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文化的性格

書城自編碼: 409963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研究
作者: 梁晓声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9683250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01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信念危机:投资者心理与金融脆弱性 》

售價:NT$ 347.0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喵星语解密手册 》

售價:NT$ 403.0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新型戏剧编剧技巧初探 》

售價:NT$ 383.0
一日浮生
《 一日浮生 》

售價:NT$ 367.0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历代玉器收藏与鉴赏 》

售價:NT$ 1836.0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铁腕拗相王安石:北宋的改革家和变法者 》

售價:NT$ 500.0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中国法律史学学说史(中国法学学术史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

售價:NT$ 857.0
方尖碑(全2册)
《 方尖碑(全2册) 》

售價:NT$ 490.0

編輯推薦:
1.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多年文化思考集成之作。梁晓声是中国当代知名作家,其作品影响广泛,深受读者喜爱。本书是梁晓声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入思考的成果,有极深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
2.梁晓声深度剖析中国根性文化与国民性格。作者从历史、文学、文艺等多个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总结与解读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中国的人精神气质。书中不仅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属性,还探讨了现代中国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对未来文化走向的思考。
3.学术性与思想性兼具,人文温度与可读性并有。本书不仅是一部具有思辨性的学术著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多元面貌,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文化情怀的书籍。书中对人性、道德、文明等问题的探讨,能够引发我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思考,并产生共鸣。
4.本书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
5.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仅有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也有对中国人文化心理图景的观察与思考、对世道人心的理解和追问,还有对《人世间》的补白,可从中看到《人世间》中人物建构的历史背景与文化逻辑。
內容簡介:
《中国文化的性格》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解读中国根性文化与国民性的重磅力作,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作者立足当下社会现实,对照世界文化底蕴,对中国文化展开了辛辣而富有思辨性的剖析。通过宏观历史观察与微观文本解构的双重路径,深入解读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从儒家思想与朱元璋权力逻辑的冲突、清朝高压统治下的民间文化韧性到民国双面性,串联起中国文化的演进逻辑;同时深入《诗经》《红楼梦》《聊斋》等经典,以林黛玉“吃醋”折射的礼教秩序、唐诗宋词背后的社会隐喻等生动案例,揭示文艺作品中的精神密码。此外,本书还有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世道人心的深刻追问与思考。本书不仅是一面映照中国人精神的棱镜,而且能引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辩证思考,更能为当代人寻找文化归属提供启示。
關於作者: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祖籍山东荣成,1949年生于哈尔滨,当代知名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至今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杂论、纪实文学等在内的作品逾千万字。代表作有《父母岁月》《雪城》《年轮》《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风雪》。凭借作品《人世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目錄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文化特质
文化的好与坏
一句“民为贵”抵过半部《道德经》
自古帝王不读书
说说大清
双面民国
女娲和夏娃
古代的,不都是“封建”的
国家的文艺气质
第二章 文以载道
中国之蒙学现象
中国的诗与歌
正史与野史
胡适与鲁迅
“贵族精神”与“士大夫精神”
秦文与汉赋
嵇康之死
《诗经》的文艺品质
《三国演义》之史观与民间解构
关于文艺这种“软实力”
第三章 文学即人学
我的使命
我与文学
人和书的亲情
“人在现实中应该是怎样的”
 ——关于《人世间》的补白
文学是为了让人类的心灵向善向美
人的文学:历史真实、现实主义及其他
 ——兼致李玲教授
论林黛玉的不“醋”
《聊斋志异》里的民间记忆
唐诗宋词的背面
百年文化的表情
评论的尺度
第四章 文明的尺度
中国人文文化的现状
论人文教育的当下意义
崇尚“曲晦”乃全社会的变态
美是不可颠覆的
论“苦行文化”之流弊
论大学精神
读书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
有文化,到底什么算有文化
守护精神故乡
像一树一树的花开
內容試閱
论林黛玉的不“醋”
  黛玉的“醋”,是早已有了定论的。一部《红楼梦》,几乎章章回回都写到黛玉的“醋”。黛玉的“醋”,又总是因宝哥哥而新旧交替滋生。
  但黛玉竟也有过一次不“醋”的时候,或进一步说,那一次本该令她“醋”意发作的事,她反而不“醋”。倏忽又“醋”了起来,照例是为着宝钗。而宝钗委实和那一件本该令她“醋”意发作的事毫无关系……
  在第三十六回,写到了这样一件事:
  凤姐向王夫人请示,往后怎么分配丫鬟使女们的月份钱,自然地议到了袭人。从贾母到王夫人到薛姨妈到凤姐,都是特别赏识袭人的。凡涉及下人之间的利益,也都明里暗里地偏向着她。王夫人甚至说她“比我的宝玉强十倍”。于是王夫人做主,给袭人涨了“工资”,而且一涨就涨了一倍多,由以前的每月一两银子,增加到每月二两一吊钱。王夫人还强调:“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接着凤姐还提议,干脆给袭人“就开了脸,明放在他(宝玉)屋里岂不好?”那么一来,袭人便等于是宝玉的婚前之妾了。大面上自然不能以妾待之,但实际上便是那么回子事了。果而依了凤姐,袭人的地位名分就相当于平儿了,而且是大观园的“上级领导”们内定的。但王夫人毕竟考虑得更为周到,只恐袭人反而不再敢以“老太太房里的大丫鬟”的资格时不时地约束一下宝玉的放纵言行了,主张“如今且浑着,等再过二三年再说”。
  紧接着,书中写道:“不想林黛玉因遇着史湘云约他来与袭人道喜。”
  意思很明白,史湘云要向袭人道喜,并约黛玉一同前往道喜,而黛玉则欣然前往。
  道的什么喜呢——恭贺袭人涨了“工资”了。涨“工资”则意味着地位名分的提高。什么地位什么名分什么待遇啊。
  虽然袭人并未就被即日“开了脸”,虽然王夫人主张对袭人的正式“任命”先不明确,“且浑着”为好,但“上级领导”们所议,是没避开着黛玉的。黛玉明明是“在现场”的。没避,大约是因为还不曾实际掌握黛玉与宝玉之间的恋爱情报。但一向想得多想得细的黛玉,当然是应该预测得到,从此袭人与宝玉的关系,是将发生微妙之变化的。
  什么样的变化呢?那就是——宝公子在明媒正娶之前,已暂且不便公开地拥有着一个性实习对象了。只要宝公子想那回子事,袭人肯定是不但乐于奉献,而且是她必须那样的义务。一倍多的“工资”不是白涨的。如果说平素有点儿少心无肠的史湘云并不思考这么多,但一向小心眼惯了的林黛玉也根本没多想,似乎令人不解。小心眼不就是凡事往别人并不多想的细处去多想吗?怎么竟也欣然相陪了前往,一块儿去道喜呢?史、黛两个到了宝玉处,“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
  “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湘云毕竟厚道,怕黛玉“醋”起来,又取笑宝钗,急找个借口扯她走了。而“黛玉心下明白,冷笑了两声”……
  看林黛玉,那会儿又是何等的敏感!
  然哉。黛玉的“醋”和敏感,是专对着宝钗的。至于袭人,无论与宝玉关系怎样,她都是不“醋”的。《红楼梦》全书,无一笔哪怕仅仅点到过黛玉对袭人“醋”。宝钗也不曾“醋”袭人。非但不“醋”,还心怀着多种的好感。
  于是局面成了这样——与宝哥哥最形影不离、朝夕相处者,非别个,袭人也;呵暖呵寒,侍起侍眠者,亦袭人也;陪聊伴谈,推心置腹,甚而最经常亲使性子娇作嗔者,还是袭人。就连袭人的名字,都是宝公子给起的。“花袭人”——这名字起的,就足以证明她是很受宝玉爱悦的人儿。事实上也正是那样。钗、黛二位姑娘因了宝玉心照不宣地争情夺意之战还没拉开序幕之前,人家宝公子已与花袭人初试了云雨情了。那可是林黛玉进了贾府以后,已与宝哥哥相互吸引着了的事。说明了什么呢?爱不是最自私的一种儿女情吗?怎么这最自私里边,竟容了袭人的一份偏得呢?尤其在最希望和要求百分之百占有的黛玉这一方,不是太显得异乎寻常地大量了吗?
  也许,在黛玉的头脑中,思想和王夫人们是一致的——袭人毕竟是服侍宝哥哥的,又一向服侍得好,爱竹及笋,所以不“醋”。
  也许,那黛玉情窦初开,对爱的需求,更主要地痴迷于一个“情”字。百分之百的占有愿望,也更集中地体现于一个“情”字。恰在“情”字上,自信袭人绝对不能对自己构成威胁。至于性的方面,反而忽略。故即使袭人对宝玉由侍起侍眠发展到奉体于枕席,也是不甚在意的。虽然,她和宝哥哥两个偷看《西厢记》,也曾羞得脸儿绯红,显然对性事也是心有向往的。
  也许……
  但无论有多少也许,这么一个“也许”,怕是怎么绕也绕不开的,便是在林黛玉的观念之中,对于男人包括她所知爱的宝哥哥纳妾甚而婚前拥有性实习对象这种事,是与当时的普通女子们一样持认可态度的。并且,她头脑中也许还存在着相当根深蒂固的等级意识。她的认可态度,是由当时贵族们的生活形态所决定的,无须析究。她头脑中的等级意识,虽也无须析究,却很值得一评。而且,是历来的“红”学家、评“红”家们不曾评到的。
  分明,在她眼里,袭人左不过就是个丫鬟,是个下人。故袭人对宝玉怎样,宝玉对袭人怎样,左不过是下人与主子、主子与下人的一种关系罢了。即使那一种关系发展到了在肉体方面的不清不白暧暧昧昧,也还是一种主子与下人的关系。无论宝玉娶了她自己,或宝钗,或竟娶了她俩以外的哪一个,袭人迟早注定了都将是宝玉的妾,这一点,大观园上上下下的人心里都是有数的。黛玉也不可能在这一点上竟多么迟钝。但即使做了妾,也还是由下人“提升”了的一个妾啊!
  所以,宝钗之容袭人,体现着一种上人对下人的怀柔,一种“统战”,一种团结,一种变不利为有利的思想方法。而黛玉之容袭人,则体现着一种上人对下人的不屑,一种漠视,一种不在一个层面上不值得一“醋”的上人姿态。
  故可以想象,设若宝玉果而娶了黛玉,袭人即使为妾,那日子也肯定是不怎么好过的,也肯定是不如平儿的。凤姐对平儿也是“醋”的,但毕竟视平儿为心腹。黛玉对袭人,则也许连凤姐对平儿那样也做不到。她可能干脆连袭人是妾的角色也不考虑,依旧地只将袭人当使唤丫鬟对待。
  黛玉确乎是令人同情的。自从她的父亲也死了,她在大观园里的处境,也确乎近似着寄人篱下了。她的清高决定了她在下人中绝不笼络心腹,她幽闭的性情决定了她内心是异常孤独的。只有宝玉是她在大观园里的精神依托,也只有宝玉配是她未来人生的依托,起码以她的标准来衡量是那样。而宝钗,另一个与她处在同一等级坐标线上,但人气却比她旺得多的小女子,会轻而易举理所当然地将她的宝哥哥夺了去。
  宝钗是由于其等级的先天优势才令黛玉终日忐忑不安,心理敏感,神经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袭人是由于其等级的先天不足才绝不能构成对黛玉的人生着落的直接破坏。
  宝玉则由于其等级的“标识”才成了钗、黛的必夺之人。在钗,意味着锦上添花;在黛,意味着雪中偎炭。设若宝玉非是大观园中这一个宝玉,而是大观园外那一个甄宝玉,钗、黛还是会如此那般地去爱的,只要那甄宝玉也是贾母的一个孙……
  黛玉悲剧的最大原因其实在于——她的视野被局限于大观园,而在大观园里的等级线上,只有一个贾宝玉。在她自己的等级观念中,也只有一个贾宝玉。
  归根结底,爱情和世上的其他万物一样,它的真相是分等级的。几乎关系爱情的一切悲剧,归根结底又无不发生于那真相咄咄逼人地呈现了的时候……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