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小欢喜2:南京爱情故事
》
售價:NT$
352.0

《
分解工作法:聪明人如何解决复杂问题
》
售價:NT$
305.0

《
翡翠鉴赏(全彩珍藏版)
》
售價:NT$
352.0

《
艺文志·石川啄木:日本的第一个现代人
》
售價:NT$
347.0

《
DK葡萄酒大百科:一本关于葡萄酒的百科全书
》
售價:NT$
2540.0

《
未来简史 从智人到智神(2025白金纪念版)
》
售價:NT$
403.0

《
社区矫正(第六版):美国地方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比较
》
售價:NT$
500.0

《
东方看世界·极简法国史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白清佐先生(1889—1968)主张从脾论治,创立名方风湿宁疗效显著。山西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名方风湿宁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马艳苗团队的运用经验,阐明了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体现了从脾论治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当前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內容簡介: |
当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常规治疗多从清热解毒、化痰解瘀、疏经通络方面入手。山西四大名医之一白清佐先生(1889—1968)主张从脾论治,创立名方风湿宁,临床应用50余年,疗效显著。山西设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对其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书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名方风湿宁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医大师王世民教授、马艳苗团队的运用经验,阐明了中药与肠道菌群之间的互相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方-病-证-症”精准化临床诊疗范式,体现了从脾论治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当前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關於作者: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经方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会青年委员、山西省继续医学教育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山西省药理学会会员。
|
目錄:
|
第一章 类风湿关节炎认识源流及发展 /1
第一节 中医历代医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2
一、 先秦两汉时期 /2
二、 晋隋唐时期 /6
三、 宋金元时期 /9
四、 明清时期 /12
五、 近现代时期 /17
第二节 地理- 气象- 体质多重致病因素的思考 /20
一、 地理系统 /20
二、 气象环境系统 /23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昼夜节律 /28
一、 中医对昼夜节律的认识 /28
二、 类风湿关节炎的昼夜节律表现 /30
第二章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治疗 /61
第一节 临床常见的类风湿关节炎药物 /62
一、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62
二、 糖皮质激素(GC) /62
三、 生物制剂 /62
四、 小分子靶向药物 /62
五、 靶向递送 /62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63
一、 风湿宁 /63
二、 清毒伸筋汤 /64
三、 桂枝芍药知母汤 /65
四、 尪痹胶囊 /65
第三节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化合物 /66
一、 萜类 /70
二、 黄酮类 /72
三、 生物碱类 /74
四、 苯丙素类 /75
五、 酚类 /76
六、 苷类 /77
七、 多糖 /79
第三章 微生态发展现状与趋势 /81
第一节 微生物群的分布 /82
一、 胃 /83
二、 小肠 /83
三、 大肠 /84
第二节 微生物群的多样性 /84
一、 微生物群的差异性 /84
二、 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与组成 /88
三、 微生物群差异性的实例分析 /90
第三节 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对宿主的影响 /104
一、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 /104
二、 肠道屏障 /106
三、 肠菌与表观遗传的相互作用 /108
四、 微生物群为细菌和真菌病原体提供竞争屏障 /111
五、 肠菌与糖、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113
六、 微生物代谢产物 /122
七、 微生物组改变异生核受体活性,调节异生代谢 /149
八、 菌群与耐药 /152
九、 饮食营养对微生物组、宿主的影响 /156
第四章 微生态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 /159
第一节 肠道菌群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160
一、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微生物失调 /160
二、“ 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肠道微生物和宿主代谢表型 /162
第二节 肠道次生代谢物 /166
一、 短链脂肪酸 /168
二、 吲哚及衍生物 /170
三、 胆碱 /170
四、 胆汁酸 /171
五、 N- 酰基酰胺 /171
六、 维生素 /171
第三节 肠道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172
一、 肠道微生物对药物活性/ 食物的影响 /172
二、 肠道微生物对中药的影响 /176
第四节 中医药中的肠道菌群 /183
一、 肠道菌群与中医药 /183
二、 中药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 /188
三、 中药——肠道菌群发展策略 /195
第五节 肠道菌群- 疾病- 中药的相互影响 /197
一、 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197
二、 肠道菌群与肺损伤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203
|
內容試閱:
|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现代医学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存在众多挑战,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施治,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中医学认为,肝脾肾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的基础,风寒湿热痰瘀是类风湿关节炎致病的关键因素。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虽与气候等外在条件有关,但从自身来讲,正气不足者更易招致外邪的侵扰。众多风湿类中药复方中的药物归属脾经,从健脾、调脾入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这和中医“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理论认为具有防护作用的卫气来源于中焦脾化生的水谷精微,若中焦运化失职,则卫气虚,则易感受外邪,导致痹病的发生。
近年来,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肠系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异常,进而促进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这一发现为我们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新的依据。
本书基于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的结合,深入探讨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研究基础。我们试图从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的角度,阐述中药如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本书不仅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还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脾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关系、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中医从业者、科研工作者以及广大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和研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感谢所有为本书撰写、编辑和出版付出辛勤努力的同仁和朋友。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带来启发和帮助,共同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本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宏基因组联合GC-MS 整合分析风湿宁通过厚壁菌-SCFAs-HDAC/NF-κB 轴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项目批准号:82104731)”资助。
马艳苗
2024 年10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