凶杀案的母猪,并提交了一份费用清单(“为了把它关进监狱,花了6索尔”)。我们还能看到发给老鼠、并推入老鼠洞的驱逐令。在1545年众葡萄酒商对一种绿色象鼻虫的投诉中,我们不仅能知道律师们的大名,还能见识到他们如何善用“诉讼拖延”——堪称这种历史悠久的法律策略的古早范例。据我所知,这场官司拖了八九个月——不管是几个月,反正比短命的象鼻虫拖得久。
我搬出这些例子并非要证明过去的法律制度有多蠢,而是为了说明人类与野生动植物的冲突历久弥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难以解决的,直到现在,专门处理这类问题的专业人员也深知这一点。当大自然里的动植物违反了为人类制定的法律时,究竟怎么办?几个世纪以来,这个问题始终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地方法官和高级教长显然不是在理性层面做出这些决策的,毕竟,老鼠和象鼻虫读不懂物权法,谁也不能指望它们谨遵人类文明的道德准则。这样做的真正目的是要以威慑力镇住老百姓:都来瞧瞧吧,即使是大自然也得臣服于我们的统治!从这个层面看,确实不走寻常路,绝对令人难忘。十六世纪的法官善心大发,对子嗣满堂的鼹鼠予以宽大处理,不仅能彰显权威,还摆明了他执法有度,体恤民情。
徜徉在中世纪及其后几百年的历史中,我不禁思忖:现代文明对于这个问题有没有产生新的影响和改变?看够了中古法庭和教会所做的稀罕决策,我转而去探究科学对此有何建树,又为未来提供了哪些新思路?就这样,我越走越远。我的向导们有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头衔:人象冲突专家、熊类主管、危树爆破工。我和掠食动物攻击专家、攻击现场取证调查员、激光驱鸦设备制造者、温和毒杀饵药测试者共处了一段时间。我去了一些“热门地点”——科罗拉多州阿斯彭市的后街暗巷,印度喜马拉雅山脚下饱受豹子威胁的小村庄、教宗主持的复活节弥撒前夜的圣彼得广场。我回顾了经济鸟类学家、鼠类搜捕者等专业人员曾经做出的贡献,也思索了未来的管理者、保护遗传学家们能够达成的伟业。我亲口浅尝了老鼠饵料的滋味。还被一只猕猴打劫了。
请恕本书无法面面俱到。在两百个国家里,有两千个物种经常会做出一些与人类产生冲突的行为。每个冲突局面都需要针对环境、物种和利益相关者的特定解决方案。你在本书中看到的是两年探索期中的高光时刻,那是一段让我踏入先前闻所未闻的的世界的奇妙旅程。
本书的前半部分涉及重罪。谋杀和过失杀人,连环杀人,严重伤害。抢劫和非法侵入。盗尸。葵花籽大盗。罪犯包括熊虎豹这类常见的嫌疑犯,以及一些不太常见的——猴子、乌鸫、道格拉斯枞树。后半部分的几个章节涉及不太严重、但更普遍的轻罪。我们将谈及乱穿马路的有蹄类动物。无缘无故大肆破坏人类财产的秃鹫和海鸥。制造污物的鹅,非法入侵的啮齿类动物。
当然,抠字眼的话,这些都算不上“犯罪行为”。因为动物遵守的不是法律,而是本能。几乎无一例外,本书中的野生动物们只是在做动物该做的事:进食、排泄、安家、保护自己或亲生的孩子。它们只是碰巧对人类、或人类的家园、或农作物做出了那些举动。但不管怎么说,矛盾和冲突是存在的——让人类和市政管理部门陷入两难困境,让野生动物的生存变得更艰难,还为某人提供了素材,写一本偏门怪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