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售價:NT$
653.0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NT$
653.0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售價:NT$
1214.0

《
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
》
售價:NT$
653.0

《
宋朝往事系列20册
》
售價:NT$
7956.0

《
大美圆明园
》
售價:NT$
5090.0

《
通用动力F-16“战隼”战斗机
》
售價:NT$
949.0

《
日本国志(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
內容簡介: |
本课程以中医诊法为纲,拟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具体的操作方法,突出中医诊法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规范操作。 本教材按照新医科建设的要求,在内容安排上重视融合和创新,突出实际操作的培养训练和辨证思维模式的训练。 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诊法的方法与技能、中医诊法技能规范训练与运用;其核心就是中医诊法方法和规范训练,以及贯穿其中的辨证思维和诊断分析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动手能力、规范操作,与《中医诊断学》教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其特点是实践性强,技能要求比较高,既从实践角度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规范中医诊法技能操作,又从研究角度拓展学生对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的认识和实际应用。 《中医四诊实训教程》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中医中诊法为基础,发挥模拟训练与临床实训教学的优势,突出望闻问切为代表的中医诊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各种症状、体征的表述、表现、采集判断和分析定性,强调四诊的全面、规范和准确。 《中医四诊实训教程》的课程特色: 1.重视以中医诊法技能为基础进行多种方法训练 训练多采取示教—学生模拟—分组练习—典型纠错—观看视频—总结提高的模式进行。在该过程中尽量让受训者多听、多看、多动手,使受训者的手、脑、眼等感官均参与学习过程,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即时反馈,使学习效果有较大提高。 2.强化中医诊法技能训练,重视在实践中学习 前人说“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阐明了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更强调了临床实践在学习中医诊法中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技能训练与临床实践是成为合格中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四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掌握的基本技能,必须多次、反复地临床实践。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在医疗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重大意义。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训练和实践,在实践中要勤练基本功,严格要求,规范操作,反复练习,并注意不断地总结提高。 3.“课程思政”贯穿课程,重视大医精诚的品德培养 课程紧扣“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全程,润物细无声。结合课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挖掘育人元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插入“思政案例”,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培养学生慎独修养、严谨求实、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学习品质。如古代名医扁鹊见蔡桓公望诊断病、费伯雄给翁曾源切脉识病、华佗麻沸散开外科先河、屠呦呦发明青蒿素,以及时下中医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出色表现等等生动事例和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专业思想,引导学生不断进取和努力学习。 重视中医师职业素质的训练与培养,除了相关理论知识的教与学之外,还应包括三方面的基本素质。一是重视医德教育,增强人文素养;二是熟悉基本诊疗程序与规范;三是学会医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中医医师职业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细心诊察患者,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和技术用在患者身上,力争早日使患者康复;拒绝患者家属的红包、药品回扣等,坚决杜绝不良之风,努力维护患者利益。同时让学生尽快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工作流程,掌握医学生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和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的技巧,态度和蔼,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学会处理各种工作关系。
|
關於作者: |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教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批名中医学术继承人,长期从事《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工作,重视教学研究,率先提出MED教学理念,近年中标教改项目20余项,其中省部级教改项目1项、校重大招标项目4项,主持创新团队1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新形态教材副主编、国家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多部规划教材编委。主持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慕课上线智慧树网教学平台3年、并被评为2023春夏学期智慧树网“精品课程”,课程获2019年首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2021首批省级思政示范课程、2022年本科高校省级线上一流课程,教学成果获奖多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