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全域流量: 超级变现,引爆流量营销
》
售價:NT$
398.0

《
砂女(安部公房作品系列)
》
售價:NT$
214.0

《
无中生有的世界:量子力学传奇 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
售價:NT$
398.0

《
中国的毒蘑菇
》
售價:NT$
1428.0

《
漫步时光 治愈系钢笔淡彩绘制技法
》
售價:NT$
509.0

《
长安之春(典藏版)
》
售價:NT$
403.0

《
精读(畅销书《精进》作者采铜重磅新作,助你掌握AI不具备的精读能力 )
》
售價:NT$
305.0

《
排爆组遭遇自旋(第165届直木奖得主佐藤究首次引进国内! 推理×科幻×怪物 )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1.课题成果力作:本书是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优先关注课题项目成果,凝聚专业研究心血。
2.多维体系构建:从信息技术与建设、学习转型、教师发展、数字化空间体系、数字化治理体系、规划设计 6 个维度,构建未来学校建设体系。
3.内容全面深入:涵盖学习制度、内容、场景、评价转型,教师专业能力、素养及发展体系等多方面内容。
|
內容簡介: |
本书旨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建设未来学校,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于深度的政策解读、扎实的实践调研和丰富的案例分析,本书主要从6个维度探索和构建了未来学校建设体系:一是信息技术与未来学校建设,在探讨信息技术对未来学校建设的作用和应用趋势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各国(地区)的教育转型规划,分析了未来学校建设的创新案例与可行路径;二是信息时代的学习转型,从信息时代带来的学习挑战和机遇出发,围绕学习制度设计、学习内容重建、学习场景创新和教育评价转型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三是未来学校的教师,重点探讨了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素养,以及未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四是未来学校的数字化空间体系,重点探讨了未来学校在学习环境设计上的思路框架、核心设备和技术,并介绍了学习空间改造的典型案例;五是未来学校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从未来学校治理面临的挑战出发,阐述了具有关键作用的应对措施,包括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实施;六是未来学校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提供了方法论层次的视角,而且提出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设内容和实施策略,并以一所成功办学的学校为例介绍了未来学校规化和设计所面临的挑战和实践经验。
本书适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学校建设感兴趣的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以及学校建筑设计、信息技术网络建设、教育技术产品开发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阅读。
|
關於作者: |
李葆萍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导,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远程教学交互实验室联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智慧学习环境设计与评估,未来学校规划和设计,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研究,教育信息化政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
|
目錄:
|
第一章
信息技术与未来学校建设
第一节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校的办学探索 1
一、费城未来学校 2
二、Altschool 4
三、亲历者眼中的未来学校 5
四、未来学校建设的共识和挑战 12
第二节 信息时代世界各国(地区)的教育转型规划 14
一、中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系列规划 14
二、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18
三、新加坡技术变革学习教育规划 19
四、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 22
第三节 未来学校的创新案例和建设路径分析 23
一、国内外的未来学校创新案例 23
二、大规模线上学习的启示 29
三、信息技术赋能未来学校建设的路径 32
第二章
信息时代的学习转型
第一节 信息时代带来的学习挑战和机遇 35
一、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加速发展 35
二、信息技术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变化 37
三、信息技术推动技术向善成为重要的教育议题 38
第二节 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校学习制度设计 39
一、学习目标设计——从知识获取到核心素养发展 40
二、学习环境设计——从认知自主到认知外包设计 43
三、学习激励设计——从外在推动走向自我驱动 48
四、学习价值观设计——从技术中立到追求技术向善 52
第三节 技术加速学习内容重建 53
一、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变化 53
二、学习内容体系的变化 59
第四节 技术赋能学习场景创新 65
一、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智能化、个性化学习 65
二、人工智能导师 67
三、信息技术支持的全纳教育 68
四、信息技术促进社会情感学习 69
第五节 技术驱动教育评价转型 70
一、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内容推动育人观念转变 70
二、智能技术支持的表现性评价推进高阶能力培养 71
三、保持课程、教学和评价一致性推动教与学模式的转型 75
四、基于评估结果提供个人发展规划指导 78
第三章
未来学校的教师
第一节 未来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 79
一、未来教师面临的工作新情境 80
二、国内外重要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 81
第二节 未来教师的数字素养 90
一、数字媒体素养 90
二、新兴技术应用能力 93
三、教师数据素养 96
四、教师数字化学习空间素养 105
第三节 未来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素养 108
一、数字化课堂编排能力 108
二、人机协同的教学能力 113
三、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 115
四、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能力 119
五、教师数字化情感育人能力 123
第四节 未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125
一、教师的数字化教育信念 126
二、完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127
三、技术支持的教师实践体系 128
第四章
未来学校的数字化空间体系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未来学校环境 131
一、未来学校学习空间 131
二、学习空间对学习的影响 133
三、走向数字孪生的学习空间 136
第二节 未来学校学习环境设计 139
一、学习空间设计的PST框架 140
二、物理学习空间设计 143
三、数字化学习空间设计 164
第三节 未来学校学习环境的核心设备和技术 171
一、高速网络 171
二、物联网 171
三、普适性智能终端 172
四、云计算技术 173
五、人工智能 174
六、教育机器人 178
七、VR与AR技术 179
八、自然用户界面 181
九、学习分析 182
十、知识图谱 183
第四节 未来学校学习空间改造案例 184
一、改造需求分析 184
二、整体设计思路 185
三、智慧教室设计方案 186
四、研习教室设计方案 189
第五章
未来学校的数字化治理体系
第一节 未来学校治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 192
一、未来学校办学形态的不确定性挑战 192
二、未来学校办学形态的复杂性挑战 194
三、未来学校治理体系的转变 195
第二节 构建未来学校的学习型组织 196
一、未来学校学习型组织结构变革 197
二、未来学校组织文化变革 202
三、未来学校组织业务流程变革 204
第三节 未来学校治理体系的数字化实施 205
一、数字化赋能未来学校构建宏观治理生态 205
二、数字化赋能未来学校微观治理流程再造 209
三、未来学校数字技术治理机制 211
四、未来学校中校长和教师的数字化领导力 214
第六章
未来学校的规划和设计
第一节 未来学校规划和设计的近未来视角 219
一、未来学校在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处理的关系 220
二、未来学校规划和设计的方法论 221
三、未来学校规划和设计的基本流程 224
第二节 未来学校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225
一、学校需求调研 225
二、未来学校办学要素规划和设计 230
三、设计方案的评审论证 237
第三节 未来学校设计和规划的实施策略 239
一、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策略 239
二、外部智力资源引入策略 240
三、阶段性建设策略 241
第四节 未来学校规划设计案例 242
一、理念提炼阶段 243
二、整体规划阶段 244
三、专家论证和后期建设 249
四、办学情况 249
参考文献 2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