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科创与中国:为什么是杭州,如何不仅是杭州

書城自編碼: 40994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經濟區域經濟
作者: 曹钟雄、郑宇劼,曹钟雄,郑宇劼
國際書號(ISBN): 978752177592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44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混一戎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

售價:NT$ 500.0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中国高句丽史(第二版) 》

售價:NT$ 1010.0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征税的权力——财政制度的分析基础 》

售價:NT$ 337.0
吴宓师友书札
《 吴宓师友书札 》

售價:NT$ 347.0
清朝生活实录
《 清朝生活实录 》

售價:NT$ 403.0
人群行为识别理论与视觉AI技术研究
《 人群行为识别理论与视觉AI技术研究 》

售價:NT$ 826.0
个人经济体崛起时代 普通人的时代红利  黄金宝 王万军 著 披露超级个体爆红背后的秘密  创业 个体创业 平台创业 个人IP打造
《 个人经济体崛起时代 普通人的时代红利 黄金宝 王万军 著 披露超级个体爆红背后的秘密 创业 个体创业 平台创业 个人IP打造 》

售價:NT$ 347.0
漫画少年学中华脊梁
《 漫画少年学中华脊梁 》

售價:NT$ 305.0

編輯推薦: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端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 · 深圳)院长 樊纲、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史晋川、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陈宪、 重磅推荐
★2. 剖析杭州,看到中国。从“杭州六小龙”的科创密码,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范式;
★3. 可复制的城市和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不仅追问“为什么是杭州”,还探究“能否不只是杭州”;
★4.总结民营经济与新质生产力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
★5. 国家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出品;躬身研究“他山之石”,以丰富的案例为支撑,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
內容簡介:
在全球科技竞争与城市转型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活力的创新生态,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策源地,其探索不仅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样本,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大国创新提供了观察窗口和实践参考。
本书从杭州“六小龙”出发,聚焦杭州科技创新的制度设计与实践逻辑,从政策引导、资本布局、人才机制到场景营造与文化支撑,系统梳理了这座城市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的经验路径。杭州的做法并非不可复制,而是为其他城市探索自身特色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可借鉴的治理思路。
这既是一部地方创新的案例研究,也是一份关于大国创新路径的深入思考。通过杭州的实践,我们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科技创新的现实根基与未来方向。
關於作者: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委组织部特邀研究员,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决策咨询专家,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江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议题。
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略。
创新与开放政策:涉及自贸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走廊等政策研究。
此外,曹钟雄在中美贸易战、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部委重大课题,在经济日报国内主流媒体、核心期刊等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信息部部长、博士后工作站负责人,《开放导报》社社长。深圳市先行示范区科技组专家、深圳市政协委员、罗湖区政协常委、罗湖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研究领域:
城市经济发展:参与国家及地方重大战略研究,如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关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议题,提出政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研究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路径。
此外,郑宇劼长期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等领域的政府决策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部委及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研究数十项。出版专著《双循环:构建“十四五”发展新格局》《“一带一路”合作项目落地与战略对接》《中国开放褐皮书》等。
目錄
序一:中国创新密码:民营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之道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金融研究院院长,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史晋川
序二:城市如何孕育伟大的科技企业?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执行院长、教授 陈宪
自序 何以杭州——大国创新

第一部分 为什么是杭州

第一章 崛起的中国科创军团:创新杭州,世界的西子
一、历史的创新杭州:继承历史名城创造性基因
二、改革开放中的杭州:吸纳工业时代创新智慧
三、创新崛起的杭州:数字经济时代的勇立潮头

第二章 科创杭州:两个“关键时刻”
一、大国竞争中的典型时刻:中国科创被重新定义——从追赶者到定义者
二、数字经济时刻:杭州数字经济的崛起——对中国科技企业价值的重新定义
三、人工智能时刻:“DeepSeek时刻”——对中国创新的重新定义

第三章 理想主义的创业团队:企业家精神和理想主义
一、从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看杭州科创
二、每一种创新模式都值得尊重
三、企业家理想主义精神在科创大潮中尤为珍贵

第二部分 如何不仅是杭州

第四章 靠前一步的产业政策:“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高质量互嵌
一、城市的理想: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二、科技创新政策:打好“三张王牌”
三、产业发展政策:杭州产业政策的“三个注重”

第五章 大胆的耐心资本:资本燎原
一、“敢投的”产业资金:创新火种的坚定点燃者
二、“会投的”国资基金:创新火炬的长情守护者
三、“愿投的”耐心资本:创新火焰的众多拾柴者
四、“创新的”科技银行:创新之火的一路陪伴者

第六章 服务型政府:打造创业者的应许之地
一、“店小二”精神
二、不仅招商,更重育商引智
三、场景培育:把城市变成“超级孵化器”,应用场景也是新型基础设施
四、科创小镇:新型城市创新空间

第七章 杭州的文化本底: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
一、千年杭城:文化与商贸的交响
二、人才沉淀:杭州名士与新一代创新人才的对话
三、浙商企业家精神:读懂杭州人的创业故事

第八章 协同创新生态:城市之幸
一、大小企业的生态
二 、龙头的引领:生态哺育
三、创新设施支撑:算力算法支撑
四、企业创投的赋能

第三部分 创新中国—大国创新

第九章 因为中国:国运之运
一、大国创新的国运之城
二、中国经济的创新时代
三、杭州科创中的“中国”创新链

第十章 杭州经验的借鉴:不仅是杭州
一、“一张蓝图画到底”
二、持续完善的体制机制
三、敢于“共担风险”的政策扶持:雪中送炭
四、更善于招才引智育商:和企业一起去创业
五、“主动服务民营科技企业”的清亲政商关系
六、不太完美的杭州

第十一章 重新定义“全球城市”:科技创新定义一切
一、创新何以奔腾不息:创新的城市生态
二、全球科技的“纽伦东巴”
三、中国创新的“前沿城市”
內容試閱
序 何以杭州:大国创新
“杭州六小龙”引发全球关注,堪称“杭州现象”。当下被讨论最多、风头最劲的城市,非杭州莫属。敏锐的战略眼光和未雨绸缪的超前布局,让杭州在创新领域率先起飞,“杭州六小龙”的崛起颠覆了中国人对科技创新的习惯认知,也刷新了国际上对中国企业创新的看法。从为什么是“杭州六小龙”,到为何发展不出“××六小龙”,各大城市都在思考自身在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应如何优化提升。从《黑神话:悟空》到DeepSeek,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不断出现,实实在在地对欧美产生了巨大影响。杭州犹如“创新鲇鱼”,将中国城市竞争的焦点推向了“创新生态”的深层逻辑,激发各大城市对创新的热情和向往。
20世纪,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1954年出版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为何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 Boulding)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让众多关心中国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人士深感困惑和苦恼。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衍生出“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严肃话题。我国著名科学泰斗钱学森也曾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长期以来,李约瑟难题犹如一副“精神枷锁”困扰着中国科学界。
回顾全球科技创新史,英国工业革命之前,中国一直引领全球产业和科技创新,一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中国在陶瓷、丝绸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代表着当时最高等级的生产力。欧洲经历了近1000年的中世纪之后,才逐步摆脱封建和宗教的桎梏,在吸收中国、古希腊、阿拉伯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开启了从16—18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历程。
正如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谈及,“由于长期处在相互隔绝状态,中国与欧洲各自独立地发展出了自己的科学技术,从而形成了各自的科学技术传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李约瑟站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巅峰时刻,用现代科学的学科分类体系和相关概念,刻板、机械地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用回溯的方式看待过去中国科技发展的不足,是值得商榷的。人类科技一直在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古埃及文明,以及现在欧洲文明的不断迭代中更替发展,此消彼长,周期性上升。过去的中国只是处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中国的一个历史下行周期而已,而今中国科技创新的崛起正当其时。
远至洋务运动,近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过了长达百年的模仿创新之路。2001年中国加入WTO融入全球贸易以来,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曾饱受欧美的非议,“中国制造”(Made inChina)一度是廉价的代名词,中国的创新由“干中学”而来,经历了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很长一段过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科技创新的天平正加速向亚太地区倾斜,中国的贡献显得越来越重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全球十大科技创新集群中有7个在亚洲、3个在美国;中国在全球的创新力排名较上年上升1位至第十一,是10年来创新力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随着杭州、深圳等城市的崛起,打破了中国科技创新“跟随者”的刻板形象,中国科技逐渐走到世界科技创新的舞台中央。如今,从航天航空到海洋探索,从超级计算机到新兴武器系统等集中亮相,从华为手机、TikTok到宇树科技机器人等市场产品惊艳全球。如果说中国芯片的研发突破了美国的科技封锁,实现了中国制造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你行我也行”,那么以深度求索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则向世界证明中国在从0到1科技创新领域创造的“我能”。中国以自主创新的锋芒,刺破西方技术霸权的铁幕,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开创一场科技创新的伟大复兴。
在科技创新的关键时代节点,如何更好地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激发中国城市的科技创新热情,是当今中国城市和企业面临的“时代之问”。当下,杭州无疑是最佳的案例之一。偶然必须在适宜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必然也往往在偶然中孕育。如果说“杭州六小龙”是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偶然,那么杭州的崛起就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必然。当前,以“杭州六小龙”创新者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式工程师精神”的结合,是敢于以“技术深蹲”换“产业起跳”的理想主义典型代表,是驱动中国科技大爆发的重要力量。这一代创新者已经突破“洗脚上田”一代的“时代局限性”,也没有打一份工求“温饱”的包袱,他们站在更高的新起点,秉持对科技和创新的理想追求,有韧性,也有耐力。今日杭州的成功是杭州对创新工作长期坚持的结果,是中国科技企业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更是大国创新的新浪潮。
为什么是杭州,或者说何以杭州,杭州成功的密码就在于走出了一条颠覆性创新的新路子。
第一,杭州树立起“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城市理想”灯塔,敢于“靠前一步”做政策创新“弄潮儿”。杭州在别人犹豫时迈步,在别人彷徨时加速,把准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大潮,“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加码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一次次点燃、接续创新火种,让“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烈焰”,形成了“靠前一步”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起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在产业政策上,杭州注重对未来赛道的提前卡位布局,以“青年发展型”城市引进创新创业活水,注重打造高密度产业创新生态圈,打造新一代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地,注重文化创意与科技的协同创新,完善“创新公配”,推动科研成果在地转化,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为更多“异想天开”创造机会,建设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
第二,杭州善于招才引智育商,和企业一起创业。杭州敢于发展大胆的耐心资本,允许“失控”,接受“风险”,包容“失败”,“做难而正确的事”,坚定地“成为时间的朋友”,”让有为者无后忧”,愿意当创新陪伴者、能够当创新赋能者、敢于当风险分担者,助力创新火种燎原,这才迎来了杭州创新“百花盛开时”。
第三,杭州愿意坚持做“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陪伴者,打造创业者的应许之地。对于创新,很多政府都会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政府服务“多”与“少”、“远”与“近”。创新发展是一场长跑,政府不能做袖手旁观的“局外人”,但也不能当越俎代庖的”操盘手”,必须处理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在招商上,杭州打破“摘果子”思维,不搞“撒钱式”招商、“盲目式”招商,跳出“内卷式”竞争,用场景培育产业,把城市变成“超级孵化器”。在产业空间上,杭州不搞又大又全的园区,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建设科创小镇,打造创新闭环,构建新型城市创新空间。在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理念引领下,杭州政府坚守“店小二”精神,企业无事不打扰,企业诉求必回应,当好创新“取经路”上的守护者,打造“主动服务民营科技企业”的亲清政商关系,杭州同时建设“对民营企业不打扰”的政府,杜绝“行政扰企”,让创新创业者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发展自己。
赞美杭州是为了更好地歌颂、致敬这个伟大的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发展和改革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国创新的积累,造就了一批时代的城市,也涌现了一批敢于“捅破天”的企业。创新型城市对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起着战略支点的作用,杭州已在创新赛道上构建起了一片“创新雨林”——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茵茵绿草,更有让种子破土而出的阳光、雨露。正是因为这样一些城市不断构建起创新生态,促进很多科创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创新才得以奔流不息。杭州的出圈,是中国创新的一个见证。剖析“杭州六小龙”,我们看到了中国创新的方方面面,见证了“托举起杭州”的中国科技创新的历史性成绩。
剖析杭州是为了更好地借鉴经验,让杭州的星星之火,燎原中国的科创大陆。杭州的出圈不仅引发了国际舆论热议,也激发了全国各地的“自我思考”——为何是杭州?向杭州学习什么?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撰写本书的目的,则是试图以智库从业人员的视角,分析杭州的成功经验,给诸多在科技创新路途上奔跑的城市更多启发。从“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敢于“共担风险”的雪中送炭、“招才引智”和”与企业一起创业”,到建设主动服务民营科技企业的亲清政府,再到始终保持“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这其中既有杭州对创新的耐心包容,更有杭州对科技创新的“战略定力”。
当前,随着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科技变革持续深入,科技创新正按照“新技术一新产业—新变革”的发展逻辑对全球科创版图进行重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同时,大国竞争和科技博弈同步加剧,国际科技、产业合作水平和意愿呈现下降态势。全球主要国家正竞逐科技“擂台赛”,一方面持续强化了创新刺激政策;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全球科创资源的争夺强度。应对大国竞争,关键还是靠科技创新,更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只是杭州,大国创新呼唤更多的”杭州”。从客观角度看,杭州既非全国最早强调科技创新的城市,也不是科技资源最强的城市,它只是在局部赛道上先行一步,在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等方面探索出了独特的打法。除了杭州,我国还有不少优秀的城市一直坚持走在创新的路上。关注杭州、学习杭州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城市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经验探索。当然,杭州并非十全十美,其他城市也不可能一味地简单复制杭州的经验,更不可以生搬硬套去建设“一模一样的杭州\,而是需要结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改革风正劲,创新潮更涌,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一文中强调:“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杭州”破浪前行,实现再创新、再发展,逐梦“创新中国”新征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