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 精装 中华学术·有道
》
售價:NT$
755.0

《
山中岁月:在日本小镇与传统相遇、与自然相融
》
售價:NT$
306.0

《
创伤自救指南:如何摆脱消极模式、修复人际关系并获得自由
》
售價:NT$
301.0

《
失控的孤独
》
售價:NT$
286.0

《
怀疑:破解天才困惑与凡人焦虑的心理谜题
》
售價:NT$
408.0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NT$
500.0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NT$
760.0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NT$
403.0
|
內容簡介: |
《面向2035的新兴产业创新治理与政策研究》以研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治理与政策创新为着眼点,通过产业发展与政策演化、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区域发展与治理、路线图规划与政策建议等四篇内容,分别分析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总结我国重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规划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路线图进程,为我国面向2035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治理与政策创新提出建议。
|
目錄:
|
目录**篇 产业发展与政策演化篇第一章 “十三五”新兴产业发展回顾 3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情况分析 3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100强企业发展情况 13第三节 本章小结 28第二章 “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新兴产业政策演化分析(2010~2020年) 30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政策总体分析 31第二节 各产业领域政策分析 48第三节 本章小结 86第三章 国际国内新兴产业政策演化对比分析 87第一节 国外新兴产业政策演化分析 87第二节 国外新兴产业政策对比分析 98第三节 我国新兴产业具体领域发展回顾与展望—以智能制造为例 100第四节 趋势观点 108第五节 本章小结 112参考文献 113第二篇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篇第四章 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以智能制造为例 117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 117第二节 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的现状与成就 125第三节 智能制造生态体系的着力点分析 134第四节 政策建议 141第五节 本章小结 145参考文献 146第五章 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以土地资源要素布局未来 148第一节 引言 148第二节 研究方法 149第三节 中国土地资源要素布局分析 152第四节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159第五节 本章小结 162参考文献 163第六章 构建新兴产业生态体系——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 166第一节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168第二节 我国战略性新兴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分析 180第三节 “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申请前十省区市情况分析 189第四节 产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兴知识产权结构特征 193第五节 本章小结 198参考文献 199第三篇 区域发展与治理篇第七章 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03第一节 重大措施有序出台 203第二节 产业发展成绩亮眼 205第三节 创新体系强化升级 209第四节 开放发展水平提升 210第五节 我国各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212第八章 北京市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16第一节 北京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16第二节 北京市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22第三节 促进北京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24第九章 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28第一节 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28第二节 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40第三节 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43第四节 促进重庆市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47第十章 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53第一节 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势与环境 253第二节 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255第三节 广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产业领域 258第四节 保障措施 284第十一章 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287第一节 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87第二节 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91第三节 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任务 293第四节 湖北省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295第十二章 浙江省新兴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 300第一节 浙江省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的主要成效 300第二节 浙江省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的主要做法 302第三节 对完善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的启示 304第四篇 路线图规划与政策建议篇第十三章 新兴产业技术态势与路线图分析 309第一节 新兴产业技术态势预见与路线图方法 310第二节 基于数据驱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路径分析案例 318第三节 对策建议 333第四节 本章小结 334参考文献 334第十四章 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建议 337第一节 重视应用基础研究,培育技术创新体系 337第二节 转变政府监管方式,激发市场创新活力 338第三节 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提升科技转化效率 339第四节 构建产业示范基地,促进新兴技术扩散 340第五节 创新财税金融支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341第六节 不断吸纳行业人才,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342第七节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布局全球创新体系 342
|
|